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攀鋼改革的傳奇故事

攀鋼改革的傳奇故事

攀鋼的改革和一部電影的獲獎

攀鋼改革的傳奇故事

今日攀枝花

1985年春,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展瓣怒放,冶金工業部攀枝花鋼鐵公司(以下簡稱攀鋼)接待了東方歌舞團著名電影編劇田軍利和八一電影製片廠著名導演翟俊傑,他們共同創作了以攀鋼企業改革為原型的電影劇本《共和國不會忘記》。

電影反映的是:1979年,地處川、滇交界的國家鋼鐵骨幹企業—華江鋼鐵公司,由於生產出現滑坡,經濟效益下降,公司里許多人開始打點行李準備調走。這時,總經理田耕陪同國務院負責人章旭來到住宅區看望職工,並認真聽取了職工們對華鋼改革的建議。在章旭的堅決支持下,華鋼借貸2.3億美元建設二期工程的報告終獲批准。華鋼二期工程按期開工,工地上熱火朝天。鋼鐵戰士為共和國的振興而拼搏,共和國絕不會忘記他們。該片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8年優秀影片獎、1989年第十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時,中央電視台再次播放了這部電影,並在《流金歲月》專欄對翟俊傑和趙忠玉進行了專訪。此時,作為電影主人公田耕原型的攀枝花鋼鐵公司原經理趙忠玉已是滿頭銀髮……

順風起飛

攀枝花鋼鐵公司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投產初期就在全國十大鋼鐵企業中排行老三,僅次於鞍鋼和武鋼,成為中國鋼鐵工業的西天一柱。隨著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各地兄弟鋼企發揮自身優勢,招攬人才,擴大生產,氣勢咄咄逼人。而攀鋼由於交通、地理位置等條件先天不足,改革發展舉步維艱,被逼得後退到第六位。

此時擔任這家公司經理的趙忠玉驚呼:「再這樣下去,我們就要被開除『鋼籍』了!」

1950年趙忠玉17歲,他從《人民日報》上看到東北建設要人,就毅然離開江蘇常州老家,隻身北上。從此,他的命運就同鋼鐵連在了一起。18年鞍鋼,20多年攀鋼,他的心始終同共和國的鋼鐵事業一起跳動。前任經理黎明在進京擔任冶金工業部副部長時,交給他的是一個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攀鋼。大家稱那時為「萬歲年」:1980年扭虧為盈,1979、1980、1981這三年,實現利潤3億元,這在當時的中國企業中,可算一筆不小的數字。

中國鋼鐵工業的太陽從這裡升起來了,那麼這個騰騰升起的鮮紅的太陽,會不會在趙忠玉的手中落下去呢?

此時趙忠玉從一個管勞資的科長一下子越過處級跳到公司副經理的位子才兩年,便又走上了經理的位置上。趙忠玉認為 ,「企業管理以人為本,人心都散了還搞什麼企業?攀鋼必須輸血!一期工程的生產已超過國家設計能力,二期工程要立即上馬,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現代化的管理才有出路,才能把人心收攏來,讓大家看到前途和希望」。

攀鋼二期工程包括350立方米高爐、冷軋廠、熱軋廠、發電廠等,相當於新建一座年產100萬噸鋼的鋼鐵聯合企業,需要32.6億元人民幣。從1985年起,投資主體已由國家改為企業,上哪兒去找這麼多的錢!

「中國沒有錢,向外國去借!」趙忠玉一言出口,四座皆驚。

有人提醒趙忠玉:「我們攀鋼是靠自力更生起家的,你怎麼要扔了傳家寶?」

趙忠玉伸手在平頭上抓了幾下,哈哈地笑著說:「搞現代化企業,不能再用封閉的辦法。為了加速前進就要引進資金和技術。離開自力更生的對外開放,企業就喪失了存在的支撐點;但離開對外開放的自力更生,企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就會變成一句空話。向老外借點兒錢怕什麼,這是為了更好地自力更生嘛!」

趙忠玉說:「現在不是提倡改革開放嗎?別人不敢借洋人的錢,我們借。中國人習慣於什麼事都一風吹,一個樣,一盤棋,要喝稀飯大家都喝,要沒有褲子穿大家都不穿。我們要順風起飛,借雞下蛋。干好了喝五糧液,干砸了喝滷水,沒有滷水就喝敵敵畏,我要一手拿五糧液、一手拿敵敵畏干二期!」

洋人的錢不好借

觀念的轉變並不那麼簡單!他手下的一些廠長、礦長都想不通,他們死活都不同意向外國借錢。

「各位知道,我們攀鋼現在是坯多材少,被人戲稱為『攀坯公司』。我們的半成品鋼坯銷往朝鮮、新加坡、泰國等地,讓別人賺我們攀鋼工人的血汗錢,叫人心痛啊!鋼產品的最艱苦工序都在制坯的階段:採礦、燒結、煉焦、鍊鋼、初軋到製成鋼坯。大量的能耗由我們攀鋼付出了,汗水是我們攀鋼工人流的,損害健康的粉塵是我們攀鋼的工人吃的。可一噸鋼坯才賣355元。但人家拿去一軋成材,翻幾番的利潤就到手了……」在二期工程動員大會上,趙忠玉說著說著就哽咽了,說不下去了。他伸出右手在平頭上抓了幾下,才又提高嗓音,「賣鋼坯,如同生了孩子再養到18歲,眼看著能幹活兒了,卻要走了。攀鋼所在的攀西大裂谷,蘊藏著20多種元素的共生礦100億噸,我們要是能把它們都開發出來,全國10億人口每人都可凈得2.3萬元,全國人民都會成為萬元戶啦,這對國家又將是一個多麼大的貢獻。一個企業只能維持現狀,結果是維持不下去的。職工需要看到興旺發達的氣氛,需要看到前景,職工願意為有希望的企業賣命……」

會場開始是靜悄悄的,接著便在幾個角落裡響起了抽泣聲。當趙忠玉最後講完的時候,暴風雨般的掌聲早已把他那矮矮的個子淹沒了。連坐在他身旁的黨委書記薛世成,也忘情地站起來鼓掌。這海潮般的掌聲就是希望,就是信任,就是攀鋼13萬職工家屬怦怦跳動的心啊!

1985年4月,國家計委轉發國務院批准關於攀鋼二期工程的審查報告。趙忠玉興奮得手舞足蹈,急匆匆找來總會計師齊國棟,叫他前往香港向外國銀行借債。但是,「洋人」的錢卻並不是那麼好借的。

齊國棟這位攀鋼的財神爺與外國財團的人一接觸,頓時感覺到一種脫光了衣服讓人檢查的感覺。人家都要掂一掂攀鋼的分量:經理趙忠玉以及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的年齡、身體狀況、專業、簡歷、經營能力與攀鋼歷年的經營狀況,甚至攀鋼的經度、緯度等等都要一一交底,弄得齊國棟心中很不是滋味。

即使這樣,外國財團對攀鋼的還債能力仍半信半疑。

趙忠玉不斷給齊國棟打氣:「把我們的底都亮出來。借洋人的錢搞好國家重點建設,這才是本事。我們是借洋人的錢,又不是不還,有什麼抬不起頭的。今天我們借他們一桶水,明天我們就會生產出一桶油,這是賺錢的買賣。」

攀鋼過去因「戰略需要」曾不準登報、不準廣播、不準上電視、不準參觀,對於國人來講一直帶有幾分神秘色彩。這次是第一次向外國人亮了相。他們驚奇地發現,攀鋼很可能成為未來世界鋼鐵釩鈦工業的巨人。因為那裡的經理趙忠玉韜略過人,手下的一眾幹將膽識超群。他們疑竇頓消,紛紛解囊……趙忠玉朝夕盼望的2.1億美元貸款終於談成了。

老外的錢總算到手了,可利息卻嚇得每個攀鋼職工汗毛倒豎—每天利息高達26萬元人民幣。也就是說,13萬攀鋼職工家屬每人每天身上都背著外國財團兩元人民幣的利息!

因為借款,攀鋼一下子名聲滿香港。有一家港報感嘆:「攀鋼借錢出了名,在西方銀行家眼裡,借錢是一件挺胸脯的光榮事兒。只有那些有本事、敢作敢為的企業家,才敢大筆借錢。」

1987年5月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二樓東大廳。趙忠玉西裝革履,踩著淺綠色的地毯走進大廳,代表攀鋼參加貸款協議簽字儀式。他抬頭挺胸,步履輕盈,笑容可掬地與美國花旗銀行、美國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英國米蘭銀行、日本興業銀行、法國農業銀行、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以及義大利、芬蘭、荷蘭、西德、澳大利亞、阿拉伯等24家銀團的代表一一握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冶金工業部部長都來了,世界各國駐京記者來得更多,300餘人把大廳坐得滿滿的。中央電視台的實況錄像機不停息地轉動著。中國第一家國有大型工業企業向外國財團巨額貸款、負債經營的全權代表趙忠玉掏出鋼筆,在貸款簿上端端正正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趙忠玉的「永動機」

趙忠玉認為人才是企業的基石,為了吸引人才,除親自到各大學作報告外,還請大學生到攀鋼來舉辦夏令營,親自回答大學生們的問題。

一個大學生站起來說:「請問總經理先生,為什麼別人都叫你老闆?」

趙忠玉穿著筆挺的西裝,系著領帶,頭髮梳得很整齊,將一雙手插在褲袋裡:「首先申明,冶金部任命我的職務是經理,不是總經理。在深圳,樹上掉個椰子下來砸著十個人,其中有九個都是總經理。我們攀鋼沒有那種自稱的總經理。經理就是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叫我老闆的無非是給我這個經理加壓力,讓我把企業管理得更好一些。」

「聽說攀鋼二期工程結束後,還要建二基地?」一位大學生關心起攀鋼的發展前景了。

「對呀!」趙忠玉答道,「攀鋼基地準備生產300萬噸鋼。我到外面去選址,走到哪都受歡迎。涼山州的領導說:『我們這裡最合適,靠攀鋼近呀!』他們用當地的爬沙蟲招待我。看著那一條條爬著的黑蟲子,誰敢吃?我說我敢吃,廣東人不敢吃的我都敢吃。我到樂山,黨政領導全來對我說:『你知道樂山風水嗎?古代三蘇、現代郭沫若,重點中學升學率達99%。還有我們樂山地區每年生產上萬頭肥豬,叫你們鋼鐵工人吃得白白胖胖的。』我到宜賓,宜賓行署的專員請我,一日三餐喝的酒都是五糧液。他說:『到我們這裡建廠吧,我宜賓的水都可以變成酒,還養不活你幾萬人嗎?』……」

有這麼多的地方搶著、爭著要攀鋼去建二基地,這不能不使240多名大學生感到興奮。他們都情不自禁地為攀鋼的光輝前景鼓掌。

夏令營—趙忠玉廣招天下人才的發明。除了愛才如命的趙忠玉,誰能有這個魄力?為了使外部了解攀鋼,每隔一年攀鋼就舉辦一次夏令營,邀請全國部分大專院校的學生乘飛機、坐火車、打著旗幟來攀鋼,來去路費全由攀鋼報銷,這首先向大學生們顯示了一個內陸特區的實力和氣魄。讓大學生們自己參觀、訪問、調查之後,由趙忠玉親自主持報告會,回答他們提出的一個個問題。他的機智、幽默、自信、坦誠,贏得了大學生們的信任,打動了一顆顆年輕的心。真是百聞不如一見,夏令營一結束,便有大學生當即與攀鋼掛鉤,這些參加夏令營的學生回去一宣傳,要求來攀鋼工作的信件,從全國各大專院校雪片般地紛紛飄來。

成百上千的大學生擁來了,第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住房。攀鋼騰出一棟宿舍大樓,專門接待來攀鋼的大學生。大學生來後不用自己出錢租房,每三人或兩人一間,研究生一人一個單間。每層樓一間電視室,看電視不會相互干擾。進出樓門有人看守,床上用品一律配齊,房間有專人打掃。一棟普普通通的樓房,成了知識、學識和令人羨慕的象徵,攀鋼人將這棟樓叫作熊貓館。熊貓者,國寶也!

企業愛惜人才,人才又為企業創造了物質和精神財富,同時他自身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一架永動機。

談判的智慧

趙忠玉去墨西哥進行商務談判,對方是該國一家公司的全權代表,大個頭,絡緦鬍子,出口便以勢奪人:「我們的設備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價值9000萬美金,但考慮到建設計劃的變更不用了。你們拿回去是很好用的,我跟一些鋼鐵公司開過價,少於3200萬美金不賣。」

那的確是世界一流的設備,但是,要能少花一點兒錢,對國家和攀鋼都有利。趙忠玉決定殺對方一個下馬威:「貴公司的設備的確是不錯的。但是很可惜,小國家買不起,發達國家又看不起,只有我們中國這樣大的發展中國家能買,中國又只有我們攀鋼這樣的企業想買,不然你們就只有放在倉庫里,成為一堆廢鐵。」

趙忠玉不失企業家的精明,這句不軟不硬的話將墨西哥人易於衝動的血液燒沸了,對方著急地說:「趙先生,你要不買將來就沒有機會了。」

趙忠玉說:「機會還是有的,我們可以和別的國家談。」

對方生怕生意丟了,一下便降到2300萬美金:「趙先生怎麼樣?」

趙忠玉笑著說:「你的確作了很大的讓步,但我覺得還不夠,你要站在我的立場上想,我們中國人自己造這種設備,就用不了這麼多錢。我得與中國的造價比,你要站在我的角度上降價,否則我不能買。」

對方傻眼了:「你們中國去年來一家大鋼廠,2500萬美金買過一套。」

趙忠玉不動聲色:「他是他,我是我呀!」

談判暫時中斷了。

趙忠玉和隨行的工程技術人員分析後認為,如果價降得太低,別人認為我們無誠心;太高,國家和攀鋼負擔太重,得給一個最低的適當價錢。經過幾番商談,雙方都為各自的利益使出所有絕招兒,最終以1800萬美元定板,只此一筆,就為攀鋼二期工程節約了數千萬美金。

「專利」之戰

1984年,趙忠玉來到西德,某公司向他提出,要攀鋼供應10年的釩渣。趙忠玉沒有同意,因為釩渣是國寶,豈能為了幾個錢隨意賣給別人。

趙忠玉提出要參觀對方工廠。德方不敢得罪他這個中國的大老闆,卻給他安排了路線,讓他按路線參觀,時間限定半小時。凡是趙忠玉提出的問題,對方都說是專利,不作回答。

趙忠玉彷彿受了極大的侮辱,心中非常氣憤。他覺得這些高大的西德人把中國人看得太矮小了。當今世界,任何沒有實力作後盾的語言都是空洞無力的。而這種實力的擁有,則是這個民族的榮耀。

山不轉水轉,幾年後西德這家公司的一位副總裁來到攀鋼,想要參觀攀鋼舉世稀有的大型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

趙忠玉說:「先生,那是我們的專利。」

這位高大的西德人,頓時覺得自己矮了半截,笑著朝趙忠玉說:「那麼,我能不能參觀一下攀鋼的提釩工藝?」

趙忠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可以呀,但得按我們安排的路線走,時間半小時。」

趙忠玉領著這位副總裁,照事先安排好的路線走了半個小時,來到提釩車間。那位副總裁急不可耐地想衝上前去看個明白。

趙忠玉用手一指:「先生,請不要往前走。」

那位副總裁停下來一看,面前橫著一塊用漢語和英語寫的牌子:外國人止步。

那位副總裁連連後退,羞愧地說:「哦,哦,你們的專利,你們的專利。」

趙忠玉感到無比自豪,他覺得自己這個一米六的中國人,比面前這位一米八的西德人要高大得多。

自豪的中國人

趙忠玉出國,人家說他像日本人,他生氣了:「不是我像日本人,而是日本人像我!」

日本比我國早開發鋼軌全長淬火工藝。副經理洪及鄙隨中國冶金代表團去日本某公司,提出要參觀全長淬火。對方限他在40米以外,只給15分鐘,同時將心臟部分都用東西遮蓋起來。等到洪及鄙的夫人俞夢文等全長淬火攻關組成員再去考察時,人家乾脆提出要交300萬美金賣給我們。

可是攀鋼人有志氣,硬是攻下了全長淬火軌的工藝,而且在某些方面還超過日本某公司。不久,消息傳到國外,某公司火速派人來攀鋼,十分禮貌而客氣地對洪及鄙說:「洪先生,我們很想跟貴公司合作。」

洪及鄙問趙忠玉:「對這些朋友提出的問題怎麼辦?」

趙忠玉答道:「世界上沒有永恆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他們要參觀可以,同樣在40米以外,給15分鐘。現在看我們中國人行了,又來合作,少來那一套。」

趙忠玉深深明白,在任何國際交往中,決不能做損害國家利益的事情,更不能失掉中國人的國格。

攀鋼作為國家骨幹企業,在趙忠玉擔任經理的時代就已形成年產290萬噸鐵、240萬噸鋼、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原有設計能力,相當於不增加任何投資,就為國家新增了一座中型鋼鐵廠。上繳國家的稅,除還清一期工程的投資外,還為國家賺回了一個攀鋼。1993年,攀鋼還完成了向24國財團還貸5350萬美元的目標。

1993年6月28日,中國四大鋼鐵集團之一的攀鋼(集團)公司,在中國西部這座火熱的移民城裡隆重成立,形成了以攀鋼為核心、擁有54個大型公司和廠礦的母子公司群。1998年3月20日,作為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趙忠玉辭去攀鋼集團董事長職務,同年12月14日退休,他已將自己的大半生血汗,都化為了鐵水鋼濤。

責任編輯 尹德佼

郵箱 ydj@wsjh.com.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精華 的精彩文章:

毛澤東的一張珍貴相片

TAG:文史精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