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這7個「壞習慣」你別急著改

這7個「壞習慣」你別急著改

這年頭,誰還沒點小毛病?

課桌辦公桌床頭櫃都一樣雜亂無章,不到生死線deadline就一直拖延毫無做事的動力,每周不遲到個一次兩次就好像渾身不舒服……

「你這人簡直極品,集所有壞習慣於一身啊,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改改吧!」

呃……等等!這話其實應該反過來說:趁現在還來得及,趕緊看看這些「壞習慣」能給你帶來的「好處」,再決定要不要改,也不遲啊。

01

我桌子是亂,但我工作效率不低啊

一般人的思維大多是這樣的:桌子上要是東西又多又亂的話,很難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工作效率也就降低了。

但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正好相反:在桌面雜亂的情況下,人們的工作模式會更加專註工作目標,並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鍛煉自己迅速鎖定所需資料、排除無關內容的能力。

久而久之,哪怕這些人的績效指標完成度和其他桌面整潔的同事一樣,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效率已經高出一截了,因為雖然兩者都用同樣的時間從起點A走到了終點B,桌面雜亂者的AB之間像是迷宮,而桌面整潔者的AB之間是陽關大道啊。

02

徘徊在生死線上的拖延症患者

來來來,見識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拖延症病友:史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就是一位帶著團隊設立目標,定下deadline,結果屢次無法完成任務,只好重新計劃時間的人。

但喬布斯和他身邊的人卻認為,這種拖延反而帶領蘋果走向了成功,因為喬布斯和他的團隊從沒有把「完成既定的任務」作為首要目標。他們放在第一位的,永遠是「做出更完美的產品」。

「喬布斯的拖延,為他和團隊創造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發現什麼才算『更完美』的機會。」——Business Insider(商業內幕網)如此評論。

「人們早就應該重新審視自己對『拖延』二字的理解了,」全球頂尖商學院——沃頓的教授這樣說道,「只要你沒忘記自己要幹嗎,適當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來思考,沒什麼不好的,這樣反而給了自己更多激發創造力的機會。」

03

遲到慣犯:不切實際的樂天派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習慣性遲到者都有兩個共性特質:「樂觀積極」「不切實際」。

當這兩個特質彼此融合到一個人身上,呃……這個人想不遲到也難啊!

「離上班打卡還有一小時,今天坐公交車就可以,不用叫滴滴了,提前叫同事幫我帶個早餐,下樓前還能把垃圾整理下,正好帶到垃圾房。哦,我應該還有時間沖個涼精神精神,早新聞一邊洗澡一邊聽就能節省時間。不對,昨晚睡前洗的襪子還在洗衣機里,嗯嗯,晾個襪子也就三五分鐘,安啦,我一邊晾衣服一邊想想今天的工作事項就能提高效率了……」

結果過了一小時,這人還是沒能準時打卡。

這種樂天派和不切實際的奇葩組合,無論對自身還是對團隊而言,都是一把雙刃劍。在時間很緊張、必須要按時出結果的時候,他可能毀了整個小組。但在毀了之後,重新點燃大家希望重來一次的,可能也是這個人。

如果你就是這樣一個一邊樂觀積極一邊又有點不切實際的人,或是你身邊有個這樣的隊友,可以彼此校準要達成的目的、目的的達成方式、每一步要做到什麼效果、為什麼。這樣能幫助這個樂觀的人意識到實際價值和現實性的意義,也能在遇到瓶頸和挫折的時候感受到來自他的正面鼓勵和溫暖。

04

「怨天尤人」也是個技術活

事情沒做成、遇到阻礙和困難、遭受挫敗和麻煩……你忍不住想抱怨兩句,可能是針對一個「豬隊友」「不擇手段的對手」,或是找不準該說誰壞話,索性直接「怨天怨大地」。

我理解的,而且我支持你的抱怨行為,前提是你要有個正確的抱怨對象和正確的抱怨方式。

心理學家Guy Winch和《商業機密》雜誌主編Anisa Purbasari為我們總結了「金牌抱怨」的精髓:

對有權有力的人抱怨,講清楚遇到的困難、問題和障礙本身,就是最有效的抱怨!

所謂「有權有力的人」,是指那些有能力幫你排除困難的人,或是那些控制著有如此能力的人的掌權者。

找准抱怨的對象後,抱怨的方法也很重要。送你一個「金牌抱怨三部曲」:

平靜、理性地敘述問題,否則對方會很容易進入「這不是我造成的、不是我的責任」這樣的自我防禦,這不利於解決你的問題。

解釋清楚這件麻煩事對你造成的不利影響,並在這些不利影響中找到你和他之間的一些共性,讓對方更能理解你的難處。

預先想好至少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是建議,提供給你的抱怨對象,讓對方能儘快進入幫助你的狀態。就算你的建議可能根本不可行,對方也會在感受到你在為他著想時,更願意反過來為你著想。

05

背地裡八卦、說別人壞話的大嘴巴

你也許最討厭在背後嚼別人舌根的人,特別是當這個大嘴巴在講某某某壞話的時候。但也許,他這麼做,只是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已。

美國的心理學家設計了這麼一項實驗。

他們讓實驗室的學生扮演「信任遊戲」的玩家。接著,研究人員請實驗參加者來旁觀遊戲進程,他可以看到所有人的身份,也很清楚誰好誰壞誰在撒謊誰在試圖謀害其他玩家。

研究人員發現:當某個玩家正在撒謊欺騙其他玩家的時候,旁觀者注意到這一點時,心跳會開始加速。

研究人員問這個旁觀者:「如果我此時允許你向遊戲中的玩家遞一張紙條,上面可以寫任何內容,你想寫什麼?」

超過半數的旁觀者說:「我想告訴那些被騙的人,提醒他們誰是壞人和那個騙子使用的騙術。」

心理學家把這種紙條上的信息稱為:「親社會八卦」。

研究人員還發現:當旁觀者完成這種親社會八卦行為之後,他們緊張的情緒得到了緩解,心跳也慢慢回歸了平穩的速率。

這種親社會八卦和惡性害人的八卦是很不一樣的。

惡性八卦的散播者,嚼舌根的時候心跳很正常,而且講了之後非但不會心率放慢,反而說不定會越講越激動、心跳越來越快,看到自己散布的八卦起效之後還越發興奮。

這種惡意行為和傳遞親社會信息之後內心的安穩,是截然不同的。

無論你是個習慣八卦的人,還是個聽過八卦消息的人,都請長個心眼,盡量在散播消息的時候,多散播正能量和愛吧。這樣的八卦,哪怕說得再多、再被別人誤解,你自己也會心安理得許多。

06

嗯嗯啊啊支支吾吾

你認為什麼樣的人說話的時候會斷斷續續,總是夾雜一些「嗯嗯啊啊……然後……這樣那樣……」這樣的搪塞用詞?

說話不自信的人?對自己要表達的內容沒信心的人?——大多數的印象可能都是如此。

好吧,咱先不管他自信不自信,但有一點:能聽這樣的人說話,是你的福氣,千萬別讓對方改掉這種說話支支吾吾的「壞習慣」。

研究表明,「嗯嗯啊啊」這種詞的存在價值,正是幫助信息的接收者更好地理解並記憶信息本身。

另有一項研究結果更有意思了:談話過程中越是喜歡「嗯嗯啊啊」的人,越是在工作和學習中更加認真負責、努力勤奮的人。

07

坐立不安,喜歡蹺二郎腿還抖個不停

無論是上課、考試、和別人講話……都很難安安穩穩靜坐在椅子上,總喜歡蹺起二郎腿抖個幾下,一會兒又換個腿蹺一下繼續抖,或是坐姿換來換去,又或是過個半小時就站起來一下,一兩分鐘後又重新坐下……

「真是個沒耐性的人!」大家也許會這樣評價。但現在想告訴大家的是:耐性這東西,適當就好了,太多了可不好啊。那些耐得住腰酸背痛屁股痛的人,在座位上待得越久,身體就壞得越早。

美國的一項健康調查表明,員工上班時間在座位上越是「不安分」的人,患病和死亡率越低。

這裡面的原因太多了,除了剛才提到的生理健康因素,久坐不動也難以讓人保持一種敏捷、明快的精神狀態。

完了完了,這是要把這些壞習慣一輩子保留下去不說,還引以為傲嗎?小編覺得自己沒救了…… [手動捂臉]

來自:青年文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專家告訴你,這11種方式讓你更有吸引力
什麼樣的公司才叫優秀?彼得·德魯克給出了這5個標準

TAG:職場視界Jobs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