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埔軍校前6期里名將眾多,為何後面17期中沒出幾個人才?

黃埔軍校前6期里名將眾多,為何後面17期中沒出幾個人才?

原標題:黃埔軍校前6期里名將眾多,為何後面17期中沒出幾個人才?


在中國的抗爭史上出了很多名人,他們有的來自國名黨有的來自共產黨,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在戰爭當中展示了自己的魄力,建功立業,成為了國家的棟樑。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人才當中有一部分有一個共同的點,都是從一個軍校畢業,這個軍校不用我說,大家應該都很了解,那就是黃埔軍校,還有一個更加有趣的點,就是這些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在抗戰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基本上都是前6期,大家平時有沒有留心注意過為什麼呢?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請耐心閱讀下去。


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分析這一原因,首先就是當時的社會情況,我們知道黃埔軍校前6期招生的時期正好是中國軍閥割據的時期,當時軍閥把中國分割的四分五裂,急需一大批人才打到軍閥,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黃埔軍校的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加之經過特殊的訓練,軍人素質過硬,對付軍閥這些半路當兵的人當然是錯錯有餘,所以當時湧現了很多人才,在這裡,大家可能會疑惑,黃埔軍校後面幾期正值抗日戰爭,難道在抗日戰爭就沒有軍校學生髮揮的地方嗎?



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抗日戰爭時期,我們主要的對手是日本人,日本人在軍事素質和作戰實力方面和軍閥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實力遠強於軍校的學生,這也難怪在後期很難聽到說有哪些很著名的人才,並且,在抗戰後期,由於軍事實力不如日本人,國名黨軍隊犧牲很大,很多軍校學生剛上戰場沒多久就犧牲了,在抗戰階段需要源源不斷的兵源補給,這些新兵剛入校沒多久,對於作戰知識還沒有學到很多就上戰場了,當然不會有很大的作為。


另一方面,在與軍閥作戰時期,很多優秀將領被提拔,得到了當時領導人的重視,坐到了指揮的位子上,所以在後期作戰的時候是不需要他們自己去和日本人正面對決的,而且這些人始終佔據這些職位,他們不會輕易犧牲,所得功勞又在他們身上,其他年輕的將士必然是很難得到重視。



黃埔軍校剛開始建立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沖著孫中山的名氣去的,在孫中山的指引下立志報效國家。而且在這時期,還有很多我黨的優秀人才。必然在戰爭中湧現很多人才,後期孫中山去世,兩黨合作中爆發反革命政變,很多共產黨人離開,留下的人怕是也沒有那麼的堅定了,畢竟少了很多競爭,會慢慢麻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瞭望台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日本發明的一種藥物,至今還有數十萬人受害
雕像面部疑似二維碼,三千年前瑪雅人留下的?掃出來尷尬了

TAG:歷史瞭望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