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企百縣調研行

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企百縣調研行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 實習生 雷寧

編者按

在城市、在縣域、在企業,一聲聲聚心聚力的號角,一次次謀新謀變的過程,一個個創新創業的故事,四十年的滄桑巨變便如此鋪陳。從今天開始,本報開設《改革開放40年·百城百企百縣調研行》欄目,用科技日報記者獨特的視角和思考,記錄波瀾壯闊的四十年,為您展現四十年偉大成就背後的邏輯和動因。

「不破壞原有結構,我們在這個鐵塊上用納米墨水印刷了看不見的光子碼,通過特殊的掃描設備,能夠識別光子碼攜帶的產品信息,為企業提供工業產品溯源服務。」這是劉飛博士和他的團隊高銘科維研發的納維碼技術。

十年前,劉飛為了實現萬物相連的設想,畫下了第一張草圖。十年後,經過無數次技術突破,這張草圖成為現實,耐受住1000°C的高溫炙烤與水洗鐵刷,印在了一家知名風能企業的鐵塊部件上。

「不要小瞧這印在小小的鐵塊上的納維碼,它背後是無數種工業產品在複雜、嚴苛的生產環境中能夠簡易、便捷、安全地與互聯網聯通,實現數據追蹤與共享。」劉飛說。

記者了解到,高銘科維的納維碼技術全球僅此一家,能夠在紙張、皮革、金屬、玻璃、陶瓷等絕大多數日常材料中使用,使用壽命高達100年。目前,高銘科維已經接到了億級訂單,在多個工業領域落地。

高銘科維是無錫物聯網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時代在變,產業在變,城市在變,百姓生活更在變。

國慶前夕,科技日報記者走進國家感測網創新示範區、國家集成電路(無錫)設計中心產業園、石墨烯產業發展示範區、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處處感受到科技給這座工商業歷史文化名城所帶來的新變化、新成果、新氣息。

「無錫土地資源接近極限、環境容量逼近紅線、要素成本不斷上升,單靠大投入、大引進、大模仿的外延式增長路徑,難以為繼。必須依靠科技人才,瞄準『專、精、尖』,加快發展特色新興產業,走出轉型發展的無錫路徑。」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說。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發展理念,無錫在全國率先推出科技人才方面的一系列新舉措:實施「太湖人才計劃」、建立重點新興產業發展基金、設立科技創新重大專項、打造科技園區平台、完善孵化成長平台……暢通創新鏈條,打通阻礙創新的堵點,讓無錫的創新「動車組」節節都有驅動力。

無錫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告訴記者,為加快推進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創新商業模式,豐富產品及服務供給,無錫先後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物聯網發展專項等省級以上研發項目3000多個。全市物聯網專利申請量近萬件,其中發明專利超過2500件。

如何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無錫領導清醒地認識,只有加速推進科技創新,突破引領性創新技術,形成科技高峰,才能實現城市改造與科技創新「雙贏」。

近年來,無錫聚焦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謀劃一批前沿性技術「三種技術」,構建起一批政產學研資「五路大軍」緊密配合的創新「共同體」,形成有利於創新成果迸發的「場效應」。

今年3月,證監會披露,卓勝微電子2017年前9個月凈利潤突破億元大關,達1.44億,比2016年全年增長了0.6億元。而這個僅佔600平方米的公司只是國家集成電路(無錫)設計中心產業園區孵化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的一家。

「我們利用中心所處的濱湖區區域特點與環境優勢,集中資源,專註發展設計與銷售兩端,主要是集成電路的設計與研發。」設計中心主任朱岩告訴記者。為此,園區引進中科芯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清華大學無錫應用技術研究院、信息產業電子十一設計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128家企業與研究院入駐,打造產業集群。

2017年,該園區產值達20億元,產值增量25%。2018年上半年,產值超過13億元,同比增長20%。至2017年底,無錫市物聯網企業超過2000家,承接物聯網工程遍布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700多座城市,物聯網營業收入2437億元。

如今,無錫物聯網標準走在國際前列,無線自組網、MEMS設計製造等多項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填補國內外空白。特別是通過實施物聯網企業倍增計劃,無錫已實施智能製造項目270個、完成總投資229億元,曾經的工商業歷史文化名城正向「智造強市」邁出新步伐。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人工智慧開放平台,你加入了嗎?
北京科學中心全新出發,來看看這裡都有什麼好玩兒的!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