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詩詞文化的發展和誤區之陋見

中國詩詞文化的發展和誤區之陋見

中國詩詞文化的發展和誤區之陋見

枯木

只要是中國人,生活當中就離不開詩詞,詩詞文化已經深深地浸入到我們的骨髓當中,和我們水乳交融,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無論黃口孺子,抑或是耄耋老人,張口就來,脫口而出,是國人傳統文化素養的必備基礎。

傳統文化文化裡面,"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作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寶庫中四顆璀燦的明珠,貫穿了一部中華文化發展史,各代表了不同時代的文化最強音,也成為後人難以攀越的藝術高峰。

中國詩詞藝術文化的發展,從先秦詩歌的浪漫瑰麗、晦澀難懂;到漢樂府古風的言語樸素、抒情諷詠,風格形式多樣,格律自由;再到盛唐時期形式布局固定,音韻格律嚴謹,詞語平仄相對,對字詞語句精於雕琢、刻意求工,極盡推敲,意境內涵含蓄凝練,韻律優美,字字珠璣,以至於「兩句三年得,一吟淚雙流」「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極致追求,再加上唐朝鼎盛時期政治開明,物質富庶,文化繁榮,群星燦爛,瀚若星河,因此唐詩就成了中華詩歌的最高成就,也成了世界文化發展史上最具文採的一座巍峨動力的豐碑。

緊隨唐詩之後,宋人無法突破唐人的藝術成就,固有的韻律和格調以及風格都被才華橫溢的詩歌先輩們摹寫完盡,再加上宋朝偏安一隅,整體文化格局的束縛和宋儒理學影響,靈感的缺乏和浪漫精神的消失,因此不得不獨闢蹊徑,不再在唐詩上耗費腦筋,轉而專攻「長短句」,運用技巧,擴大篇幅,便於堆砌辭藻,跌宕搖曳,用細膩深刻的描畫、感情真摯的描述,輔助於曲譜詞牌,從而創作出一種新的新式「宋詞」,雖然比起唐詩缺少雕琢,然而意境和韻味更加優美,在繼承的基礎上予以發展,於是成就了中華詩歌文化的另一個豐碑。

同樣道理,到了元代,一則難以逾越宋詞的成就,再則少數民族的統治,使得很多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文人墨客上進無門,只得混跡於勾欄瓦舍之間,生活的困窘和民間藝術的發展,文人們把古代的宮調和宋詞中的小令撿起來,經過藝術加工,於是成為雅俗共賞的「元曲」,詩詞文化從而進入到廣大百姓之中。

明清時代,文字獄此起彼伏,文人們被殺的魂飛魄散,不少人噤若寒蟬,不敢對時局發表看法,稍有不慎就有殺身之禍,因此很多人轉向歷史考據和訓詁研究,這樣既可以繼承文化遺產,又可以逃避到是非之外;再加上這兩個朝代,文化雖然肅殺秋風,然而經濟卻迅速發展,印刷術的廣泛推廣和整體底層文化的提高,為小說的創作和傳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文人們不再拘泥於詩詞雕琢,譏諷詠嘆,轉而創作小說演義,因此誕生了多部舉世聞名的經典名著,小說的繁榮從此經久不衰。

到了近現代,隨著白話文的興起,再加上西方文化的湧入,文學形式更為廣泛,文學體裁多式多樣,文人們進行了很多嘗試,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文學形式和現實緊密結合,另外還誕生了其他多種文藝形式,比如話劇、電影、電視、視頻等,所有文藝的基礎語言變得越來越通俗化和口語化,更加貼近生活,也算對當今時代做出了貢獻。

通俗化的語言雖然讓更多的人們了解創作者的初衷,傳播更加容易快速,然而從藝術角度、語言凝練以及韻律意境來講,似乎失去了優美,缺失了靈魂,詩詞的絢麗奇詭,意蘊深長,字字璣珠,朗朗上口,已經逐漸衰微,成為一座遙遠的藝術高峰,可望而不可及,從這方面來講,稱之為詩詞文化的衰落甚至傳統文化的衰敗並未為言過其辭。

詩詞創作雖然衰落,然而詩詞基礎在民間極為雄厚,雖然永遠不可能達到唐宋高峰,可是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越來越多的詩詞愛好者回歸古典文化,欣賞韻律之美,體驗凝練之味,紛紛嘗試創作詩詞,排解心中丘壑,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勢頭,也許會湧現出一批優才華橫溢的詩詞作者和優秀作品。

然而,當前有兩種誤區,一種就是一些鑽牛角尖的「書獃子」,拘泥於講究韻腳格律,過分泥古,固步自封。每作一首詩或者品評一首作品,都會翻開一些詩詞格律典籍,按圖索驥,字字對照,句句看韻,更有甚者,用電腦審核,一旦不合韻律格調,就認為不是好詩詞,豈不謬乎?!

其實,這類泥古之人,閱其作品,觀其學識,大多是不學無術,或者半路出家;不求甚解,自吹自誇;搖頭晃腦,冒充專家,稱其為「書獃子」或者「腐儒」都是對知識分子的貶低。要知道,縱觀古代經典詩詞,最主要的並不是平仄合韻,而是其意境和思想,許多傳頌千古的著名詩詞,用僵硬死板的格律韻腳去核對,也許還並不符合,難道就不是優美詩詞?難道就能否定其瑰麗的藝術渲染力?況且詩詞格律都是後人研究的總結,雖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然而由於幾千年來語言聲調的變化,自然不能古今統一。如果片面的按照格律書籍去作詩,那隻會是閉門造車,戴枷起舞,絲毫沒有美感和意境思想,那還不如用電腦去堆積詩詞。

拘泥古板是一種誤區,另一種情形更加可笑,那就是打油詩橫行,完全是小孩子學做詩,只需要字數符合律詩或者絕句就稱之為古詩,如果不是就稱之為現代詩,言之無物,無病呻吟,內容空白,口語連連,詞語堆砌,庸俗不堪,這種情形更加害人不淺。

這種誤區起源於過去現代自由體詩的興起,過去曾經湧現了一大批現代詩的優秀作者以及作品,然而這些人都是經過深厚的古典詩詞的熏陶,有很雄厚的文學底蘊和廣泛的知識面,因此創作出來現代詩,形式自由,然而精神不散,韻律自然。然而這些人給他人的誤解就是,現代詩就是隨意自由,歇斯底里,只要加幾個標點符號就是詩,因此很多人為此病入膏肓,陷入瘋魔,粗俗不堪的口語被宣傳成詩詞,打油體的塗鴉被奉為名人,竟然到處獲獎,有的甚至是知名獎項,獲獎之人恬不知恥,遍地演講,不能不令人不齒。

以上兩種並非聳人聽聞,而是當前影響詩詞文化復興的兩個攔路虎,第一種以不少詩詞平台的審核者和主編者為主,某知名論壇的某版主就是例子,雖然也做出了不少貢獻,然而也限制了很多詩詞愛好者的學習進步,只不過人已作古,英年棄世,在此不再多言。第二種以知名人士和某團體領導居多,大多招搖撞騙,不學無術,接受訪談大言不慚,無人問津的作品竟然頻繁出版,某年的知名詩詞獎項竟然授予水平低劣的打油詩作者,實在令人汗顏。

詩詞文化的復興,並不是一個口號,也許永遠達不到唐宋高度,也許很難出現經典作品,但是詩詞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詩詞可以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詩詞可以排解憂愁,詩詞可以宣洩心憂,詩詞可以令人心曠神怡,詩詞可以讓人心花怒放,詩詞可以瑰麗奇幻,詩詞可以縱情浪漫,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和心靈的結晶,我們豈能不繼承,我們豈能不復興?!

2018/10/7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憶師二三事:打折羽毛球拍子的丁老師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