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班主任周記

班主任周記

編者按: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他們獨立探索的求學之路也正式開啟。在適應新環境、新生活的階段中,孩子會遇到哪些問題,同時老師們又會怎樣引導孩子們適應幼兒生活?澎湃新聞在這個學期,邀請了一位多年從事幼兒教學的小班教師,以「班主任周記」和互動問答的形式,來和您聊聊幼兒入園適應期。

班主任周記

小朋友入園已有一個月,大家開始慢慢的適應了園內的生活,哭鬧現場基本沒有。這一個月來,家長們最關心的則是孩子們的飲食情況。「王老師,今天寶寶吃的什麼」,「孩子今天吃的多嗎」,「有沒有挑食」,當然孩子們的營養情況也是我們老師們尤為關注的。

午飯時間到了,今天孩子們的午餐是米飯、肉丸、生菜及羅宋湯。叮噹(化名)拿起調羹,吃了一口米飯,又將調羹移到菜碗那邊,猶豫了一下,她沒有吃菜,而是把調羹放了下來,隨後兩手背在身後不再吃飯,而是看別的孩子吃飯。

我觀察了一分鐘,發現叮噹沒有要繼續吃飯的意思,於是上前問原因,她只是搖頭。我坐下來握著叮噹的手,拿起小碗和勺子和她講,「老師來幫助你,好不好?」 叮噹答應了,在我的幫助下她又吃了一口飯。「我們再吃點蔬菜好嗎?一口飯一口菜,有營養,長高高。」叮噹聽我說完,用手邊指著肉丸。於是我幫他把肉丸夾成小塊,「肉丸變小了,叮噹長大了,自己要吃飯。」在我的引導下,叮噹開始願意自己吃飯,最後把飯和肉丸吃掉了,但生菜始終不願意吃。

顯然叮噹挑食,且她握勺子的姿勢也存在問題,導致舀起來的食物常常會掉下去,使得她吃著吃著就不愛自己動手吃,而是等別人喂。像這樣動手能力欠缺的小朋友,多數是因為家長長期喂飯而導致的,其實家長在幼兒能自主吃飯的時候,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吃的慢一點、臟一點都是沒有關係的。

對於在適應期的小班孩子,碰到挑食的情況不必太過強求,須循序漸進,慢慢引導。孩子喜歡吃的食物可以多吃點,對於不愛吃的食物則鼓勵少吃點,以吃飽為原則。可以用「語言提示法」,像鼓勵叮噹時,我將激勵語言編成孩子們容易接受的兒歌,提醒孩子不挑食,自己吃。家長在家裡同樣也可以這樣做,從半勺到一勺,逐漸讓孩子主動嘗試不愛吃的食物。

教師簡介:

班主任周記

王宇佳,白玉新村幼兒園教師。從2012年開始,一直從事幼兒教學,擁有四屆小班帶教經歷,此外在幼兒園還負責早教工作。同時,她是上海市普陀區「彩虹灣」病房學校的一名常駐志願者。

教學格言:用快樂的音符,啟迪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擁有一個真、善、美的小世界。

互動方式:

您可直接在文章下給我們留言交流或者關注微信公眾號「親子學堂2018」,在微信後台給我們留下您的互動疑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