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晚清駐外使館每年要花多少錢?

一個晚清駐外使館每年要花多少錢?

文|陳卿美

1876年12月,郭嵩燾自上海啟程,遠赴英國,代表清政府向英國女王道歉。同時,清政府駐英國大使館也正式誕生,由郭嵩燾擔任中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從英國大使館起,在接下來的三十年時間內,清政府又相繼設立了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十餘個大使館。每一座使館的運營都需要大量的財政支出,這讓原本就緊張的清政府財政更加捉襟見肘。那麼,一個駐外使館每年要花多少錢呢?

根據台北《皇朝政典類纂》記載,在當時有一個出使章程,章程規定,駐外使館經費包括兩大塊,一塊是人員工資、一塊是館務費。所謂館務費是個統稱,就是一切公務支出,包括房租、歲修、川資、公宴、文報,洋仆、醫藥等費用。歲修,就是館舍的維修費用;川資,就是交通、差旅費用;公宴,就是招待宴請的費用;文報,就是公文、電報、印刷等辦公費用;洋仆,自然就是僱傭的洋人臨時工。

首先說工資這塊。通常一個駐外使館的基本人員配製為大使1名、參贊2名、翻譯4名、隨員4人。規定雖如此,但人員超編、機構臃腫歷來是傳統特色,比如增加醫生、領事、實習生、武官、家屬等等。後來,清政府被逼無奈,將駐外大使館聘用人員的權力收歸到了外務部。

在《光緒朝東華錄》中,提供了一份詳細的工資標準表。出使大臣分為頭等、二等、三等,共三個級別。1876年,頭等出使大臣月工資1400兩,郭嵩燾顯然是這個級別。二等出使大臣1200兩;三等出使大臣又分為兩個級別,一個是1000兩,一個是800兩。

參贊也分為三個級別,頭等參贊500兩、二等參贊400兩、三等參贊300兩。領事同樣如此,總領事600兩、領事500兩、副領事400兩。通譯官,就是翻譯官,也是三個級別,頭等翻譯官400兩、二等翻譯官300兩、三等翻譯官200兩。

清政府駐美國大使館

三十年後,也就是1906年,這份駐外大使館的工資標準並沒有多少變化。除了三等翻譯官月工資從200兩提高到240兩外,三個級別的領事甚至全部降了工資,各降低100兩。三等出使大臣全部為800兩。

駐外大使館同許多單位一樣,工資支出基本都是費用總支出的大頭。《清朝續文獻通考》一書中統計了1904年15個清政府駐外大使館的費用佔比。其中佔比最低的是駐英國大使館,年工資支出41040兩,佔總費用的51.9%。佔比最高的是駐秘魯、古巴、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大使館,年工資支出11280兩,佔比69.3%。

有意思的是,這15個駐外大使館大致分為三個級別,每個級別的年工資總支出基本都是相同的。其中駐英國、俄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大使館完全相同,均為41040兩。駐日本大使館為32832兩,駐奧地利、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等大使館均為30480兩。而駐秘魯、古巴、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等大使館則全部為11280兩。

通過這個統計,至少可以看出兩個問題。一是駐外大使館是有等級的。二是工資支出是嚴格按照使館級別核定的。

為何駐外大使館還要有等級呢?因為各國與中國交往密切程度不同,對中國的影響不同。比如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國是世界最發達國家,對華政策影響深遠,同時也與中國交往較深,駐外大使館自然就會被設為最高級。而俄國與日本,是中國的近鄰,也是與中國深度交往的國家,駐這兩個國家的大使館同樣也是最高級。總之,駐外大使館的定級是根據中國與對方國家的聯繫緊密程度決定的,以上這些國家都是與中國交往密切,且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國家,清政府自然要高度重視。

至於秘魯、古巴、墨西哥、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則是分館,級別最低。比如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大使館就屬於駐法國大使館的分館。

根據各駐外大使館的年工資支出佔比,就可以推算出各使館的全年費用總支出,比如駐英國大使館全年費用總開支為79040兩;駐德國大使館的總開支為67040兩;駐法國大使館由於包括了西班牙、葡萄牙兩個分館,開支最大,達到了103600兩。那時1兩銀子約相當於200-250元人民幣,駐法國大使館的10萬兩年度總開支就約等於今天的2000-2500萬人民幣。

在全年費用總開支中,除去工資外,就是統稱的館務費。比如大使館的房屋租金。事實上,除了駐美國、德國、日本、朝鮮大使館是自己購置的房產外,其餘駐外大使館都是採取租賃的形式。比如駐英國大使館是四層高的小樓,每月租金105磅,約合中國銀元367.5兩。

雖然清政府外務部專門給各駐外大使館做了清晰的費用預算,但各駐外使館費用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員超編,各種臨時工、閑雜人員越來越多。但總預算就那麼多,官員的薪水也一分不能少,超編的人員工資只能從館務費里節省。

郭嵩燾出使英國,著有《使西紀程》一書,無意中暴露了一個小秘密。郭嵩燾的外交隨從人員達到了17名,除了自己設置的支應官、監印官外,還另外僱傭了男女司事、跟役、車夫數人。由於郭嵩燾是清政府的第一個駐外大使,示範作用明顯,後來很多駐外大使館招聘人員都模仿駐英國大使館來配置,最多的甚至達到了30餘人,嚴重超編。

另外一個被忽視的原因,就是接待任務繁重,尤以接待海外遊歷使為最。中國人講究吃喝應酬、禮尚往來,場面大才有面子,無形中導致開支巨大。1878年5月28日,駐英大使館籌備茶會,預算達到了1750兩。1887年,清政府向世界各地派出了12名海外遊歷使,希望通過他們的考察學習,增進對世界的了解。但這些海外遊歷使的費用都需要各途徑國的駐外大使館來承擔,這讓各駐外使臣們怨聲載道。

按清政府的要求,各駐外大使館要承擔海外遊歷使的餐飲、住宿、交通等差旅費用。海外遊歷使不是一個人,也會僱傭三兩個隨從。在一個國家往往要考察很久,甚至長達數月。繁重的開支讓駐外大使館不勝其煩,最要命的是扣工資,要拿出工資的1/4-1/5作為海外遊歷使的經費。由此產生的結果便是,駐外使臣與海外遊歷使關係緊張。駐外使臣想辦法刁難、排擠海外遊歷使,海外遊歷使有苦不能言,導致考察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加拿大,偌大一個國家,只待了十多天,其中只有三天出門,其餘時間基本都是窩在旅館裡寫見聞錄。

清政府是如何向駐外大使館支付費用的呢?根據《皇朝政典類纂》記載,通常是從貿易關稅的收入中劃撥,「六成洋稅動支」。每年由江海關通過外資銀行,如滙豐銀行匯出。經費雖然按年度撥付了,但各駐外大使館還要回來核准報銷的。按《光緒朝東華記錄》記載,「出使各國大臣等每年薪俸及往返盤費駐紮一切各國經費等項,由該大臣分晰造報臣衙門查核。」

隨著清末的政局動蕩,駐外大使館的財政危機已經無法扭轉。駐外大使館開在外國,長時間受到西方文明的熏陶,但遺憾的是,「大清特色」的烙印太深,根本無法改變使館經費緊張的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晚清陳卿美 的精彩文章:

變法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是如何逃跑的?
五大臣出洋考察花費巨大,看看你家鄉支持了多少?

TAG:晚清陳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