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李可:學用經方兩大關

李可:學用經方兩大關

李可:學用經方兩大關

李可

我一生學做中醫55年,經歷了無數困苦魔難,闖過五大關(明理關、醫德關、臨症關、劑量關、毒藥關)。現在蓋棺定論,不過勉強及格而已。

現在扼要敘述一下我闖最後兩關的經歷,或許對青年一代有點借鑒作用。





一、【劑量關】

醫界共識:劑量問題是經方不傳之秘。劑量,是方葯治病的核心一環,猶如將軍的刀劍。

自81年東漢度量衡器——大司農銅權——出土,證實了漢代一兩等於現代15.625克,一斤等於250克,液體一升,等於200ml,這一重大發現,解決了古方劑量的一大疑案。李時珍之後400多年,以「古之一兩,為今之一錢」,僅取經方原量的十分之一為臨床應用的標準,顯然是錯了。

按古今度量衡標準,重新釐定經方劑量,可以體現仲景當年用藥風貌,可以大大發揮經方的神奇功效。用治疑難大症,可以藥到病除;救治急重危症,可以起死回生。

傷寒論在人類防疫治病史上,有兩個第一:第一部理論與臨床完善結合的東方醫學體系。第一部可以救死生於頃刻的臨床急症學寶典,傷寒疫病的特點,發病急,傳變速,故仲景立方劑量大、葯簡、力專、效宏,方能阻斷病勢傳變,救生死於頃刻。現代用法劑量過輕,懸殊過大,不堪大任。由於達不到仲景學說的基礎有效劑量,所以不能治大病,慣用輕劑,固然可以四平八穩,不擔風險,但卻閹割了仲景學術的一大特色,奪去了將軍手中的刀劍,在近代兩大醫學體系的競爭中,使中醫丟掉了急症陣地,退居附庸地位。這是老中青三代中醫的奇恥大辱!

要雪恥,先闖劑量關:在仲景先師傷寒論的理法方葯的大環節之中,基礎有效劑量是一大關鍵!

我闖劑量關,曾經碰的頭破血流,一次偶然的機遇,誤打誤撞,終獲成功。

60年代之前,我曾用小劑量四逆加人蔘湯治心衰重症6例,死去5例,存活1例。死亡病例,皆因久病耗傷五臟精氣竭絕,中氣敗亡,土不伏火,陽回復散而死。救活的1例,受張錫純來複湯的啟發,加入了生山萸肉,龍骨,牡蠣,活磁石,因深昏迷又加入了麝香,得以康復。此6例病人中由於當時生附子已被禁用,用小劑四逆湯救治又屢屢失敗,制附片已從3錢、5錢,逐漸加至1兩半。此病人是友人之母,患肺心病20年,住院病危,回家準備後事,全身冰冷,僅胸口微溫,昏迷喘急,心跳未停,六脈似有似無,測不到血壓,二便失禁,唯趺陽、太溪、太沖三部根脈尚緩緩博動,遂開藥3劑用作最後挽救,此時,一個垂危病人卧床,一家人亂作一團,兒媳要縫治壽衣,忙亂之中將3劑葯誤作一劑煎煮,更加水少火大,煮得湯汁不過半斤,此時已是深夜子時,兒媳便隔10多分鐘喂一匙,40分鐘後喂完,此時奇蹟出現,病人睜眼,知飢索食藕粉餅乾,次日已能扶床走動,搶救成功後,又活了19年,78歲壽終。

此事讓我大為震撼,震撼發生頓悟,我萬分感激友人之妻,如不是她的失誤,我將永遠理解不了「醫聖不傳之秘在於劑量」這一條真理。在40分鐘的時間內,服下105克附子,充分發揮了四逆湯斬關奪門,破陰回陽,起死回生之效。服藥時間,又恰恰在子時,大氣一陽來複,得天時之助,於是成功。偶然之中,寓有必然,這便是我創製破格救心湯的第一個回合。

李可:學用經方兩大關



二、毒藥關

藥物的產地有東南西北地域之異,因此各有升降浮沉不同之性,以藥性之偏,調治人氣之偏,下陷者用升浮,上逆者用沉降,以完成中氣的園運動,故一切葯皆仙丹妙藥。

藥性當以神農本草經為宗,她是上萬年防疫治病的總結。千錘百鍊,字字千金,凝結了古聖先賢的智慧。正確掌握藥性,最實用的是園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的藥性解。彭子上承本經,傷寒,下及黃元御,貫穿了天、人、葯一氣周流之理。最為貼切,此外張錫純藥性解寓有新義,當代朱良春大師對蟲類葯有獨特的發揮,皆當為師。

現代公認的毒藥有:附子、川烏、馬錢子。誤認毒藥,實際無毒的有遼細辛、生半夏、生南星、生禹白附。

本經是應用毒藥以治病的典範,傷寒論是駕御毒藥以救人性命的集大成者。

以大毒之品治病的原則:「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為度」。

我闖毒藥關,有以下幾點:

1、親嘗毒藥,取得實感,再去治病,如附子、川烏,先煮妥解毒的黑小豆30克、防風30克、甘草30克、蜂蜜150克、綠豆粉30克(沖服)備用。然後在飯後,服煮好的烏附湯,10克起服,由少到多,最多時附子100克。體驗一日夜各時段的感應。我95%的弟子無例外地依法施行。然後取得治病資格。其中僅張涵一人,一度發生瞑眩效應,昏迷三分鐘,服解毒湯後而解。有的吐出惡臭,未消化食物,或放臭屁,瀉下惡臭稀便等,皆是人體自我修復功能啟動之排病反應,屬於正常範圍。

2、領悟醫聖張仲景的思路方法

四逆湯用生附子一枚,生附子已是大毒,為什麼還要破八片?因為破碎之後,煮出的湯液,藥性的分解更徹底,毒性更純。事實證明,附子的大毒,正是亡陽病人的救命仙丹。

川烏較附子的毒大,因此醫聖用蜜煮烏頭,為確保安全,我在60年代中期凡用烏頭必加入黑豆、防風、甘草、蜂蜜,以保萬無一失。

3、凡不能監控的危重病人,親為病人煎藥,服藥後密切觀察40分鐘,待病人安然入睡,方才離去。

對現代醫學確診的各種癌症,與中醫的臟腑無法對應,因為西醫的臟器只是一塊無生命的死肉,而中醫的臟腑則是六氣融合一氣的一氣周流。所以要另起爐灶,獨立思考。據證候以尋病機,從病機判斷六經之所屬,萬不可對號入座,見病治病。但扶中氣腎氣,聽邪自去,不治之治,方是醫學的最高境界。

----李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從喝水的習慣看穿你的「體質」
樂在國學沒有準時上線的一封信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