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說周王國境內的周公國

說說周王國境內的周公國

原標題:說說周王國境內的周公國



公元前十二世紀,商王帝辛在位期間,出動主力部隊與東夷作戰,西方的周人乘虛而入,在商人背後捅了一刀,將帝辛推翻,帝辛自殺,這是第一次商周戰爭。


後來周人發動了第二次商周戰爭,消滅了帝辛之子武庚,並且繼續向東擴張,佔領了商嬴勢力非常雄厚的東方地區,徹底推翻了商王國的統治,周王國的勢力大大擴張。這第二次商周戰爭的慘烈程度尤甚於第一次,因為當初帝辛派出與東夷作戰的主力部隊,在帝辛自殺後,分散到了東方的商嬴各國,因此,以奄國、蒲姑國為首的東方商嬴各國,實力強悍,他們對周軍進行了頑強抵抗,周軍傷亡慘重,僥倖險勝,經過苦戰,才滅了奄國和蒲姑國,在兩國故地分別建立了魯國和齊國。獲勝的周軍為了報復和發泄怒火,並且為了杜絕後患,於是將奄國被俘的成年男子全部閹割,因此,後來被割了老二的人,遂被稱為閹人。


至此,東亞大陸大片地區盡屬周人,志得意滿的周人將這廣大地區做了重新劃分,對王族和功臣大加封賞,在新的劃分中,周王室自己擁有了廣闊的王室領地,同時,在王室領地的外圍,則分封了眾多諸侯國。

周王國的王室領地,西到雍,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寶雞,東到制,也就是現在的河南滎陽,也就是說,王室領地西邊的關口是秦嶺的大散關,東邊關口是河南的虎牢關。


後來的漢帝國,前期也沿襲了周王國的做法,漢的皇室領地與周的王室領地範圍大致相同,皇室領地外圍則是各諸侯國,這些都與周相同,直到漢武帝在位,才徹底改變了這一局面,改變了山頭林立的分封局面,全國完全統一為專制帝國,皇帝權力至高無上,而諸侯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漢武帝繼承了秦始皇的事業,使得漢帝國真正繼承了秦帝國,成為統一的專制帝國。


且說在周王國廣闊的王室領地,有兩個都城,鎬京與雒邑,此外還有很多為王室效力的卿大夫的采邑,其中的周國,位於現在岐山一帶,是周文王之子周公旦的采邑;其中的西虢國,位於現在寶雞一帶,是周文王二弟虢仲的采邑,扼守大散關,守衛著王室領地的西大門;其中的東虢國,是周文王三弟虢叔的采邑,位於現在河南滎陽一帶,扼守虎牢關,守衛著王室的東大門。


周國、西虢國、東虢國,這三個采邑,皆為公國。西虢國的歷代公爵,為虢仲氏,東虢國的歷代公爵,為虢叔氏。


周王國八百年,包括三個時期,西周、春秋、戰國,其中的西周時期秩序井然,周國等三個周王至親王族的采邑在西周時期都很活躍,是王室的重要支柱,到了春秋初期,東虢國被當時的霸主鄭國所吞併,而周國和西虢國,則又延續了一些時間。


這裡說說周公國的情況。


周公國是周王國境內的重要采邑,其開國君主,首位公爵,周文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文王嫡妻所生的十個兒子中的第四個,名叔旦,以其爵位,稱為周公旦。周公旦自己有八個兒子,其中一個,繼承了王室領地內的采邑周國,其他七個,則在王室領地外圍封了各諸侯國,具體是:長子伯禽,封魯國;次子仲羽,字君陳,繼承了采邑周國;三子叔沖,封凡國;四子叔齡,封蔣國;五子叔羿,封邢國;六子叔翁,封茅國;七子叔翅,封乍國;八子季翔,封祭國(祭,音ZHAI,四聲)。


魯國是當時東方最重要的諸侯國,因此封給長子,王室領地的采邑周國也很重要,因此次子繼承。魯國、周國君主為公爵,其餘六國君主為伯爵,比魯周兩國君主低兩等。


周武王滅商後,五十歲去世,其子繼位,是為周成王,尚年幼,周王國初立,根基不穩,周王去世,天下震動,周公旦為穩定局面,企圖獨掌大權,但是,當時除了商王國遺民不服之外,周武王三弟管叔鮮、五弟蔡叔度也不服周武王四弟周公旦。


按古書記載,當此危難之際,為了繼承先祖公劉以來的周族傳統,為了天下長治久安,周公旦在取得堂叔召(音SHAO,四聲)康公奭(音SHI,四聲)、以及齊太公呂尚等重臣的理解支持後,取得共識,進行攝政。

在召康公和齊太公等人的支持下,周公旦指揮周軍,打了第二次商周戰爭,徹底摧毀了商王國的余部,周王國疆土擴展到渤海、東海、黃海之濱。


然後繼續大興封建,又封了不少諸侯國,進一步確立了以周族宗室、功臣拱衛周王的政治格局。


戰爭勝利後,利用殷商戰俘修建東都雒邑,恩威並施、就地安置、自力更生,徹底穩定同化了殷商遺民。


在局勢平定之後,周公汲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為避免手足相殘、長治久安,讓貴族和平民都各安其分,建立了以嫡長子繼承製、長幼尊卑體系等為主的一系列宗法禮樂制度,為周王國八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現代中華各地民俗的重要來源,影響深遠。


周公發展了「天祚」理論,認為天下並不是理所當然繼承自父兄手中,而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國王的子孫後代不可能任意妄為而安享天下,他通過《康誥》等文書反覆告誡子弟要體察下情,關注民生,不要驕奢淫慾,以免重新失去天下。


周公的偉大,更在於他可以身體力行實踐自己所創立的宗法禮樂制度,為了確保嫡長子繼承製,在國家安定後馬上還政於周成王,並且以身作則做好臣子的表率,恭恭敬敬地做成王冢宰,輔佐成王。


周公的執政理念最為孔子所推崇,是儒家思想的主要行政實踐來源。


周公一生功成、名遂、身退;既當仁不讓,又知其進退,是歷史上能做到這樣極致的第一人,也是後代如家思想的先行者。


周公還創作了《周易》。


周公一生的功績被《尚書大傳》概括為:「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周公去世後,被追謚為周文公。周公旦有八個兒子,分別是周姓始祖之一、邢姓始祖之一、以及魯姓始祖、蔣姓始祖、茅姓始祖、凡姓始祖、胙姓始祖、祭姓始祖。


周文公即周公旦去世後,周國的第二代君主為其次子,即周襄公仲羽,字君陳,為周成王、周康王的冢宰。他輔佐周王,恪尊父志,保全太和氣象,活到了七十歲,有二子,長子(赤頁),次子赫。


周公國第三代國君,周惠公(赤頁),周成公赫,先後為周昭王冢宰。周惠公無子,其弟周成公繼位,並繼續為冢宰。周成公赫有二子,長子彭□(缺字),次子彭賢。


周國第四代國君:周孝公彭□(缺字),為周穆王、周共王冢宰。有三子,長子頜,次子碩,三子任。


第五代國君:周喜公頜、周庄公碩。周喜公頜為周懿王、周孝王冢宰,無子,弟周庄公碩嗣爵,為周夷王冢宰,有一子升。


第六代國君,周惠公升,為周厲王冢宰。他與召穆公虎共理周政,號曰「共和」,他有二子,長子方叔,次子夷叔。周惠公擔任周厲王時期的冢宰,當時周厲王貪婪無度,與民爭利,壟斷了本應屬於國人(周王國普通的貴族與平民叫做「國人」)共有的山林田澤等公共資源,導致「國人暴動」,趕走了周厲王。周厲王被驅逐後,暫由周公升與召公虎出面,共同治理朝政,他們採取積極措施有效緩解了社會矛盾,穩定了國家政權。史書上號稱「周召共和」。周惠公後來輔佐周太子靖,使國家一度恢復「成康之治」的風采。


第七代國君,周昭公方叔,為周宣王冢宰。當時楚國與周王對抗,周公方叔受周宣王命令,率軍南征。部隊行軍的時候,肚子餓了曾經采芭而食,故詩經里有《采芭》一詩,他有子二人,長子奐,次子咀。


第八代國君,周定公奐,周宣公咀。周定公為周平王冢宰,無子,其弟周宣公咀繼承了周國公爵和冢宰一職,後來跟隨周平王東遷,周平王鄭重囑託周公咀說:「以前列位周公們,都曾竭力輔佐各代先王,周公家族確是我周王室的中流砥柱。現在,我命你,周公咀,望你繼承祖輩的光榮傳統,為你的周公家族祖輩增光添彩,千萬不要辜負了朕的厚望!」周公咀有子二人,長子黑肩,次子黑背。


第九代國君:周桓公黑肩,擔任周桓王時期的冢宰。周桓王三年,鄭莊公到首都拜見周王。一開始上朝見桓王時,桓王就對鄭伯不禮貌。周公黑肩進諫說:「我周王室東遷,多虧了晉、鄭兩國(晉國、鄭國都姓姬,為周王室嫡親國家)為心腹依靠,我們客客氣氣歡迎他們來都來不及,更何況對他們不禮貌呢?」鄭伯受辱後,負氣十幾年不認周王為親戚,周桓王也賭氣罷免了鄭伯作為周王國卿事的職務,周桓王糾集諸侯的部隊準備討伐鄭國,鄭伯自認為沒錯,寧願兵戈相見。桓王自己統率中軍,任命虢公林父率領右軍,下轄蔡國軍隊;周公黑肩統率左軍,下轄陳國的軍隊。鄭國在需葛之戰中,擺出一個「魚麗」的陣形,大敗周王的聯軍。


周莊王三年,周公黑肩想廢掉庄王,後事發被庄王誅殺,周公黑肩無子,其弟周公黑背繼承周公爵位,有子二人,長子忌父,次子孔。

第十代國君,周恭公忌父,周敬公孔。忌父繼承周公爵位,擔任周釐王的冢宰。釐王四年,因周王室內部發生嚴重變亂,忌父逃亡虢國。周釐王於是讓周孔繼承周公爵位,並擔任冢宰一職,又稱宰孔。周惠王二十三年,諸侯會盟於首止,周公孔為周惠王特使,專門去勸服鄭伯來參加會盟。周襄王元年,夏天,周公孔為襄王會盟諸侯。


當初,周公忌父因為躲避焉國之亂,逃亡到虢國。周惠王登基後,就恢復了忌父周公的爵位。周襄王二年,夏天,周公忌父和王子黨等在齊國會盟,並扶立了新一代晉侯。周襄王六年,頹夫、桃子為了要扶持太叔做周王,裡應外合勾結狄人討伐周王室,大敗周王室軍隊,於是周襄王逃到鄭國的范。而在此次動亂中,周公忌父與原伯、毛伯等人皆被狄人俘虜,他有子二人,長子閱,次子閥。


第十一代國君,周獻公閱,閱襲公爵,為周襄王冢宰。頌王崩,匡王立。閱與王孫爭政,晉國的卿大夫趙宣子出面,平定事端,周獻公恢復執政。他有兩個兒子,長子楚,次子范。


第十二代國君:周聲公楚,繼承周公爵位,擔任周簡王的宰相。簡王二十六年,周公楚因厭惡惠王、襄王的族人,而且與伯輿等人政見不和,又不願甘拜下風,一怒之下,出走陽樊。周簡王要恢復周公的爵位,派劉子為特使,在鄄舉行恢復授爵的儀式。而周楚接受周公爵位剛三天,又再次出走晉國。有子二人,長子焚,次子激盟。


第十三代:周焚。周焚當時客居晉國,晉侯費心費力懇請周王恢復周焚的爵位,周王回復同意恢復周焚周公的爵位,但周焚再三堅決推辭不受,沒有承繼周公的爵位。有子三人,長子何,次子賜,三子過。


第十四代:周何,當時是周敬王在位,周何當時客居於狄人之地,始終尊崇周王的地位。王子朝叛亂,入主王城後,請周何繼承周公的爵位。後來周敬王在晉國的擁護下擊敗王子朝而登基,周何、毛伯、召伯等人追隨王子朝逃奔楚國。周何經過了王子朝之亂,最終不能繼承周公的爵位。有子二人,長子周敖,次子周激。


第十五代,周敖,當時,周哀王、周思王爭位,也沒有恢復周公的爵位。他有子二人,長子周蚃,次子周蜚。


周公旦的後代,也就這麼漸漸淪為平民了。


春秋末期的周定王時期,晉國的趙魏韓三家卿大夫,攻滅智氏。周王室此時也頗有變亂,周定王的四個兒子互相攻殺,周定王之後,其子周哀王繼位,三個月後,周哀王為其弟周思王所殺,奪位,之後,周思王又被其弟周考王所殺,奪位,周考王坐穩了王位,為防止其弟再仿效殺他奪位,於是,在王室領地內重建采邑周公國,安置其弟,將此周國的公爵爵位封給了其弟王子揭,是為周桓公,這個新建立的周國與周公旦一系沒什麼關係。


新建立的周公國,第一代國君,周桓公。

第二代國君,周威公。


第三代國君,周惠公。周惠公時期,在趙韓兩家諸侯的威脅下,將周國分為兩個,封其弟王子班於鞏國故地,形成兩個周國,一西一東。建都雒邑王城的為西周國,建都鞏的為東周國,這也是為了防止其弟奪位。西周惠公為加強自己的勢力,將原居於雒邑東城的剛剛繼位的年紀尚小德周赧王遷到他所在的雒邑王城居住,自此,西周國和東周國徹底瓜分了周王室僅剩的王室領地,周赧王雖然是王,但再無自己的土地。


周王國的都城雒邑,包括兩個城,雒水支流纏水以東為東城,以西為王城。


西周國第一代國君,西周惠公。


第二代國君,西周武公。


第三代國君,西周文公。周王國末代國王周赧王在位近六十年後,於前256年,向雒邑商人借款,籌得軍費,派西周文公率領六千兵,參與諸侯合縱攻秦,失敗後,商人討債,周赧王藏在在王宮後面的一個檯子上躲債。秦軍來攻,西周文公降,獻西周國三十六個城邑,共三萬戶。秦昭襄王將九鼎遷到咸陽,周赧王去世,周王國滅亡。


東周國第一代國君,東周惠君,名班。


第二代國君,東周昭文君。


第三代國君,東周武君。


第四代國君,東周惠文君,趁秦國連續兩位國王去世,遂出兵參與諸侯攻秦,秦王國拜相國呂不韋為大將,率軍十萬出征,生擒東周惠文君,吞併東周國。其國七個城邑皆歸秦國。


春秋末期到戰國末期,周王室共傳了七代,周定王時期,趙魏韓三家滅智氏;其子周考王,前440年,封弟王子揭,建立新的周公國;周定王的孫子周威烈王時期,三家分晉;周定王的七世孫周赧王,前315年,剛剛繼,年紀尚小,不能主事,趙韓趁機逼迫西周國,於是東周國建立,最終,前256年,西周國結束,周王國結束。前249年,東周國結束。


西周國則傳了五代,末代國君西周文公是周定王的六世孫,而在周定王曾孫西周惠公時期,東周國建立,西周惠公將年紀尚小的周赧王遷居西周惠公居住的王城,西周惠公是新繼位的周赧王的曾祖輩。


東周國傳了三代,四個君主,末代國君也是周定王的六世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話說大地七千年 的精彩文章: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謝風流滿晉書——說說東晉大貴族王謝家族
俄國歷史上的四位女皇

TAG:話說大地七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