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4)

每一味中藥背後都有一個美麗傳說(4)

10.8/2018

武漢長春觀

女 貞 子

相傳在秦漢時期,某地有個員外,生有一女,年方十六。不但長得窈窕動人,而且品貌端莊。女工及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員外視為掌上明珠;登門求親的人絡繹不絕。而這個員外,是個貪圖榮華富貴之徒,經權衡再三,將女兒許配給丁縣令之子,以圖升官發財,光宗耀祖。誰知這員外之女卻是一個秉性剛烈的女子,瞧不起紈絝子弟,視金錢和權勢如糞土。私自與府中一個教書先生訂下了終身。任憑父親花言巧語,軟硬兼施,她至死不從。待到逼嫁之日,含恨撞死在閨房中,以死明志。那教書先生因此憂鬱成疾,終日茶飯不思,卧床不起,遂被員外逐出府外。

數年之後的一個秋天,教書先生思情更甚,硬撐著病體,到此女墳前憑弔。見墳上長了一棵枝葉繁茂的小樹,結著烏黑髮亮的果實。先生細觀樹影,頗似員外之女,淡裝素裹,亭亭玉立,一時激動地不知所措。他顫抖著乾枯的雙手,撫摸樹榦,流下辛酸的眼淚。頃刻間枝葉婆娑有聲,繼續落下許多果實。先生拾取數顆果實,放入口中,味甘而微苦,直沁心脾,精神一振,心潮起伏;往日情趣歷歷在目。從此,先生每日必到墳前,精心培育此樹。摘下充饑,寄託哀思。天長日久,此樹變得鬱鬱蔥蔥,生機盎然。教書先生病也日益好轉,過早變白了的頭髮也開始轉黑,他在百感交集時吟道:「此樹即爾兮,貞潔無瑕兮,桿知吾心兮,葉乃吾衣兮,果好吾糧兮,影名吾身兮,相依為命兮,永不分離兮」。從此,人們為紀念這位執著追求純真愛情的女子,將這種樹上長的果子命名為「女貞子」。

仙 鶴 草

傳說很久以前,有二個秀才進京趕考。因怕誤了考期,他倆馬不停蹄地趕路;都累得氣短體虛。一天,他們走進了一片荒灘,又渴又餓,無處歇腳。其中一個因連日勞累火氣上升,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另一秀才急忙用布條幫他塞鼻子。可血又從嘴裡直流出來。「這可怎麼辦?」急得那個秀才不知所措。他想,有點水或一塊濕潤的石頭該多好呀!

正在秀才們乾渴難忍的時候,聽到「唰」的一聲;只見一隻仙鶴從他們頭上飛過。口鼻冒血的那位秀才,羨慕的張開兩臂喊道:「仙鶴啊,把你的翅膀借我一用,讓我飛出這個鬼地方吧!」仙鶴受驚,一張嘴,叼在嘴上的一根野草掉了下來。另一個秀才撿起野草說:「翅膀借不起,先拿它潤潤嗓子吧。」那個口鼻流血的秀才接過野草,塞進嘴裡嚼起來。不知怎麼的嚼了不大一會兒,口鼻流血止住了。兩人高興極了:「哈哈,仙鶴送仙草來了。」

後來,這二個秀才總算沒有耽誤考期;幾年過去,都做了官。有一天兩人見面,想起赴京途中在荒灘的遭遇和仙鶴送來的仙草。他們問了許多醫生都不知此草為何物。他們想個辦法,把這種草的樣子畫成圖,命人照圖尋草。這樣找了好幾年,總算把它找到了。為了紀念送葯的仙鶴,就把這種草命名為「仙鶴草」。

何 首 烏

唐代順州南河縣(今河北邢台一帶),有個叫何首烏的人,他的祖父叫何田兒,體弱多病,年已五十,仍未得子。有一天,何田兒上山採藥,意外中發現有種藤蔓相交的植物,交了又解,解了又交,如此多遍。他覺得很蹊蹺,便將其根挖回。但是無人識得這是什麼植物。有人戲弄何田兒說:「你已年過五十,尚無兒子,這東西或許是天賜神葯,何不吃著試試,也許對你有用」!何田兒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真的把它切碎煎水,每天服用二次。想不到,日子一久,舊病痊癒了,感到精力旺盛;再服用一些時候,頭上花白的頭髮都變烏黑了。在以後的十年內連生數子,就改名為能嗣。能嗣的兒子延秀,學其父親,堅持服用此葯,同樣效果甚佳,活到160歲。孫子何首烏,也喜愛服用此葯,從未間斷,也活了130多歲。發黑如墨,臂力過人。這件事不脛而走,影響很大,人人爭著服用這種「靈丹妙藥」,人們就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為名,叫它「何首烏」。

車 前 草

相傳,西漢名將霍去病在一次抗擊匈奴的戰爭中,被匈奴圍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地方。時值六月,暑熱蒸人,糧草將盡,水源不足;將士們紛紛病倒,許多人小便淋漓不盡,尿赤、尿痛、面部浮腫。面對這一困境,霍將軍焦急萬分。正在萬難之際,將軍的馬夫忽然發現所有的戰馬都安然無恙;他將觀察結果報告給將軍。原來,這些戰馬是由於吃了長在戰車前面的一種野草。霍將軍立即命令將士們用這種野草煎湯喝。說也奇怪,將士們喝了這種野草湯以後,疾病皆奇蹟般的痊癒了。士兵們又英勇奮戰,打擊匈奴,並取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霍將軍大喜;因為這種草是生長在停放的戰車面前,所以就將這種野草取名為車前草。

從此,車前草治病救人的美名就傳揚開了。經過歷代名醫發掘整理,車前草即成為利水消腫、排石通淋的一味要葯。車前草又叫牛甜草、醫馬草、車軲轆菜,是一種無人關注的野草。

升 麻

從前,有一戶姓趙的人家,爹在外做小買賣,娘在內持家,女兒青梅幫助別人家洗點衣服補貼家用。日子雖然清苦,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宮脫垂病,沒幾天競卧床不起,不能進食,面色蒼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郎中治療沒見好轉,看來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一天,青梅對雙眉緊鎖的爹說:「爹,發愁也沒有用,這樣吧,我們貼個告示,誰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青梅爹十分吃驚:「女兒呀,婚姻大事豈能兒戲。」青梅勸道:「家中貧苦,我們沒有錢給娘治病,娘勞苦一生,我們可不能讓她就這麼走了。我已經決定了,不論富貴貧賤,殘老鰥丑,只要能治好娘的病,我就嫁給他。」青梅爹看看女兒,想想日子一貧如洗,只得同意了。於是貼出了治病招親的告示。

晚上,青梅夢見了一位老神仙對她說:「青梅呀,你救母的一片孝心感動了上蒼,玉帝派我告訴你一句話:"竹馬到來日,洞房花燭時。"切記切記!」青梅醒來後百思不解其意。

說來也巧,有一個窮苦的青年,父母雙亡,以採藥為生。一天晚上,他也夢見一位老神仙對自己說:「牢記"竹馬送來日,洞房花燭時",快上山挖仙藥,能成就好姻緣。」第二天,他就聽說了青梅家治病招親的事兒。於是,他立刻背上藥簍去找「竹馬」。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在一片野草下發現了跟傳說吻合的棕黑色的「竹馬」,急忙挖出來,給青梅家送去。青梅娘喝了幾天用「竹馬」熬的葯後,病漸漸地好了起來。

青梅和那位青年成了親,一家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生活。人們由此知道了「竹馬」的神奇功效,一傳十,十傳百,天長日久,「竹馬」被傳成了「升麻」,於是就作為一味中藥名傳了下來。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眾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太乙忘情訣
「狗咬呂洞賓」的典故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