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晉朝將軍王浚打進建業活抓了孫皓 怎麼反而變成了大錯事?

晉朝將軍王浚打進建業活抓了孫皓 怎麼反而變成了大錯事?

原標題:晉朝將軍王浚打進建業活抓了孫皓 怎麼反而變成了大錯事?


——跟乾隆皇帝和魯魯學領導思維 晉朝5


279年11月,晉朝全國動員,20萬大軍分六路大軍向東吳前進,軍勢浩大。六路大軍的統軍將領分別為:司馬伷、王渾、王戌、胡奮、杜預、王浚。晉武帝任命賈充為大都督,負責調度各路兵馬。

晉武帝司馬炎直接遙控指揮,聖旨分派各路兵馬的進攻郡縣。


鎮南大將軍杜預的一個部將在內部軍事討論時說:有人提出:「百年的寇賊,不可能一下子被全部消滅。現在是春季冰雪融化,各河流水勢會泛濫。應該等到冬季,進攻為好。」杜預反對這種看法,他說:「當年樂毅憑藉濟西一戰,一舉吞併強齊。現在晉軍兵勢威震東吳,就像劈竹子,劈開數節之後,下面的迎刃而解,不用再費力了。」(魯魯評論:這就是勢如破竹成語的由來。)就這樣,他的大軍一路進攻,目標直指建業(南京,又叫石頭城,東吳都城)。


晉軍常年訓練水軍,而東吳部隊習以為常,久不訓練。晉軍長驅直入,輕易打敗幾乎一切阻攔力量。


280年初,晉武帝下詔書給王浚,命令他:過了建平,受杜預節度;到了建業,受王渾節度。(魯魯評論:晉武帝腦中有自己的一幅滅東吳圖畫,他想自己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好好地過一過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軍的癮。)

杜預到了江陵,對眾將說:「如果王浚得到建平,那麼就可以沿長江順流而下,長驅直入,他的威名已經傳播,不應該再受制於我。如果王浚不能攻克建平,那麼我也無緣節度他。」王浚到了西陵,杜預給他寫信說:「你既然已經摧毀敵人的西部屏障,就應該直接攻打建業,討伐多年的賊寇,將吳國人從生靈塗炭中解救出來,然後整頓軍馬返回都城,這是曠世的大事!」王浚很高興,給晉武帝上表陳述了杜預的書信。(魯魯評論:這次上表很重要,將他擅自渡江滅東吳的罪過減輕了一些。)


揚州別駕何惲給晉軍將領周浚提建議,讓他直接渡江,攻打建業,這樣會讓東吳膽寒,可以不戰而擒敵。周浚同意何惲的看法,讓他將主張報告給王渾。何惲說:「王渾不懂得把握時機,他行事謹慎,不想有過失,他一定不會聽從我的看法。」周浚堅持讓他去向王渾報告。(魯魯評論:作為軍方將領,當然要聽從上級命令,不能自己貪功冒進,周浚對此知道得很清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個貶義詞語從此處來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王渾說:「我接受皇帝的詔令,駐紮在長江以北,以便抗擊吳軍。皇帝沒有讓我輕易進兵。周浚的軍隊雖然英勇,但怎麼可能獨自平定江東呢!如果違反詔令擅自出兵,勝利了不值得稱讚,如果失敗,那麼罪過就很嚴重了。而且皇帝命令王浚接受我的節度,你們準備好戰船,然後大家一齊渡江。」何惲說:「王浚打敗了萬里的敵寇,他以成就大功的身份來接受您的節度,這樣的事情我沒聽說過。況且您為上將,見到適當的機會就應該行動,怎麼可以事事等待詔令呢?」王惲不聽從他的勸告。(魯魯評論:王惲的計劃是很好的,他手下的各路兵馬一齊渡江,聲勢浩大,自然會讓東吳投降。作為統帥,考慮全局,聽從晉武帝的意見,魯魯認為,王惲的做法對。貪功冒進,如果失敗了,就是大罪。當時大勢已成,不用在乎一兩天,等王浚一齊進軍,這種做法沒錯。)


王渾、王浚以及琅邪王司馬伷三路大軍逼近建業,吳主孫皓被迫奉上降表,分送給他們三人。


王浚的艦隊經過三山,王渾派信使邀請王浚過來商議軍事大計。王浚回復說:「風大,無法停泊」。這一天,王浚率領八萬士兵,艦船綿延百里,擂鼓吶喊著進入了石頭城(即建業)。吳主孫皓投降,東吳滅亡。魯魯評論:王浚貪功,拒不參加軍事會議,自己軍隊獨自進入建業。從軍紀角度來講,這種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魯魯評論:六路大軍齊進,王浚一路大軍貪了功勞,自己吃獨食,這樣會招致眾怒。


未完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魯講評資治通鑒 的精彩文章:

晉武帝考察太子是讓賈南風給騙了嗎? 跟乾隆皇帝和魯魯學領導思維 能力 晉

TAG:魯魯講評資治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