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要用鈍刀?真實意圖實在太變態了!

慈禧下令斬殺戊戌六君子,為何要用鈍刀?真實意圖實在太變態了!

大將軍!對,當年慈禧斬殺戊戌六君子,用的就是這把被稱為「大將軍」的刑具。在斬殺戊戌六君子前,這把刀已經被封存很多年了,所以,它不僅鈍,甚至還帶點銹。但恰是這樣的刀,最符合慈禧的要求。古代行刑,非常講究,但拿「殺頭」一項來說,刀具就有無數種。清代最出名的,除了大將軍還有一個五件套,名字分別叫大爺二爺三爺四爺和五爺。根據名稱不同材質也不一樣,斬的對象也不一樣。比如,大爺就專門只斬官員。

而根據當時現場其他目擊者的證實,給譚嗣同行刑時,由於一直砍不下來,劊子手只得把他壓在地上按著用刀狂砍,才終於使他身首分離。其死狀之慘可以想見,而當時的老百姓竟還在現場拍手稱快,儼然魯迅筆下的看客形象。以累積數千年的封建制度,清廷對變法的拒絕態度,只是一種長期制度的慣性表現,是舊制度在改良主張前,對變法的期盼和害怕,交積而成的猶豫和權衡;同時也說明滿清權貴,特別是慈禧一黨,並非是完全的守舊和循陋。

否則,這些人當初就死了。當然後黨權貴的終極目標,並非是高大上的」解放全人類」,而是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統冶利益。說到後黨,李鴻章算是個核心人物了。很多的賣國輸城條約簽訂的執行者,就是這位後黨重臣。當初維新派組織的「強學會」成立伊始,卻出銀2千兩充資以示仰慕。足見後黨對維新並不反感,甚至還有點兒感興趣。

行刑開始,劊子手祭過天地之後,口含烈酒噴洒刀上。今日這口刀不一般,名曰「大將軍」。雖名字威武,但卻是一口鈍刀。清朝之時,劊子手在行刑前幾天,犯人家屬需送一定錢財和酒兩壺,雞一隻,魚一條。收到這些規例,劊子手會在行刑之時,用快刀,給犯人一個痛快。但若上司有命令或者家屬財物沒有及時送到,那麼這個犯人就需受受罪,劊子手會用短刀施刑。百姓最愛看的就是鈍刀施刑,他們認為一刀下去,頭顱斬下,毫無意識,不如慢慢折騰,在犯人哭嚎聲中找尋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俊清子絹 的精彩文章:

慈禧不帶御林軍出逃上千里安然無恙,只因帶了這3個人!來看看

TAG:俊清子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