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軍隊編製: 「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區別? 人數竟有80餘萬!

大清軍隊編製: 「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區別? 人數竟有80餘萬!

原標題:大清軍隊編製: 「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區別? 人數竟有80餘萬!


清朝的軍隊主要有八旗兵和綠營兵兩種,這二者都有定額,大致八旗兵有二十餘萬,綠營兵有六十餘萬。


八旗兵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制度,早在入關以前,已有滿洲、蒙古、漢軍各八旗,實際是二十四旗;但習慣上仍稱之為八旗。清朝定都北京後,把八旗兵分成為京營和駐防兩大部分,人數大約各佔一半,即各有十餘萬人。京營保護皇帝和拱衛京師。


保護皇帝的叫作郎衛,即侍衛和親軍。侍衛都是由上三旗子弟才武出眾者組成,擔任「隨侍宿衛」,分為一等侍衛(正三品)、二等侍衛(正四品)、三等侍衛(正五品)、藍翎侍衛(五、六品),共有五百餘人。


凡侍衛事務由領侍衛內大臣及御前大臣掌管,御前大臣權位尤重。親軍由滿洲、蒙古八旗內挑選,共為一千七百餘人,都由領侍衛內大臣統領。拱衛京師的叫作兵衛,計有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軍營、火器營、健銳營、虎槍營等,分別防守紫禁城、內外城及京郊地方。



八旗兵在北京以外分駐各地,稱為駐防,駐在全國各重鎮要地,設有專官統轄。各駐防地的旗兵都是滿洲、蒙古、漢軍合以為營,組成佐領若干。駐防地設官,最重要的地方設將軍,較次要之地設都統或副都統,再次要之地設城守尉或防守尉。


綠營兵


綠營兵又稱綠旗兵,採用綠色旗幟,是清兵入關後改編和新招的漢人部隊。綠營兵配合八旗兵駐守北京和各省。在北京的稱巡捕營,隸屬於步軍統領(或稱九門提督,正二品)。在各省的,其最高組織為標,由總督統轄的稱「督標」,由巡撫統轄的稱「撫標」,由提督統轄的稱「提標」,由總兵統轄的稱「鎮標」,由八旗駐防將軍統轄的稱「軍標」,由河道總督統轄的稱「河標」,由漕運總督統轄的稱「漕標」。


標下設協,由副將統領。協下設營,由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分別統領。營下設汛,由千總、把總、外委分別統領。實際各省綠營的獨立組織就是提標、鎮標,提督實為地方的最高武職官,為從一品。總兵的地位略低於提督,為正二品。總兵之下,則是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外委等官。

清朝把八旗兵和綠營兵交錯分布在京師和各省重鎮要地,在全國構成軍事控制網,既便於防禦和鎮壓人民的反抗,又便於八旗兵監督和控制綠營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版閱讀 的精彩文章:

民國軍閥中的「大帥」和「帥」究竟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區別?
全世界最厲害的四大家族, 羅斯柴爾德家族排倒數, 第一名是中國!

TAG:Q版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