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害死「戊戌六君子」的可能不是袁世凱,邢台譚嗣同才是愛國真君子

害死「戊戌六君子」的可能不是袁世凱,邢台譚嗣同才是愛國真君子

原標題:害死「戊戌六君子」的可能不是袁世凱,邢台譚嗣同才是愛國真君子


俗話說「亂世出梟雄」,清末民初,正是中國近代最混亂的時期,外有虎狼列強,內有昏庸慈禧,國家岌岌可危,卻固守封建思想,不求變通,最後導致了中國處處挨打的局面。慈禧暫且不談,今天咱單說這亂世梟雄的袁世凱。我們知道清廷可是滿洲人的政黨,這袁世凱一不是皇親國戚,二不是進士舉人,卻在中國歷史上血雨腥風中當總統,做皇帝,憑的是什麼?


袁世凱的祖籍在河南省項城縣,世代都是耕讀子弟,在當地來說也算是家境厚實,但也不是什麼名門望族,日子的轉機還得到袁世凱的祖父這一代。我們知道古代普通人想在官場發達只能走科舉這一條路,苦讀十年書,只等一朝上榜,有些人為之奮鬥一輩子,也求不得功名。袁世凱的叔祖父袁甲三和堂叔袁保恆卻都中了進士。



更厲害的是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齡和袁世凱的叔叔袁保慶都中了舉人。一族四位都上皇榜,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耕讀之家可謂是難上加難,記得以前學過的一篇文章《范進中舉》中描述過范進中舉的痴狂,可見當時中個舉人有多麼艱難,毫不遜色於考上清華北大,還得是全級前十名的難度。


古代人都比較迷信,老袁家出了這麼幾個大官,那肯定是風水好,祖上積了德。老袁家在當地頓時聲名大噪,很多人仰慕不已。1859年,9月16日,袁世凱出生時,袁家已經在當地很是顯赫了,但是這都是叔叔、伯伯的地位,袁世凱的父親袁保中倒也很普通。



身為舉人的叔叔袁保慶已經年過四十卻膝下無子,就向有六個兒子的兄弟袁保中過繼了袁世凱,袁世凱是六個孩子中的第四個,所以大家都叫他「袁老四」,過繼後也再沒改口,大家都一直叫他袁老四。袁世凱從小就胸懷大志,13歲那年就寫下了「大野龍方蟄,中原鹿正肥」以明其志。



由於袁保慶在朝中任官,袁世凱也跟隨著多去濟南、南京等大城市見了不少世面。可不幸的是,袁保慶44歲那年在去往南京的途中,不幸染病,不治身亡,在第二年,他的生父也撒手人寰。袁世凱和母親相依為命,借著父親留下的家產,艱難度日。


他的堂叔袁保恆有一次回家探望,之前提到過袁保恆高中進士,他看到袁世凱,言談舉止大方,行事也很沉穩,覺得他是個可塑之才,於是決定把他帶到北京去,讓他考取功名,光宗耀祖。袁世凱欣然答應。15歲的袁世凱第一次來到了北京。



在堂叔的教導下袁世凱刻苦努力,學習也很認真,可是在考試方面兩次鄉試都未能上榜,他的一位堂叔袁保齡看完他的文章後,嘆息他的文章沒有意境,根本不是考取功名的好文章,一氣之下的袁世凱燒光了自己所有的手稿,並憤恨的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馳騁疆場,寫這些不痛不癢的狗屁文章,有什麼前途!」他決心斷了仕途這條路。


一次堂叔袁保恆去天津上任,帶袁世凱拜見朝廷大員李鴻章,李鴻章見袁世凱聰明伶俐,甚是喜歡。1878年袁保恆病逝,袁世凱帶著叔叔的棺槨回到家鄉,此時他不滿20歲,料理完叔叔的後事,無所事事的袁世凱開始認真思考往後的打算:一條是到天津找只見過一面的李鴻章拜在他的門下,求個營生;一條是找父親袁保慶生前的結拜兄弟吳長慶。



袁世凱最後決定選第二條路,他覺得李鴻章官職太大,自己又沒了靠山,必定不會被他重用,他這個選擇可以說很明智了,吳長慶對袁世凱百般照顧,安排他在軍營里任會辦一職。1882年,機會來了,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廷派吳長慶前去鎮壓,袁世凱也在其列,袁世凱帶軍機智靈敏,身先士卒不久就平叛了軍亂,令吳長慶刮目相看。


1884年12月,吳長慶去世,在李鴻章的保薦下,袁世凱被任命為清廷在朝鮮的「監國」大員,此時袁世凱年僅26歲。隨著這次的升遷,袁世凱的權力生涯可謂平步青雲,歸其原因,這個人是個精明的投機家,每次都能站對隊伍。

袁世凱和維新派以及慈禧太后保持著微妙的關係,他既不表明支持哪一方,也不明確反對哪一方,致使雙方都想拉攏袁世凱。當時支持光緒戊戌變法的康有為、梁啟超以及「戊戌六君子」等都想接近他,因為光緒手裡本無太多實權,而袁世凱手握重兵。



當時康有為苦於沒有門路向皇帝上書,當時袁世凱就出手相助過,他向自己的上司榮祿請求,可惜被拒絕,但他的誠心可見一斑。後來維新派創立了強學會,袁世凱也是慷慨出資,和維新派領袖嚴復,以及康有為、梁啟超也有私交。同時他的上司榮祿也是慈禧手下最親信的人之一,他遊走於這兩派之間,很是精明。



在「戊戌變法」最關鍵的時期,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親自請求他出兵保護光緒,他們夜談良久,袁世凱答應出兵攻打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可到了戊戌變法失敗,袁世凱都沒有出一兵一卒,到底是不是袁世凱出賣了戊戌六君子,至今可能無人知曉。事實是在譚嗣同造訪後24天,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當時他鎮定自若,在獄中寫下一首廣為流傳的詩: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英勇就義,臨終前留下一句遺言:「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就此倒下。大家都眾說紛紜,一度猜疑是袁世凱告密,可從後來慈禧行動來推測,應該不是袁世凱,首先慈禧反擊下令捉拿康有為,而並沒有下令通緝譚嗣同,如果袁世凱告密的話,首先應該捉拿譚嗣同,還有從時間上講,如果袁世凱告密,榮祿再去捉人,時間上應該沒有那麼迅速,由此可見除掉維新派應該是慈禧預謀已久的計謀。



至於袁世凱為什麼沒有出兵救維新派,我想對於一個精明的政治投資家來說,首先這件事風險太大,慈禧勢力雄厚,刀兵相見,自己實力肯定會大大削弱,而保不保得住維新派,自己也把握不大,他肯定不會做這種鋌而走險的事,如果說是袁世凱搞垮了維新派,出賣六君子,也是言過其實。但譚嗣同的這種愛國精神一直值得我們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月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是煙花柳巷的淪落女子,被富商相中,生得一子,卻不知父親是誰
特朗普將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諾獎委員會:並沒有收到普京的提名

TAG:木月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