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明清瓷器現在的價值是多少

明清瓷器現在的價值是多少

中國彩瓷的生產,發展到明、清兩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已完全可以與青花瓷器平分秋色。特別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製作水平,更是如日中天,是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高峰。

五彩瓷器的主要著色劑為銅、鐵、鈷、錳等礦物元素,採用低溫燒製成型。五彩為二次成型工藝,彩飾色料分釉下與釉上兩種,常用顏色有紅、黃、綠、紫、赭、黑等。所謂五彩並非是說五種色彩同時出現,而是多種彩色之意,但其中必須有紅色方為五彩。五彩也被稱為「古彩」、「硬彩」。據民國許之衡《飲流齋說瓷》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覆其上,微微凸起。其施彩方法,是勾線後平塗填色,以水或膠水作溶劑,按紋飾需要,在已燒成的白釉瓷器上,施以多種顏色進行再度創造,在770-800℃的溫度中焙燒而成。燒成後的色彩呈現玻璃質狀,有堅硬質感。五彩瓷器是釉上彩中的主要品種之一。

明代釉上五彩

「五彩」一詞,出現於明代晚期。明代天啟年間谷應泰《博物要覽》記載:「宣窯五彩,深厚堆垛。」 1984年在西藏薩迦寺發現了器底帶有「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五彩碗,證明五彩瓷在宣德年間燒制已比較成熟了。從宣德到成化經歷了正統、景泰、天順三朝。這三朝時局動蕩,政權不穩,在制瓷工藝上毫無成就,還沒有發現五彩瓷器。直到成化年間才又出現了五彩。成化年間的五彩瓷十分稀少而珍貴,傳世品也是極為罕見。到了明弘治年間,釉上五彩的燒制更加成熟。發展到嘉靖、萬曆時期,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開創了五彩瓷的新局面,出現了較大的罐、瓶類等。此時五彩的燒制已經達到了非常完備的境界。

明早期釉上五彩瓷器傳世品不多見,因為當時景德鎮延續元代制瓷主流,生產青花、釉里紅產品。然而從所見到的為數不多的洪武釉上紅彩可以判定,洪武時期的紅彩瓷器已為「五彩」瓷的蓬勃發展做好了鋪墊,可以說洪武釉上紅彩已拉開了明代五彩瓷輝煌的序幕。特別要指出的是,用紅彩描繪精細的龍紋、雲紋等圖案,只是明初才出現於景德鎮。宣德時期紅彩,是釉上紅彩和五彩的開端,為後世的五彩瓷器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明代的五彩瓷仍以前代風格為主體,沒有新的創造。明代時五彩的裝飾改變了前代構圖清新疏朗的風格,以圖案紋樣滿密為勝,特別是採用鏤空工藝。裝飾的內容仍以龍鳳花草為主,並有嬰戲、八仙、百鹿等圖案。也有用雕塑手法來表現的,並帶有道教色彩。

另有以吉祥內容為題材的,如福、祿、壽這些祝福的吉語用得較多,更顯出了平民化、市俗化的意味。《博物要覽》載;「漏空花紋,填以五彩,華若雲錦。」以鏤空工藝和五彩相結合的裝飾方法,是五彩瓷在明代出現的新品種。萬曆款五彩鏤空雲鳳紋瓶是典型的鏤空五彩裝飾。該器運用鏤雕與彩繪相結合的裝飾手法,紋樣繁密,多而不亂,鏤雕工藝與施彩搭配得巧妙無比,色彩熱烈,紅、黃、綠、青花等諸多色彩把整個器物烘托得艷麗華美。

明代五彩以大紅大綠,施彩繁縟為基本風格,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萬曆時期的五彩特徵明顯,可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鑒別。

(1)瓷土淘煉不精,因而略顯粗糙,胎體厚重,有歪斜和不圓現象,大器多為砂底,修胎不規整,銜接痕明顯,盤碗底心下凹。

(2)釉面不如嘉、隆時期瑩潤,後期釉面稀薄而顯青白色。

(3)色彩大紅大綠,更以紅色為重,對比強烈,多用青花作圖案的一部分。很多器物採用開光圖案和鏤空工藝。

(4)所繪圖案線條細膩,繁密過之而氣魄不足,青花勾線上所填的彩,常漫出雙勾線而命名紋飾顯得精率模糊,所畫人物上下比例失調。圖案只以熾烈取勝。器物多大件,但瓷土粘接不牢,胎體厚重;完整器少見,整器也常見粘接處的裂痕。中小型器物有盤、碗、盆、盒之類。

清代五彩特點

五彩瓷器發展到康熙時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時發明了釉上藍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釉上藍彩的創燒成功,基本上改變了明代青花五彩佔主流的局面。藍彩色濃而且鮮艷,勝過青花。康熙時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萬曆五彩瓷器和順治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製作工藝高超,彩色鮮明透徹,彩飾華麗,繪畫線條剛勁有力,有極高的藝術水平。此時五彩用多種色料進行繪製,官窯以規矩的繪製和細膩筆法著稱,而民窯則以釉彩濃重艷麗、畫意清新活潑見長。從某種意義上說,清康熙時的五彩瓷是真正意義上的五彩瓷。康熙五彩由於色彩豐富,紅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畫面色彩顯得沉穩、熱烈而不浮躁,這是其鮮明特色。古董交易李總17310132672

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其中釉上五彩最能反映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成就和特色。康熙釉上五彩除了常用的紅、綠、黃、褐、紫等彩外,釉上藍彩和黑彩的燒製成功,使其畫面更加華麗。此時所用的青料是雲南的珠明料,色澤翠艷。黑彩特點是如黑漆一般,在白釉的襯托下更顯得黑白分明,在康熙五彩中運用廣泛,進一步增強了色彩的表現力。黑彩多用於畫樹木的枝幹、花卉葉脈、山嶺山峰、人物的眼睛、髮髻、裝飾的飄帶、鞋子等,後又用於畫圖案的輪廓線、局部點染或片段畫面,最後發展到大範圍使用,並在黑彩上塗一層玻璃白,使黑彩顯得更加漆黑明亮,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最終,促使了獨立的墨彩瓷器品種於康熙中晚期出現。此時金彩已在五彩上廣泛運用,常見有大面積描金圖案,表現出康熙五彩的富麗堂皇。金彩多用於官窯器物。黑彩、藍彩、金彩的出現使得畫面更加寫實、逼真。康熙釉上五彩的裝飾手法多姿多彩,有白地五彩,藍青地五彩、藍地描金五彩、米地五彩、紅地五彩、藍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錦地開光五彩等,充分顯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繪藝術及製造工藝。 雍正年間釉上五彩的燒制,受到了粉彩發展的衝擊而有些停滯。五彩大部分由粉彩取代。為數不多的傳世作品說明,雍正時期的釉上五彩製作也非常精美,一改前朝濃艷的風格,而顯得淡雅柔和,紋飾也由康熙的繁雜趨於疏朗,筆劃也由剛勁變為細膩,疏密結合恰到好處。並留有較大的空白。雍正釉上五彩的總體特點是清雅俊秀。

雍正五彩常用的顏色有紅、黃、綠、紫、藍、黑、白等色,施色較薄,大紅大綠少見,藍色使用較少,黑色較多。

到了乾隆時期,五彩器物就更少了,僅有官窯的龍鳳碗和十二月令花卉杯。嘉慶、道光時期,略有少量官樣器生產,像撇口式五彩龍鳳碗、花卉杯,但存世量也比較少。

康熙款、圖記款,字跡很潦草。同治時期仿的大件器類,色彩用得過於濃艷,施彩也比較凝厚,同時缺乏光澤,紋飾畫得也比較粗率,不及後期光緒的五彩器。光緒一朝仿康熙五彩較多,有青花五彩和白地五彩。白地五彩所用的彩料紅、黃、綠彩色較為鮮艷,但紅彩表面顯得比較乾澀淡薄,也有顯得厚暗的;仿康熙青花五彩的器物,青花的顏色過於濃艷、漂浮,色階變化不明顯,繪畫層次也較少。所仿的器物胎質疏鬆,胎釉結合不緊密,符合晚期器物的所有特徵。

徵集範圍:

中國書畫、名人信件

古代陶瓷、明清及宋元瓷器

竹木雜件、青銅佛像、錢幣郵品

名貴珠寶、玉器及名牌手錶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玩文玩 的精彩文章:

大清銅幣市場價格炒得沸沸揚揚,動輒百萬的天價

TAG:文玩文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