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那些選擇不在亞馬遜上銷售的品牌,還能靠什麼獲得成功?

那些選擇不在亞馬遜上銷售的品牌,還能靠什麼獲得成功?

那些選擇不在亞馬遜上銷售的品牌,還能靠什麼獲得成功?

圖片來源:123rf.com.cn

電商領域正在分裂成兩個相互矛盾的模式。一方面,消費者希望與品牌建立聯繫,他們希望獲得引發情感共鳴的發現體驗並了解品牌的價值觀。與此同時,消費者也想要便利和無限的購物選擇,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亞馬遜所能提供的。

這兩種模式建立在了完全不同的價值觀之上。從某種角度來說,亞馬遜是一個「反品牌」的數字購物中心,在其平台上,產品評論和評級取代了品牌的價值。在搜索結果中排名第一比任何感受到的品牌價值都更為重要。不過,得益於希望與品牌建立聯繫的購物者數量十分龐大,一些品牌正在社交媒體和銷售方面蓬勃發展。

對於一些品牌而言,選擇不在亞馬遜上銷售已經成為「驕傲」的代名詞。這是一種宣言,而沒有什麼比某品牌CEO迎戰亞馬遜更能佔據新聞頭條。例如,構築於社媒和直接面向消費者之上的美國流行美妝品牌Glossier,該公司首席執行官(CEO)Emily Weiss在被問及公司是否會在亞馬遜上銷售時,她的回應是再三強調的「no,no,no!」

Emily Weiss表示:「面對像亞馬遜這樣的平台,從來沒有哪一位女士告訴過我,她們對於最好的睫毛膏的界定是送貨最為快速或者價格最為便宜。這不是人們購買像時尚或美容這類情感化商品的方式。當消費者實際在購買的和想要的是情感聯繫時,但電商體驗給予他們的主要感受僅是效率和產品種類的多樣性。

亞馬遜平台上的睫毛膏類別主要來自巴黎歐萊雅(L』Oréal Paris)品牌。歐萊雅是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法國個人護理公司,在全球銷售的產品總價值超過300億美元。此外,亞馬遜上第二大受歡迎的睫毛膏來自美寶蓮,而它也是歐萊雅旗下的品牌。

建立在情感基礎上的品牌無疑更具價值。例如Glossier,該公司迄今已籌集到8600萬美元。如果亞馬遜是他們唯一的銷售渠道,那麼他們就無法籌集到這麼多的資金。Glossier不僅擁有優秀的產品,而且有著通過社交媒體捕捉消費者情感的社區。將這兩者相結合是其成功的關鍵,而這一點在今天的亞馬遜上是不可能實現的。

美國箱包品牌Away的聯合創始人Jen Rubio表示:「一款好的產品和一個好的品牌的區別在於是否具備情感屬性。」

作為一家輕型智能箱包銷售商,Away已經籌集了8100萬美元。它正與Glossier、Warby Parker(眼鏡電商公司)、Casper(床墊電商公司)和其他許多DTC(direct-to-consumer,直接面向消費者)品牌一道,撼動傳統的零售市場。對於Away而言,他們的價值也來自於社媒營銷,很少有其他箱包公司能出現在用戶的社媒帖子當中,但是Away卻做到了。

所謂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指的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之後的人或事情,而忽視了那些因為缺乏關注度而被篩選掉的部分,但這其實是一個邏輯錯誤」,這樣的偏差使得某些品牌看上去毫無成功的希望。然而,這些看似毫不起眼的品牌似乎都在遵循這樣一個公式:把一款平淡無奇的產品變成直接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並投資於社交媒體,最終成為獨角獸企業。但這僅僅是看起來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出現一個成功的Glossier或者Away,也會有數百家企業隨之一敗塗地。

DTC品牌的基本要素是,消費者希望與品牌建立起情感聯繫。目前尚不清楚主打「情感品牌」市場有多大,以及消費者希望與多少品牌建立聯繫,這是兩個根本性的問題。對許多品牌來說,跟隨歐萊雅的腳步可能比追隨Glossier成效更好。雖然Glossier實現了大多數品牌所無法實現的目標,但是它有著大多數品牌沒有的充足資金得以支撐。

如果消費者與某個品牌有著情感上的聯繫,那麼他會直接購買。否則,他就會選擇亞馬遜。

這似乎就是當今電商領域的現狀。微品牌的世界是高度碎片化的,並且永遠在變化,他們都在努力建立同樣的資產——情感。歸根結底,品牌就是企業,他們想要建立情感定位的唯一原因就是銷售更多的產品。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會出於品牌情感而進行購物。

來自美國新聞媒體AdAge的Adrianne Pasquarelli寫道:「Cadent Consulting Group是一家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威爾頓市的公司,根據這家成立4年的諮詢公司的研究,在美國千禧一代中,有51%的人並沒有真正偏愛的自有品牌和民族品牌。」Cadent的負責人Karen Strauss說:「情感營銷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媒體消費,推動了不同的產品消費。」即便是在DTC品牌所依賴的社交媒體時代,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興趣與品牌建立情感聯繫。

Glossier所傳達的一個關鍵信息是,購買廁紙和美容產品是有區別的。前者只是交易型商務,而後者則需要情感。許多人會因此論證,亞馬遜忽略了這一點——他們將在交易型商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但是缺乏了品牌情感屬性。

零售諮詢公司Retail Prophet 創始人Doug Stephens表示:「問題在於,作為人類,我們並非一直都是為了獲得產品而購物。我們也會為了發現新事物、與朋友交往和娛樂自己而進行購物。我們購物是為了享受狩獵般的興奮感,當我們找到鐘意的商品時,多巴胺就會湧進我們的大腦。不過,亞馬遜似乎對這種缺乏事務性元素的銷售並不那麼感興趣。」

對於亞馬遜來說,缺乏情感屬性是一個難題嗎?到目前為止,這並沒有阻止亞馬遜的迅猛增長。通過專註於交易型商務,亞馬遜一直處於傲視群雄的姿態。畢竟,大多數人購買的商品都不需要情感元素,相反,最快、最便宜的服務更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每個品牌都在努力成為下一個蘋果、耐克或者可口可樂這樣最具價值的品牌。而Glossier、Away和Warby Parker都是建立在社交媒體和直接面向消費者等新範例之上的成功典範。這樣的說法並非有所貶低,反而是對他們產品所具備的強大「情感屬性」的讚賞。然而,零售業並非是「一刀切」的模式,對於品牌而言,打造情感品牌這樣的殺手鐧並非總是必要條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雨果網 的精彩文章:

找對「出路」,傳統工廠或將面臨產業升級的新機遇!

TAG:雨果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