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的東北軍去了哪裡?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的東北軍去了哪裡?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東北王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後,接手東北的張學良,麾下東北軍人數約30餘萬。但是,九一八事變爆發之時,這30多萬東北軍並非都駐紮在關外,相反,隨張學良駐紮在關內的東北軍高達20萬餘,而駐紮在東北三省的駐軍只有十餘萬。

發動九一八事變的日寇

因此,面對日寇突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留在東北三省的東北軍,實力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同時,再加上蔣介石和張學良「不可與之反抗」的不抵抗命令,30萬東北軍出現分化。

第一部分,東北軍大部分主力執行了不抵抗命令,駐紮在東三省的東北軍大部撤入關內,本就駐紮在華北地區的東北軍依然留守,並未選擇出關抗日,收復失地。這部分東北軍也是東北最精銳的部隊,約有20餘萬。

東北軍

有狼狽逃竄的東北軍,當然也有就得英勇抵抗的東北軍,一部分擁有血性的東北軍拒絕了蔣介石和張學良的不抵抗命令,留在東北堅持抗戰。這部分人以馬占山、李杜、黃顯聲等人為首,他們也是東北三省堅持就地抗戰的代表人物。

在東北抗戰初期,堅持抗日的東北義勇軍的大部分軍官和士兵都出身東北軍,參加抗日義勇軍的東北軍約有2萬餘人。同時,這部分人也是堅持14年抗戰的東北抗聯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人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馬占山

第三部分,也是人數最少的,這部分人不願意離開家鄉隨張學良撤往關外,同時,他們也沒有奮起抵抗日寇侵略的勇氣,但與此同時,良心未泯的他們也不願意當漢奸。因此,這些人脫離了東北軍,選擇回到家鄉或從事其他行業。

最後一部分,也是最令人不齒的,則是選擇叛國投敵當了漢奸。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後,成立了所謂偽「滿洲國」。偽「滿洲國」也有一支偽軍隊伍,名叫「滿洲國軍」。這支所謂的「滿洲國軍」在1932年成立時約有85000多人,而其中近8萬人,是由原來的東北軍改編而成的。

日寇獲得的東北軍武器

也就是說,近8萬東北軍投敵當了漢奸。這部分漢奸部隊,以熙洽、於芷山、凌升、張海鵬、張景惠等原東北高官和軍官為首。這些漢奸部隊,不但助紂為虐,充當日寇鷹犬,甚至還隨日寇的全面侵華進入關內,成為鎮壓抗日運動的劊子手。

偽「滿洲國軍」

選擇不抵抗,隨張學良退往關內的20多萬東北軍,下場也並不美妙。由於失去了地盤,隨之,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後勤補給,乃至於糧餉軍械,都開始大幅下降。為了獲得這些軍隊生存所必需的物資,關內的東北軍成為了蔣介石圍剿紅軍、排除異己最好用的一把刀。

張學良和東北軍將領

尤其是在圍剿紅軍過程中,東北軍不斷失利,部隊也不斷被消滅。不能收復東北老家,卻不斷在內戰中損失消耗,東北軍內部的不滿聲音愈發壯大,這也為最終「西安事變」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隨著「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被囚禁,失去領袖的東北軍成為一盤散沙,再加上蔣介石的分化、拉攏、拆分,東北軍被分布在五個省區。不再是一個整體的東北軍最終大部消耗在抗日戰場。作為民國時期中國一個舉足輕重的政治軍事集團,東北軍也徹底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中,偽軍的軍服為何各式各樣?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