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想要秋冬少生病,全靠寒露養,重點做好3件事,比吃補藥都有效!

想要秋冬少生病,全靠寒露養,重點做好3件事,比吃補藥都有效!

我們剛送走了國慶7天長假,在上班工作的第一天,又迎來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寒露。寒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時間在公曆每年10月7日-9日,太陽到達黃經195°時,今年的寒露是在10月8日,也就是今天。古代把露作為天氣轉涼變冷的表徵。仲秋白露節氣「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時已是露氣寒冷,將凝結為霜。這個時期的養生重點,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做好了整個秋冬少生病。

想要秋冬少生病,全靠寒露養,重點做好這3件事

1、保暖防寒:重在頸腰腳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以及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換季穿衣服不可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同時,還應隨時備好急救藥品,防止因氣溫驟降而引發哮喘、中風、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寒露之後,我們需要注意肩頸、腰背、腳部等部位的保暖。

暖頸:脖子是寒氣入侵的主要部位,會導致咳嗽、感冒、嗓子發炎。戴條圍巾可以有效保暖頸部。可經常模仿「烏龜伸脖」的動作,前後伸縮脖子,再左右轉動。

暖腰:老年人陽氣漸衰,腰肌勞損等癥狀受冷的刺激容易加重。老年人早晚出門時不妨穿個馬甲。平時可以經常用搓熱的雙手捂在腰眼上,能溫熱腰腎。

暖腳:足部保暖除了穿厚襪子、棉拖鞋以外,還可以利用晚上看電視的時間,站立踮起腳尖再放下,重複做至額頭微微冒汗。做完運動,再用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溫暖全身。

2、進補:重在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秋季適合進補,但進補也講究禁忌,不然容易好心辦壞事,得不償失。一般來說,葯補不如食補。重藥物輕食物是不科學的。「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也是不科學的。寒露前後的氣候特點,最顯著的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這個時期,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常見適合寒露養生的食物有雪梨、柿子、香蕉、胡蘿蔔、冬瓜、銀耳、豆類、菌類等。具體落實到一日三餐上,寒露時節不妨喝一些葯膳粥,可以健脾胃補中氣,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3、作息:早睡早起,適量運動

寒露養生忌作息紊亂:作息紊亂不管是什麼季節對身體都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年輕人,作息紊亂可帶來一系列的健康隱患。在寒露時節,最好適當早起,並在早起後舒展活動一下全身,這對預防秋末冬初高發病——血栓有一定的好處。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如果過度運動,會增加人體的疲憊感,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語康 的精彩文章:

它是男人腎臟的「發動機」,堅持每天吃點,補腎強精,腎好更男人
最好的「補藥」是睡覺,睡前3忌3宜,做好了「長壽」會記得你

TAG:妙語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