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1973年10月6日,是阿拉伯人齋月的第10天,也是猶太人的「贖罪日」。埃及總統薩達特命令他的軍隊跨過蘇伊士運河突襲以色列,意在奪回在「六日戰爭」中被以色列佔領的西奈半島。同一天,敘利亞也對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發起了猛烈炮擊,震驚世界的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了。

與過去不同,這一次阿拉伯國家手上有了一樣足以令世界緊張的武器——石油。戰爭爆發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輸油管線,黎巴嫩關閉其南部的輸油港。次日,伊拉克宣布將兩家美國石油公司股份收歸國有。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第四次中東戰爭

戰爭爆發之初,以色列在埃及和敘利亞的突襲下顯得很被動。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不得不向美國提出援助請求,美國開始為以色列大規模空運武器並大幅度增加對以色列的資金援助。美國公開支持以色列,激怒了阿拉伯國家,甚至原本親美的沙烏地阿拉伯國土費薩爾也轉變了對美國的態度,與阿拉伯石油主產國一起開始採取石油減產、石油禁運、提價和國有化等手段打擊親以色列的美國等國家。

1973年10月16日,以阿拉伯產油國為主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維也納召開會議,將油價從每桶3.01美元提高到每桶5.11美元,漲幅高達70% 。與提價相應的就是減產政策,10月17日,歐佩克的10個主要阿拉伯成員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利比亞、阿聯酋、卡達和阿爾及利亞等在科威特召開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各國10月份的石油產量將在9月份的基礎上削減5%,而且以後每個月再降低5%,直到以色列從1967年6月所佔領的所有阿拉伯領土上完全撤離,並且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得到恢復。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被擊毀的以色列坦克

當天晚上,阿布扎比率先宣布減產12% ; 10月18日,沙烏地阿拉伯宣布減產10%。到10月22日,絕大多數阿拉伯產油國都已宣布減產,且減產幅度都超過了科威特會議上所規定的5%的指標。

在科威特會議期問,沙特、科威特等國家的外交部長曾赴美國督促其停止對以色列的支持,並警告美國如果仍支持以色列,阿拉伯世界將對美國開始石油禁運。但是,尼克松總統卻在10月19日宣布向以色列提供22億美元的一攬子軍援計劃。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尼克松總統

阿拉伯國家震怒了!同一天,利比亞就宣布對美國實行全部石油禁運。10月20日,沙特也宣布對美國實施石油禁運,短短几天時間裡,其他阿拉伯產油國也紛紛宣布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除了美國之外,荷蘭在阿以衝突問題上也支持以色列,所以阿拉伯產油國家也同時宣布對荷蘭實行石油禁運。

面對突如其來的緊張局勢,原本在二戰之後一直跟著美國屁股跑,外交政策也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就面臨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一貫善於騎牆 的日本人在戰爭爆發兩天之後,也就是1973年的10月8日,就發表聲明說日本「我國希望戰火能儘早停止。武力衝突的根本原因是長期的中東衝突未能解決的結果,我國希望以1967年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決議為基礎,確立該地區公正、持久的和平。」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尼克松與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

1967年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決議是第三次中東戰爭停火後,11月2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的關於中東問題的決議。該決議提出在中東地區建立公正、持久的和平,要求以色列從第三次中東戰爭中所佔領的土地上全部撤出。但是,該決議對以色列拒絕撤出沒有規定製裁措施,實質上如同一紙空文。

即便是一紙空文,但也起碼說明聯合國在阿以衝突問題上的傾向,日本此時發表這樣的談話,也說明它是傾向於阿拉伯國家的。為什麼日本在此時會與美國出現分歧,是什麼能讓日本敢不與美國保持一致?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以色列軍隊

原因就在於石油!二戰之後,日本經濟恢複發展,開始崛起,國家實施以重、化學工業為龍頭帶動整個經濟騰飛的戰略。重、化學工業都是耗能大的產業,而日本自身又嚴重缺少能源,所以決定經濟發展必須依賴外部能源。隨著日本能源結構從以煤為主轉化到以石油為主,所需石油量在逐年提高。在日本的石油需求結構中,在1963 -1972年間,日本年均進口石油的86.6%來源於中東地區。

如此依賴中東石油,就等於日本的經濟命脈掐在阿拉伯國家手裡。但是,也必須明白,日美同盟是二戰之後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石,如果完全倒向阿拉伯國家,就等於得罪死以色列,得罪以色列也就等於得罪美國。日本的處境非常尷尬,所以只能先發表一個帶有傾向性的中立聲明,企圖兩邊都不得罪。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

但是,阿拉伯國家並不滿意日本的騎牆姿態。「日本是經濟大國,國際地位提高,不能不捲入中東問題,希望能作出相稱的努力」,「日本的沉默是極其遺憾的」諸如此類的言論不斷從阿拉伯國家發出,他們還明確說「日本如果明確表示對中東戰爭的態度,可以確保石油安全供應。"

油價高漲對日本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石油製品供應不足,物價飛漲,市民搶購風起。據統計,1973年11月份,日本的人民生活必需品比去年同期上漲了1.4倍。在經濟危機的壓力之下,日本官方終於在1973年底,發表支持阿拉伯國家,譴責以色列的聲明。阿拉伯國家獲得日本表態之後,也將日本劃入友好國家名單,繼續保證對其的石油供應。

1973年爆發一場戰爭,原本追隨美國的國家,做出了得罪美國的決定

掌握世界經濟命脈的石油資源


在國力並不強大的阿拉伯國家面前,日本最終妥協低頭,甚至不惜得罪美國,其原因就在於石油,這個產油國手中的大殺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朱言論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香煙用全英文包裝,都以為是洋煙,抽完大呼太值了!
一個原屬中國的大島嶼,後來兩個鄰國爭執不休,是個重要石油產地

TAG:朱言論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