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英宗被敵人放回,為何弟弟只將他囚禁,而不是直接殺掉?

明英宗被敵人放回,為何弟弟只將他囚禁,而不是直接殺掉?

原標題:明英宗被敵人放回,為何弟弟只將他囚禁,而不是直接殺掉?


古代皇帝很少離開京城,御駕親征者更是寥寥無幾,畢竟戰場上刀劍無眼,萬一實力不濟,皇帝性命堪憂,風險指數相當高,大臣也不會讓皇帝冒這個險。明英宗並不具備雄才大略,卻極度渴望效仿先祖朱棣帶兵北上,以此向群臣證明自己不是慫包。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千萬別攬瓷器活,要不然只會自討沒趣,甚至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將軍也先,親率重兵侵擾大明邊關,理由是給他的賞賜太少,可見其野心挺大,此次跟之前不一樣,準備挑戰明朝的底線,很快逼近軍事要地大同。


原本此事很簡單,只需要派遣將領迎敵即可,憑藉當時明朝的軍事實力,縱然不能一舉擊潰也先的部隊,阻止他繼續囂張肯定沒問題。文臣武將提出各種建議,以奏摺的形式呈送給皇帝,卻都被年輕氣盛的明英宗推翻,不知哪裡來的勇氣,明英宗決定御駕親征,誰勸說都沒用。


在明英宗看來,敵軍不過幾萬人,閉著眼就能打敗他們,尚未出征便覺得勝券在握,帶著號稱五十萬的大部隊,浩浩蕩蕩地奔赴邊關,絲毫未察覺到危險一步步靠近,甚至頗為自負地對大臣說:「你們不用擔心,等著朕凱旋的好消息吧!」


正所謂驕兵必敗,明英宗壓根不沒有指揮才能,更讓人無語的是,他對只會阿諛奉承的宦官王振言聽計從,把武將的話當作耳旁風,很快自食其果,導致土木堡之變的悲劇。也先抓住明英宗後,激動到徹夜難眠,彷彿手握一座金山,連夜寫信給明朝廷,趕緊準備大量金銀財寶,贖回國君明英宗,否則就撕票。


也先打錯了算盤,明朝大臣壓根不吃他這一套,直接拒絕他的要求,並且做出以下回復:我們已立新君(明代宗朱祁鈺),一個銅板都不會給你,就死了這條心吧,若是不服,儘管放馬過來!也先氣得雙眼通紅,再次圍攻大明都城,結果被于謙吊打。



既然打不過明軍,也先只好暫時認輸,此時失去價值的明英宗,成了燙手山芋,也先就把他放回。回到闊別一年的京城,早已物是人非,皇位屬於弟弟朱祁鈺的,明英宗倍感凄涼,除了認命別無他法。儘管朱祁鈺是皇帝,但哥哥明英宗始終是個威脅,為何朱祁鈺只是將他囚禁,而不是直接殺掉呢?筆者認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找不到合適的借口。不管怎麼說,明英宗都是之前的皇帝,雖然不該逞強,白白葬送了數萬士兵的性命,將大明江山立於危險境地,但也不能以此緣由問罪於他,這關於皇室之尊嚴。


二、朱祁鈺重感情,不忍心下手。明英宗出征前,讓弟弟朱祁鈺輔佐太子監國,足以看出他對弟弟的賞識與信任,兄弟二人感情不一般。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考慮到兄弟情誼,朱祁鈺最多把哥哥關起來,不願意加害於他,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三、大臣不允許朱祁鈺這麼做。此話怎講呢?明英宗是有些任性,卻仍有一部分大臣支持他,若是朱祁鈺真的把他處死,無法向群臣交代,估計于謙會第一個出來反對,明朝內閣的權力不容小覷,皇帝也要忌憚三分,況且朱祁鈺沒有朱元璋、朱棣那樣的手腕,未必斗得過內閣大臣。


基於以上原因,朱祁鈺並不能明著或暗著幹掉哥哥明英宗,囚禁起來為上上策,既可保全皇位,又能平衡與大臣之間的關係,你怎麼看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學界的007 的精彩文章:

大臣出一上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解縉的下聯堪稱經典
將軍攻破城池,百姓夾道歡迎,將軍卻轉頭對手下說:屠城

TAG:史學界的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