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13章全部知識點,考前看!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13章全部知識點,考前看!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13章全部知識點,考前看!

物理大師

開學回來離考試也不遠了,你準備好了嗎,沒有的話,先看看這篇知識點總結吧!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13章全部知識點,考前看!

第1節 分子熱運動

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13章全部知識點,考前看!

1、擴散現象:

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

擴散現象說明:

①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

②分子之間有間隙。

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只是擴散的快慢不同,氣體間擴散速度最快,固體間擴散速度最慢。汽化、升華等物態變化過程也屬於擴散現象。

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由於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

2、分子間的作用力:

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

① 當分子間距離等於r0(r0=10-10m)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為0,對外不顯力;

② 當分子間距離減小,小於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於引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斥力;

③ 當分子間距離增大,大於r0時,分子間引力和斥力都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引力大於斥力,分子間作用力表現為引力;

④ 當分子間距離繼續增大,分子間作用力繼續減小,當分子間距離大於10 r0時,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2節 內能

1、內能: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

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

2、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

①溫度 ②質量 ③材料

3、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變內能: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做功改變內能的實質:內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機械能)的相互轉化的過程。

②熱傳遞:

定義:熱傳遞是熱量從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或從同一物體高溫部分傳到低溫部分的過程。

熱量: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熱量是變化量,只能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不能說「含」、「有」熱量。「傳遞溫度」的說法也是錯的。)

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放出熱量,溫度降低,內能減少;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增加;

注意:

①在熱傳遞過程中,是內能在物體間的轉移,能的形式並未發生改變;

②在熱傳遞過程中,若不計能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等於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

③因為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能量而不是溫度,所以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降低的溫度不一定等於低溫物體升高的溫度;

④熱傳遞的條件:存在溫度差。如果沒有溫度差,就不會發生熱傳遞。

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

第3節 比熱容

1、比熱容: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它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物理意義:水的比熱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義為:1kg的水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為4.2×103J。

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

水常用來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

比較比熱容的方法:

①質量相同,升高溫度相同,比較吸收熱量多少(加熱時間):吸收熱量多,比熱容大。

②質量相同,吸收熱量(加熱時間)相同,比較升高溫度:溫度升高慢,比熱容大。

2、熱量的計算公式:

①溫度升高時用:Q吸=cm(t-t0)

②溫度降低時用:Q放=cm(t0-t)

③只給出溫度變化量時用:

Q=cm△t

Q——熱量——焦耳(J);

c——比熱容——焦耳每千克攝氏度(J/(kg·℃));

m——質量——千克(kg);

t——末溫——攝氏度(℃);

t0——初溫——攝氏度(℃)

審題時注意「升高(降低)到10℃」還是「升高(降低)(了)10℃」,前者的「10℃」是末溫(t),後面的「10℃」是溫度的變化量(△t)。

由公式Q=cm△t可知: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是由物體的比熱容、質量和溫度變化量這三個因素決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理大師 的精彩文章:

2018年985大學全國錄取分數線匯總,你能考上哪一所?

TAG:物理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