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可能錯過的菟絲子
菟絲子屬(Cuscuta)是旋花科的一個寄生屬,相信有不少朋友都見過這類植物。它們的葉子退化,用莖纏繞在其它植物體上,通過吸器伸入到寄主體內,吸取營養。
圖1 菟絲子的吸器
在春天四五月份的時候,菟絲子的種子開始發芽,它從幼苗階段就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如果運氣好的話,恰巧碰到周圍的寄主植物,它就可以攀附上去,長出吸器開始吸收營養,不過多數的種子都沒有這樣的好運。
圖2 剛剛發芽的菟絲子順利找到寄主(黃精的初生苗)
圖3 成功攀附寄主(黃精)的菟絲子
菟絲子算是最常見的一類寄生植物了,在荒地邊、村旁、河灘、山坡、林緣,甚至是城市的花壇和草叢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有時還會遇到成片生長的植株。
圖4 大面積瘋狂生長的金燈藤(Cuscuta japonica)
圖5 大面積瘋狂生長的金燈藤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中國北部地區只有兩種菟絲子——莖黃色、纖弱的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本種和莖有紫色斑點、粗壯的金燈藤(C. japonica,又稱日本菟絲子)。其實常見的菟絲子遠不止這兩種,那麼我們就以圖文檢索的方式來看看這些寄生貨如何區別。
圖6 菟絲子屬圖文檢索表
下面我們依次詳述這6種菟絲子的特徵與區別。
1.菟絲子Cuscuta chinensis
這是廣布全國的一個種,種加詞也是「中國」的意思。
菟絲子的莖纖細,粗約1毫米,純黃色,無斑點;開花時,花常常簇生成傘形;花冠白色,壺形,最為典型的特徵是花冠側面有5條棱脊,而後面兩個莖同樣纖細、純黃色的種沒有棱脊;在果期花冠宿存,包被果實,而後面兩種則僅僅包被果實下部。
圖7 菟絲子的花冠側面有5條棱脊
圖8 菟絲子花冠在果期包被果實(紅色箭頭所指)
2.南方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
儘管此種的種加詞是「南方」的意思,但是並非北方沒有,它的分布區與上種一樣,都是廣布全國,而且有時還與之混生在一起。
南方菟絲子的莖也比較纖細,純黃色,無斑點;花簇生成傘形;花冠白色,壺形,側面圓滑、無棱脊,典型特徵是花冠裂片直立,不向後反折;在果期花冠僅包被果實下部。
圖9 南方菟絲子的花冠無棱脊,裂片直立
圖10 南方菟絲子的花冠在果期僅包被果實基部(紅色箭頭所指)
3.原野菟絲子Cuscuta campestris
此種原產北美洲,目前已在中國西北部(新疆)、西南部(四川、西藏)及東部沿海地區(北至遼寧、南至福建)逸生,預計數年之內將變成國內常見種。
原野菟絲子的莖同樣纖細,純黃色,無斑點;花冠顏色和形狀也與南方菟絲子相似,側面無棱脊,典型特徵是花冠裂片向後反折,且花冠內絲狀分裂的鱗片附屬物大而明顯;果期花冠僅包被果實下部。
圖11 原野菟絲子的花冠無棱脊,裂片反折
圖12 原野菟絲子花冠內(雄蕊下方)的鱗片附屬物大而明顯(紅色箭頭所指)
4.歐洲菟絲子Cuscuta europaea
這是廣布歐亞大陸的一個種,種加詞是「歐洲」的意思,在中國分布於西北、東北、華北至西南地區,常生於中高海拔的山區,在平原地區是見不到的。
它的莖比前3種略粗壯,但仍較為纖細,粗1-1.5毫米,紫紅色至紅黃色,無斑點;開花時,花非常密集,簇生成頭狀;花冠粉白色至淡紅色,壺形;在果期花冠宿存,包被果實。
圖13 歐洲菟絲子的莖紫紅色,無斑點
圖14 歐洲菟絲子的花密集,簇生成頭狀
5.金燈藤/日本菟絲子Cuscuta japonica
這又是廣布全國的一個種,種加詞是「日本」的意思,它的「食性」也很廣,草本、木本都能寄生,常常能見到它大面積覆蓋在喬木表面。
金燈藤的莖比較粗壯,粗2毫米以上,白色或淡紅色,有紫色斑點(註:在中國南部生長的金燈藤,莖常常為黃色,無明顯斑點);開花時,花組成穗狀花序,不像前面幾種為傘形或頭狀;花冠鐘形,白色至淡紅色;柱頭2深裂,片狀;花冠在果期脫落,不包被果實。
圖15 金燈藤的花期植株
圖16 金燈藤的莖有斑點,花序穗狀,花冠鐘形
圖17 金燈藤的柱頭2深裂,片狀(紅色圓圈內所指)
6.啤酒花菟絲子Cuscuta lupuliformis
與上種一樣,也是廣布全國的一個種,種加詞的意思是「像啤酒花的」,不過我真沒看出它哪點跟啤酒花相似,不知當初命名者的本意是什麼。
啤酒花菟絲子的莖粗壯,有斑點,花序穗狀,花冠鐘形,這些性狀與金燈藤完全一樣;只有一點明顯的區別,就是柱頭2淺裂,頭狀。如果要精確區分這兩種,必須解剖花(縱剖),觀察裡面柱頭的形態!另外,莖的顏色與斑點的大小、多少,變異都很大,不能作為這兩種區分的依據。
圖18 啤酒花菟絲子的花序穗狀,花冠鐘形
圖19 啤酒花菟絲子的柱頭2淺裂,頭狀(紅色圓圈內)
好了,菟絲子就介紹到這裡,下期「京花煙雲」系列繼續介紹容易混淆的華北植物。還等什麼,趕緊檢查一下你之前的照片,是不是錯過了、或弄錯了哪種菟絲子?


※《柳葉刀》證實:適量喝酒沒好處!滴酒不沾才最健康
※數千年歷史的中醫,一代不如一代?
TAG:科學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