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鄉村小規模學校怎樣辦出高質量

鄉村小規模學校怎樣辦出高質量

關注鄉村小規模學校·訪談篇

◆小班化教學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契機,開展小班化教學有助於縮小城鄉教育質量差距。

◆鄉村小規模學校開設校本課程,從論證到實施都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邀請社區管理者和成員參與。

近些年,學生少、師資弱、質量差,似乎成了鄉村小規模學校的代名詞。發展鄉村小規模學校是保障農村孩子就近入學權利的重要途徑,是培育農村人力資本打破貧困代際傳遞的基礎保障。但是,鄉村小規模學校長期被當作臨時性教學機構發展受阻,成為義務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鄉村小規模學校如何提高質量,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話題。為此,記者採訪了幾位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發展有著深入研究的專家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員。

訪談嘉賓:

任春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孫冬梅 蘭州大學教授

羅 索 廣西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

功能教室缺乏的短板怎麼補?

記者:在硬體設施上,許多鄉村小規模學校有了樓房,硬體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由於人數少,難以形成教育的規模效應,特別是功能教室嚴重不足,制約了教育質量的提高。在功能教室缺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

任春榮:首先,要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將閑置教室利用起來。功能教室面積不應全部照搬城市學校面積標準,資源補充的重點在於讓現有教室能夠充分使用。其次,對於缺乏教室的學校應繼續增建校舍,新校舍應按照城鄉統一標準建設。再其次,農村學校校舍的設計和建設不僅應體現鄉土文化的特點,與美麗鄉村建設協調一致,還應提升設計品質使其更適合學習方式的改革。每個學校都應保障有一個多功能教室和一個科學實驗室,多功能教室可以用於學生活動、音體美等課程的教學,科學實驗室則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資源。功能教室缺乏會給學校的教學帶來不便,但不能成為教學質量低下的借口。科學實驗室可以在學校之間共享,也可以學習外國的經驗,設置科學實驗室流動車,科學教師和科學儀器設備在學校之間流轉。

孫冬梅:近年來,各級政府對於鄉村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硬體設施特別是校舍建設得到顯著改善,但這些學校地域分布分散、班額小、師資配置薄弱等問題日漸突出,尤其是功能室與圖書的硬體設施投入嚴重不足。

可是,小規模學校不能等靠要,不能等條件具備了再進行教學,因為孩子的成長是等不起的。一是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例如,建立學校電子圖書館,教師引導學生篩選並自主閱讀。二是利用大自然的資源。這是鄉村學校的優勢,有些科學實驗、科學現象探究等,可利用學校、家鄉的資源,將課堂搬到室外,現場講解演示,易於培養學生愛科學、愛學校、愛家鄉的情感,進而形成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價值觀。三是嘗試資源的流動使用。一些圖書或簡單教學設備可以在校與校之間流動起來,使之得到最大化的有效利用。

羅索:一是要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加大資金投入,為小規模學校建設必要的功能教室,重點是要建設好多媒體教室、科學實驗室、音樂美術、圖書等功能室。二是要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努力提升小規模學校辦學水平。2016年,廣西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按照「城市帶農村、優質帶薄弱」的原則,將縣域內的城區、鄉村學校和教學點劃分為若干學區,在學區內統籌推進學校資源配置、師資調配、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學校招生、質量評價「六統一」,有效提升小規模學校的辦學水平。三是要加強小規模學校信息化建設,通過直播課堂、手機學堂、雙師教學等教學模式,促進小規模學校學科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緩解小規模學校師資結構性短缺問題,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提高小規模學校基本教學質量。

小班教學怎樣變成小班化教學?

記者:推行小班化教學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鄉村小規模學校,由於學生人數少,正是推行小班化教學的契機。鄉村小規模學校在推行小班化教學方面面臨哪些困難?如何改進?

任春榮:小班化教學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了契機,但我們的教師在教學方式上更習慣於大班額齊步走的模式。教科研部門、師範教育應加強對小班化教學的研究,幫助在崗教師和未來教師適應小班化教學。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小班化教學的優點,能夠為家庭支持不足的農村學生提供更多輔導,作業可以面批面改,開展小班化教學有助於縮小城鄉教育質量差距。

孫冬梅: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開始了小班化教學的探索。從教育改革本身來說,小班化教學的探索也是從批量生產的大班教學向個性教育、因材施教方面轉變。它對改進教育觀念、優化教育資源、提升師資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要求。而這恰好是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軟肋,也是推行小班化教學遇到的瓶頸。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最多只能稱之為小班教學,而不能稱之為小班化教學。

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學生人數少不是一個優勢,反而成為一個劣勢。按師生比配置教師、單班分科教學等,使得教師兼課多任務重。面對空蕩蕩的教室只有幾個小小的身影,很多教師直言不知該如何上課,也沒有上課的心氣,孩子們對課堂似乎也沒有什麼期待。

記者:針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現狀,能否變劣勢為優勢,變小班教學為小班化教學?

孫冬梅:針對我國鄉村小規模學校存在的年級多班額小、教師少兼課多等現狀,可以改變原來的單式班教學為「同動同靜」新複式教學,有利於鄉村小規模學校開展有效的小班化教學。

所謂「同動同靜」新複式教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在複式教師的合理調控之下同時進行直接教學和間接教學。以小組合作方式,將高低年級學生組織在一起混齡學習,建構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兩級複式教學(小混齡教學),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不分級教學(大混齡教學)。蘭州大學複式教學項目組自2000年起對鄉村小規模學校課堂教學進行了長達17年的行動研究。項目學校大量實踐表明,小規模學校由於師生比高、師生關係密切,採用「同動同靜」的新複式教學,不僅有利於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和個性化的教育,還可以使有限的教育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

推行小班化教學,實現鄉村小規模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首先,在國家政策傾斜的前提下,師範類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基礎教育特別是農村基礎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該是全科型教師,隨之課程設置等系列問題都需要相應改革,如設置複式教學課程等。其次,強化教師職後培訓,規定在職教師培訓學分中要選修複式教學內容,這將涉及學校管理、班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再其次,改革小規模學校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推行特殊的教學組織形式複式教學,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怎樣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

記者:加強課程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小規模學校一般地處偏遠,但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鄉土資源,這是開發校本課程的重要資源。小規模學校怎樣因地制宜開發校本課程?

羅索: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中小學「一校一品」特色辦學創建工作,城市學校普遍圍繞特色辦學開發了不少校本課程,少數農村學校也結合當地傳統文化特色開發了一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校本課程,比如蒼梧縣六堡鎮中心校結合當地六堡茶產業發展,開發了六堡茶藝文化校本課程。但絕大部分小規模學校沒有開發校本課程,主要原因有:一是沒有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小規模學校主要是保障適齡兒童就近接受義務教育,學科教師普遍配備不足,教師兼課多、教學任務繁重,開發校本課程的專業能力、時間精力都有限。目前,大部分小規模學校按質按量完成國家課程教學任務都有很多困難,更無能力開發校本課程。二是缺乏校本課程開發經費。目前,鄉村小學年生均公用經費僅600元,標準低,小規模學校每年公用經費最多幾萬元,除了維持日常運轉、教師培訓、圖書儀器設施補充和修繕等,已經沒有多餘的經費開發校本課程。如果要推動小規模學校開發校本課程,需要統籌解決開發校本課程的專家力量、開發經費等問題。

孫冬梅:在甘肅康樂縣,農村小規模學校校本課程的開設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是學校通過主題班會,在成長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通過主題班會實施校本課程;另一方面,由學區統一組織研發小組,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鄉土資源研發校本課程,學區內小規模學校統一使用。但是有些小規模學校由於教師緊缺,主題班會式的校本課程基本上能夠保證,其他則存在「表面」開設的情況。雖然小規模學校有地緣優勢,但是教師在挖掘開發利用等方面能力欠缺,無法將社區資源轉化為課程資源。

任春榮:開設校本課程是小規模學校實施課程改革、增強學校吸引力的一個重要措施。小規模學校開設校本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傳承鄉土文化,與社區經濟、文化、民俗結合較為緊密。小規模學校由於師資不足,國家課程開齊開足都存在困難,校本課程開設則更為困難,嚴重缺乏教師和有關的教學資源。此外,小規模學校還存在公用經費不足和經費使用許可權不足的障礙。因此,小規模學校開發校本課程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開設校本課程從論證到實施都應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邀請社區管理者和成員參與。如,可請家長或者當地居民負責當地特色飲食、刺繡、種養業、傳統樂舞等方面課程的開設;村委會可幫助學校協調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基地等;鄉鎮政府應將小規模學校建設納入鄉村建設範疇,要求文化站、農技站參與學校的教學活動。第二,縣級教研隊伍和中心校應加強對課程開發和教學設計的指導,與學校和當地人力資源合作研究教學方案。第三,保障公用經費傾斜投入,讓小規模學校能夠支持必要的支出,如,外聘臨時教師工資、教具耗材支出、交通支出等。

師資培訓怎樣科學開展?

記者:有好的師資才能有好的教育。小規模學校的師資力量一般比較薄弱,而由於教師一人一崗,很難有時間參加業務培訓,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怎樣提高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的業務素質?

任春榮:為了保障小規模學校教師脫崗培訓,有的地區設置了機動編製教師,有的地區採用的辦法是中心校調劑教師頂崗代課,或者附近其他小規模學校之間互相幫助代課,有的地區採用師範生實習代課、城鎮教師支教代課等模式。學區的日常教研活動是教師更為重要的提升渠道,有的學校白天錄課,晚上沒課的時候開展集體研討。有的地區由縣教研室下鄉組織連片就近教研,有的地區召開網路教研視頻會議。有的學校採取比中心小學晚上一周課、中心小學和小規模學校放學時間錯開的辦法,教師先到中心小學學習然後回校教學。現在國家大力推進的遠程培訓也是重要手段,但是教師普遍反映遠程培訓需要增加互動性。建議在區縣或者更高層次建立小規模學校教師支援中心,採用遠程模式隨時幫助小規模學校教師答疑解惑。

孫冬梅:「國培計劃」「省培計劃」推行的頂崗置換培訓,安排師範院校大四的實習生頂崗置換,使農村教師在培訓機構有兩個月或一學期培訓時間。這種頂崗置換培訓項目,由於培訓時間較長,有的教師家庭拖累比較大,不能長時間靜心接受培訓,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替崗的大學生,也面臨著畢業擇業不安心、生活環境不適應、教學技能不嫻熟等問題。

對於鄉村小規模學校如何開展教師培訓,我想這樣做可能會比較好:一是藉助互聯網,讓邊遠薄弱學校的教師參與網路課堂互動。這種由互聯網設備「倒逼」小規模學校教師提升自身能力的校本培訓方式,也是一種很好的培訓方式。二是採用「送培進校」的方式,可以直接進入學校對教師展開培訓,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方式機動靈活,為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服務。三是重視培訓後的實踐應用,藉助當地縣、區教研室的力量,定期進入課堂,指導教師將培訓所學的理念、技能應用於課堂中,及時解決實踐應用中遇到的困難,為教師提供有力的支持,促使培訓結果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專門為小規模學校開設相關競賽活動的綠色通道,鼓勵教師通過競賽展示自己的培訓成效,對於表現優秀的教師在待遇、職稱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讓教師不僅樂於參加培訓,而且樂於主動將培訓所獲運用於自己的課堂中。

羅索:對於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培訓工作,一是要提供多種培訓方式供小規模學校教師選擇,可以通過集中培訓、置換脫產研修、跟崗學習、網路研修等方式,為小規模學校教師提供更多的學習方式和學習機會。二是要精準制訂培訓計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為小規模學校教師量身定製培訓內容,讓教師帶著問題學習,確保培訓取得實效。三是培訓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除了組織小規模學校教師聆聽名師名專家理論講授以外,還要組織他們到城市優質學校、教育發達地區學習考察、實踐體驗,學習借鑒優質學校的辦學經驗,拓展教育視野,提升教育理念。

什麼樣的管理體制更適合小規模學校?

記者:目前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管理體制是怎樣的?怎樣改進管理體制,提高經費等教育資源利用率,使其更加適合小規模學校的實際,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

任春榮:鄉村小規模學校的管理體制較為複雜,各地並不是全部按照鄉鎮中心校(很多地方是由鄉鎮教育辦公室轉制而來,不承擔教學任務。工作人員編製有的放在鄉鎮初中,有的放在中心小學)直管的模式,有的是學區管理,有的是掛靠在距離最近的完全小學或中心小學,有的則是附近幾個小規模學校聯合組成一個聯合體。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地方情況差異較大,小規模學校採用什麼管理體制應因地制宜。為保障小規模學校經費足額撥付、合理使用,每年應進行經費審計和公示;全鄉鎮學校的教師調任和安置也應進行公示,一是增進鄉村社區對學校的了解,二是控制中心校隨意調用小規模學校正式教師。

孫冬梅:改進管理體制,提高經費等教育資源利用率,使其更加適合小規模學校的實際,以更好地提升教育質量。一是要改變目前小規模學校的管理體制,建立城區優秀教師在小規模學校定期工作的流動機制,確保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到村級小學。二是建立各鄉鎮技能課教師檔案,制訂一種適合各地的教師聯校走教方式,拿出一定的經費保障,讓音體美、科學、英語等教師輪校走教,可以按周或者按天排課,以此補齊教師資源短缺的短板,徹底解決小規模學校學科課程不能全部開設的問題。三是強化經費保障,提高小規模學校校長的財務許可權,避免中心校隨意調撥學校經費狀況,通過強有力的經費保障來解決學校設備配套、師資培訓、校舍維修等問題。

怎樣推動小規模學校標準化建設?

記者:國務院辦公廳5月份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鄉村小規模學校要合理確定基本辦學標準,加快標準化建設。鄉村小規模學校的標準化建設的現狀是怎樣的?如何合理確定鄉村小規模學校的辦學標準?

羅索:近年來,廣西通過實施「全面改薄」計劃,農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和基本生活條件得到了全面改善。2017年,為了進一步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廣西出台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小學教學點基本辦學標準(試行)》,明確了農村小學和教學點選址設置、校舍設施配備、裝備配備、教職工配備、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標準。這個標準對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相關教學設施和功能室進行了優化組合,比如,規模較小的小學教學點(50人及以下)校舍可根據夠用原則,合併使用教學及輔助用房;可配置合班教室,合併使用多功能教室與科學教室、圖書室(圖書閱覽室)與計算機室、綜合器材室與教師辦公室等,標準的優化組合,既保證了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基本需要,又有利於促進鄉村教育健康發展。

任春榮: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的前提是有標準,小規模學校納入標準化建設中,一種是按照一般學校的標準建設,這種做法成本極高實施困難;一種是制定專門的小規模學校標準,達到這個標準後才可以說學校標準化了。研製小規模學校標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完善教育類標準的要求,也是《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的要求。

已經研製並使用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標準的地方為數不多,多數地方參考省級辦學標準酌情掌握。制定小規模學校標準的地方按照行政層級可分為省級和區縣級別,個別地方也有地市級的標準;按照表現形式和內容類型來分,有辦學條件標準和比較全面的辦學標準兩類。極少數標準指標規定比較細緻,明確了幾個班配備幾個教室,教室的面積應該多大,配備什麼教學儀器,等等。多數標準比較粗放,僅僅是對內容提出要求,沒有給出具體數值。目前已經制定了相關標準的地方,不論標準研製質量如何,都表明了一種態度,即地方政府認識到小規模學校的特殊性,並重視小規模學校的發展,因此耗費精力和財力制定標準並進行標準化建設。

對小規模學校辦學標準研製提幾點建議:從配置內容角度看,建議根據國家課程標準和社會發展對辦學水平的基本需求,從選址和布局、校舍場地、教育裝備、教師隊伍、課程與教學、學校管理等幾個方面制定;從指標值劃定依據角度看,小規模學校類型多樣,標準的指標配置不論按班級、年級還是班額、總人數配置都難以照應到所有學校,建議靈活掌握,不同指標按不同依據配置;從指標值劃定水平看,配置指標過多、指標值過高會產生浪費,指標過少指標值過低導致不公平合法化,建議採取少而精和分級分類的原則,並重視使用率的提升;從標準的可靠性來看,標準研製要有各方面人員參與,既要有決策者保障標準的可行性,也要有專業人士保障科學性,更要有標準的服務對象——廣大師生參與,保障標準的適用性。

《中國教育報》2018年10月09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
賞識的關鍵是激活幼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