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人不識本心難免老來遺憾,什麼是本心?

人不識本心難免老來遺憾,什麼是本心?

對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道家崇尚自然,讚美赤子和人的本性。其實儒家也崇!只是這種崇在修行上,既崇本心,這點在陽明學中尤為重要,清末儒家的太谷學派更是把本心提到了至高無上之地。當然這點和我們道家是一樣的。漢傳佛教也崇本心,禪宗六祖惠能也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所以今天興揚要介紹的知識並非是道教一教知識,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修身養性的目標。

在介紹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先賢之言。

道教我們有:

《玄教大公案》(道教自稱玄門,玄教,道士又叫玄裔,自稱道門的多是會道門,或民間法教。)說是:「心即道兮道即心,不勞思想別追尋。」

《呂祖全書》曰:「太上有云:『道以心得,心以道明。』以心觀道,以道觀心。」……「無奈眾生,不識本心,認賊為子,以奴役主,以妄累真,是以輪迴生死,無有休息,深為哀愍!」

儒家我們有:

《龍溪王先生全集》(既王陽明全集)「蓋好惡是非,原是本心自然之用,惟作好惡任是非,始失其本心。」「象山(象山者南宋大儒陸九淵)之學自信本心,平生功夫嚴密如此,世人概以禪學目之,非惟不知象山,亦不知禪矣!」

佛教有:

《六祖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通過上述言論我們可以知道以下五個知識:

在我們道教看來人的本性幾近於道,人能回複本性既是得道。《玄教大公案》(:「心即道兮道即心,不勞思想別追尋。」

在我們道教看來人的本心關係到人能不能清凈,故《呂祖全書》中說「認賊為子,以奴役主,以妄累真,是以輪迴生死,無有休息」

儒家對本性亦非常推崇,象山陽明兩大儒家顯學皆崇尚本心。

在古代禪宗對本心非常推崇,以至於人們把見本心的儒家功夫稱之為禪學。

六祖眼中人得本心是成佛之機。

但這裡興揚想多說的是儒家經世致用之本心!既本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什麼明心見性這兩個問題。

道教性命雙修之學,其性既是修心,有見性是功之說,簡單來說人能見到本心便是大功德。這也是人能不能得本心的緣由,當然說這個不是指望大家都可以得本心,而是能見性,哪怕一次也足以受用無窮。

見性在道教有真人之說,什麼是真人?不假既真,因為真人得本心,所以真人和我們最大的不同在於真人知道自己的抉擇,但我們普通人只能在抉擇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會怎麼選。

如同社會上愛的死去活來的人年輕人,許下一生一世一雙人,結婚也許一個月不到便生厭倦。但不能說他們當初許下的諾言是為欺騙,他們是真想,但並不清楚自己是什麼人。

也像有些人嘴巴上說不幫,心理想的也是不幫,但朋友出事了,幫朋友的卻還是這種人,反而那些許下兄弟我一定挺你的人離的遠遠的。這種人不一定是欺騙,只是他們覺得自己是能應承諾言的人而已。

為什麼有本心這個詞,就是因為從嬰兒開始我們就無時無刻不被世界影響,一直在隨著世界改變,忘記了自己的本來模樣,所以我們可能會去追求一些自己本不喜歡的東西,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想做的事。

故明心見性其實就是發現自己到底是個什麼人,明白一點既是明心見性。在道家看來人的本性不一定是善,但這就是你,人接納自己才能活得更開心。同樣也只有接納了自己,人才能向善,向好。

如果你要問有什麼實際利益,明白了本心你就能知道自己會不會因為某些選擇難受後悔,如此過的更開心還是很輕易的哦!

最後提醒讀者一句,不用強求什麼悟啊!見啊!在生活中做抉擇時多關心自己,感受內心變化,自然會見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為華夏文化正名:中庸是理客中嗎?
秋天養生重在肝肺,養好了還能美容!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