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很多孩子對父母的關愛和用心不領情,為此,家長也感到很委屈。家長到底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愛,才能親近孩子,並順利地引導孩子成才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分享以下故事。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一〉

冰冰氣呼呼地從學校回來,說道:「大過分了,我再也不會原諒我們班主任了,他竟然這樣懲罰我!」

媽媽先是一怔,心想:老師不可能無緣無故地批評孩子,即使孩子受了些委屈,作為家長也不能包庇自己的孩子,於是,媽媽只能開導冰冰:「肯定是你做錯了什麼,要不然老師不會懲罰你的,」

冰冰聽後更加生氣:「媽媽,你別說了,你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說我的不是!我不要聽了!」

聽到女兒這樣說,媽媽感到很委屈:難道她要同孩子一起抱怨老師嗎?

結果,只聽「砰」的一聲,冰冰關上了房門,媽媽這下可火了,踢開房門,揪起冰冰問道:「你在對誰摔門呀?誰給你這麼大的權利,可以對自已母親這樣無禮?難道我勸你是在害你嗎?」

冰冰嚇壞了,她從來沒見過母親這麼生氣,於是大哭了起來。

其實,冰冰母親的本意也是好的,她希望冰冰能看到自己身上的錯,接受老師的教導,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但她的這種方式剛好適得其反。

冰冰母親的這種愛孩子的方式,是不會得到冰冰的理解的,相反還讓冰冰受到了一定的傷害,從此緊鎖了心門。如果這位母親換一種愛的方式,可能結果會截然不同。

比如,冰冰母親可以先試著分享一下冰冰的憤怒、委屈,然後再正確地引導冰冰。那麼,冰冰可能就會安靜地坐下聽母親說完,並認真思考下自身的問題,一場風波就能避免了。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二〉

再看看這個明康,明康的爸爸認為,只要給孩子好的物質生活,給孩子提供最好的讀書環境,就是愛孩子,至於孩子能不能成才,就看孩子自己的造化了,於是,明康的爸爸花了很多錢,給明康親報了各種各樣的特長班,讓明康學習芭蕾舞,鋼琴,日語,韓語,繪畫等。

可是,明康卻經常不開心。

一天,明康從繪畫班上完課後,回到家中一句話也沒說,就把自己關在房中,媽媽做了可口的午飯,叫明康吃飯,明康也沒有出來。

接著,一連幾天,明康都不怎麼說語,可能因為平時明康也不怎麼和爸爸媽媽說話,所以,他們也沒有太在意。

一周之後,明康的爸爸接到了明康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明康已經有三四天沒來上學了,這下明康的爸爸可是生氣了,他氣呼呼地回到家中等明康回來。

傍晚,明康像往常一樣,按時回到家中,爸爸一把抓住明康,二沒說就是兩個嘴巴,打完之後,只問一句:「以後還敢不敢逃學了。

明康被爸爸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哭著說道:「不,不,不敢了。看似一場爸爸勝利的家庭教育事件,並沒有就此結束,就在明康被打的第二天,明康沒有回家,只留下了一封簡短的信,寫道:爸媽,我覺得好累,好孤獨,好壓抑,我想出去透透氣這下可是急壞了明康的爸媽,媽媽哭著指責爸爸:「都是你,從不問孩子原因,就只知道打孩子。」

爸爸痛苦地蹲在地上:這些年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拼盡全力,怎麼最後竟是這樣的回報?

後來,經過大家共同努力,爸媽終於找到了明康,經過這件事,明康的爸媽認真地諮詢了專家,並在專家的指導下,改變了關愛明康的方式他們凡事都站在明康的立場上,分享明康的情緒,漸漸地,明康和爸媽的悄悄話多了起來。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父母的關愛和用心,孩子不領情,是家長不懂分享孩子的情緒,沒有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現代社會中,家長除了要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讓孩子健健康康、無憂無慮地成長,還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心理發展。能夠分享孩子的情緒,才是真正愛孩子。

下面給家長講講分享孩子情緒的幾種方法:

父母的好,孩子不領情,是因為父母不懂分享孩子情緒

(1)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和孩子溝通

一個人,無論情緒好還是不好,往往都希望有人能和自己一起分享。父母平時要放下家長的架子,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和孩子溝通。其實,溝通的過程就是分享的過程。

如果孩子的情緒比較消極,那麼,這種溝通會使孩子的情緒逐漸平和下來。 如果孩子的情緒很積極,那麼這種溝通就是和孩子一起分享積極喜悅。

(2)當孩子遇到一些事情時,家長可以主動描述出孩子的心情

當孩子向家長描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時,家長可以主動描述一下孩子現在的心情,之後再指出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讓孩子自己選擇。

比如,孩子做作業時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思考了半天還是沒有思路。這時孩子有些急躁了,他把書本一摔,生氣了。

此時,家長就可以先描述一下孩子的心情:「媽媽知道你現在很不開心,很灰心,甚至想把書本都撕掉,對嗎?」孩子點點頭。 媽媽接著可以對孩子說:「可是,你想一下,如果你撕了書本,明天交作業時怎麼辦呢?」孩子平靜了很多。 媽媽接著說:「我覺得,你可以先跳過這道題,最後再做,如果還是做不出來,媽媽可以幫你一起做。,」孩子開心地笑了

(3)平等直接法

家長在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時,首先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分享孩子的情緒,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說出孩子所流露出的情緒,比如:我看到你很不開心,能和我說說嗎?」

往往,此時的孩子願意和你分享,因為他感受到了你的誠意,在你的主動邀請下,孩子更願意親近你,向你打開心扉。

(4)恍然大悟法

當孩子遇到事情,向我們描述經過時,家長可以先穩住孩子激動的情緒,然後引導孩子說出事情的全部。等孩子平靜後,再對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原來如此呀,難怪你如此生氣呢。」

這時,孩子會覺得自己的心情被理解和認同了,他便願意靠近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