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古人的平均壽命不長,能活到70歲就算是運氣很好了。所以杜甫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很是感嘆上天的眷顧。既然生命短暫,那就意味著時間的珍貴。所以,中國的哲人們對時間的流逝感慨良多。孔子站在河邊感嘆「逝者如斯夫」,莊子說時間如白駒過隙電光石火,王國維更加文藝一些,慨嘆「最是韶光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時空帶給人們傷逝的悲哀。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人們對付時間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像孔子一樣拚命努力想抓住時間的尾巴,他「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倒是沒有將生命拉的很長,活了73歲,但他提升了生命的高度和質量。另外一種是對時間的選擇性視而不見。佛家說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既然生命如此短暫,你還整天苦哈哈地自找苦吃,簡直一點不聰明。這種思想在動亂的時代表現的特別明顯,你看魏晉時代的那些詩歌,從曹操父子到古詩十九首,類似「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這樣表達及時行樂的詩歌比比皆是。

生命既然只能買到有來無回的單程票,那也就意味著,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就是對自己的一種獎賞。古人很擅長總結生命的不同階段的特徵,並給不同的階段制定策略,以讓自己活得更明白更有意義。這些在不同生命階段的生活策略,看起來很有意思。有的人特別認真,如現實主義者孔子;有的人就放浪形骸,如大藝術家唐伯虎。還有的乾脆繪聲繪色地描繪生命的不同階段的有趣特徵,讀來不禁讓人莞爾一笑。好玩的國學精選了幾篇絕妙好文,奉獻給讀者朋友們。

孔子是這樣總結自己的一生的。他說:「吾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說自己在十五歲的時候,就抱定了宏大的志向,三十歲就已經能夠自立於社會,四十歲看透了人生而不再有迷惑,五十歲則通曉天機,明白了上天和自己身上的使命,六十歲變得通達和寬容,容得下不同的聲音,七十歲那就達到了心靈超越的自由境界,怎麼做都不會違反規矩。看人家孔子這一生,才是真的豐富多彩有意思。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對人生看得更加理性,他說人的一生中,在不同的階段,要做正確的選擇。「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戒之在斗,血氣既衰,戒之在色。」人生的三個階段,要有不同的戒懼,真是說透了人生。人生本來就是一個赤條條來、赤條條走的過程,再牛的生命,最後也得掛在牆上。樂觀點是「托體同山阿」,其實本質上還不是荒煙蔓草中,塵歸塵土歸土而已。所以,按照孔子的說法,到了老年了,那還爭什麼,爭來爭去無意義,貪得無厭沒價值。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孔子對人生階段的總結很有正能量。但大才子唐伯虎的就完全不一樣。唐伯虎一生遊離在體制之外而放浪形骸,他終其一生都以一個有才的流氓、春宮圖高手、撩妹天才、看透世事的詩人的形象示人。他寫了一首詩叫「一世歌」,總的思想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及時行樂硬道理。

人生七十古來少,前除幼年後除老。

中間光陰不多時,又有炎霜與煩惱。

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滿把金樽倒。

世人錢多賺不盡,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錢多心轉憂,落得自家頭白早。

春夏秋冬捻指間,鍾送黃昏雞報曉。

請君細點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

草里高低多少墳,一年一半無人掃。

同樣是感嘆人生七十古來稀,唐伯虎對生命的態度,可就比那個整天苦哈哈的詩人杜甫放達的多。在唐伯虎的臉上,寫滿了對時間流逝的無畏和不屑。為什麼要被世俗的功名利祿所束縛呢?人們之間的爭鬥,無非是蘇東坡所說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罷了。還不如活在當下及時行樂。就像是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晏殊所寫的《浣溪沙》那樣: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閑離別易銷魂。酒筵歌席莫辭頻。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要什麼光輝理想,要什麼遠大前程,活在當下,一些很不起眼的小確幸,就足以讓我們心滿意足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伯虎確實有些和人生對抗的意思,其實他遠遠沒有看透生命。一個顯而易見的規律是,越是表面上放達的人,他的內心越痛苦,因為他比別人更加重視生命的意義。其實,人生最好不要看透,就像是一個美麗的女孩子,她紅唇玉齒、珠圓玉潤,但你要是用現代的X光一看,瞬間美感皆無。所以,人生的悲劇往往是看得透但想不開,拿得起但是又放不下。

五篇人生絕妙好文!唐伯虎你是認真的嗎?最後一篇最調皮!

宋朝文學家洪邁則更像個深刻的哲學家,他把人的生命分成五個階段,並為每個階段制訂了生存策略,分別叫生計、身計、家計、老計和死計,每個階段的計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人生天地間,壽夭不齊,姑以七十為率:

十歲為童兒,父母膝下,視寒暖燥濕之節,調乳哺衣食之宜,以須成立,其名曰生計;

二十為丈夫,骨強志健,問津名利之場,秣馬厲兵,以取我勝,如驥子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計;

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擇利而行,位欲高,財欲厚,門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計;

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間,智術用盡,西山之日漸逼,過隙之駒不留,當隨緣任運,息念休心,善刀而藏,如蠶作繭,其名曰老計;

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倏爾就木,內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其名曰死計。

十歲之前,無非是父母懷中的寵物一樣,就是活著而已;

二十歲的時候,那絕對是「同學少年,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整個世界都是自己的;

三十到四十歲,慾望越來越大,最好是房子、票子等五子登科,最好是紫袍蟒帶廟堂之上俯瞰眾生;

五十歲,人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了,確定性越來越大,成功失敗已經是一目了然涇渭分明,此時,就應該如動物過冬,要收斂身心準備冬眠了;

六十歲,夕陽西下行將就木,關鍵是心靈安穩,回首來時路,上不愧於天,下不怍於地,中間無愧自己,就像是古希臘哲人所說的那樣,幸福就是身體無疾病,靈魂無困擾。如此安好,如此就算是人生之路畫了個圓圈,從起點回到終點,可以安心地準備掛在牆上了。

宋朝著名詩人郭功甫,在當時享有盛名,據他自己說是李白後身,曾經被蘇東坡狠狠地嘲笑了一番。但他寫了一首詩,叫《老人十拗》,說老人十個方面的怪現象,相當有趣,但在開心之餘,讓人不禁有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悲傷。

不記近事,記遠事;不能近視,能遠視;

哭無淚,笑有淚;夜不睡,日睡;

不肯坐,多好行;不肯食軟,要食硬;

兒子不惜,惜孫子;大事不問碎事絮;

少飲酒,多飲茶;暖不出,寒即出。

天!郭老先生太殘酷,竟然將老人的一反常態之事,描繪的入心入骨窮形盡相,讓人到中年的我,真的寧願相信電視里的某些神級的忽悠,買上一車某保健品,好讓自己年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老子為什麼說上善若水?水的生存哲學能為人生帶來哪些啟示?
三個宋詞大家搞了一場賽詩會,同樣是寫芳草,誰能更勝一籌?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