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清代武英殿聚珍版印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工程,福建、江蘇、浙江、江西、廣東5省又先後翻刻,品種不同,版式相近,統屬《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目前這些叢書大多以零種流傳,給版本鑒定帶來極大困難。筆者為這些叢書零種提供了一些鑒定方法。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現在古籍普查工作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筆者作為首都圖書館的古籍工作人員,有幸參與其中,深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問題感到困惑。首都圖書館藏有聚珍本及各省翻刻本93部,其中有18部已經提善。哪些真是聚珍本?哪些是翻刻本?翻刻本又是哪個省翻刻的?它們之間又有哪些不同?筆者通過對同一古籍不同版本的比較研究,參考別人的研究著作,逐漸弄清各自的特點。

《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的鑒定

1、《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範圍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五月,乾隆帝因《四庫全書》編修告成的時日太長,即命儒臣校輯《永樂大典》中的散簡零篇和世所罕見的宋元善本,先行刊印流傳。當時負責武英殿刻書事務的四庫館副總裁金簡接旨後,先行刻印了4種書,即《易緯》8種12卷、《漢官舊儀》2卷、《補遺》1卷、《魏鄭公諫續錄》2卷、《帝范》4卷。金簡發現從《四庫全書》中選出來應當印行的書籍種類繁多,付雕非易,於是在三十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具折上奏,建議做棗木活字套板一份,擺印書籍,「工料省簡懸殊」。得到乾隆批准後,武英殿共刻木活字25萬餘個,備用棗木子1萬個,套板格子(即版框)24塊,木槽版80塊,開始排印書籍。嘉慶七八年間又擺印《西漢會要》、《唐會要》、《農書》3種,前後共印134種2400卷,其中《永樂大典》本83種,各省采進本、進呈本41種,清代著作10種。

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十日,大學士董誥「奏請頒發武英殿聚珍版書於東南五省各一份,情願刊印者,聽其翻版通行」。浙江杭州翻刻39種286卷;江西翻刻54種424卷,同治十三年(1874)江西書局修版重印,稱《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江蘇江寧翻刻20種左右,南京圖書館現存18種129卷,《陶湘書目·論聚珍版》只提到8種;福建布政使署從乾隆四十二年開始刊刻,經道光、同治遞修,光緒二十年(1894)增刻,共刻149種2940卷,比武英殿聚珍本和刻本多出11種,也是按照殿本的原則加入的;廣東廣雅書局在光緒25年參考福建刻本,也刻149種2940卷,命名《武英殿聚珍版全書》。以上書籍都在目錄或提要首頁右下端印「武英殿聚珍版」6字,或「武英殿聚珍版原本」8字,都是半頁9行,行21字,小字雙行字同,白口,四周雙邊,單黑魚尾,被統稱為「武英殿聚珍版書」或「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連武英殿最初的4部刻本也被一起發往東南5省,且被按同一版式翻刻,也列入此叢書之中。而乾隆末年和嘉慶年間,武英殿用同一套木活字印的《乾隆八旬盛典》120卷(半頁11行,行25字)、《平苗紀略》52卷首1卷(半頁7行,行20字)、《西巡盛典》24卷(半頁8行,行20字)等,因版式不同,雖也是聚珍版,但不列入「聚珍版叢書」之列。

2、武英殿聚珍本的特點

因武英殿聚珍本每部都有翻刻本,為了加以區別,翻刻本被稱為「外聚珍」,武英殿聚珍本被稱為「內聚珍」,又稱殿本。殿本共印300部,其中40部供皇家和諸大臣使用,用連史紙(白紙)印刷,其餘用竹紙(黃紙)印刷,發往外省。現在除故宮博物院、河南省歷史研究所、國家圖書館、上海、遼寧、天津、湖北、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有全帙外,其餘全部散佚,成為零種。內聚珍不像一般活字印刷,四邊版框拼湊而成,四角開裂,它是用一塊完整的版框預先印好,再用木槽擺字,「套格」印成,故版框完整,四角連屬。這給鑒定帶來困難,但它還有一些特點可以幫助鑒定。

2.1、文字行列不整齊,參次錯落

這是一般活字印本的特點,殿本也不例外。如(宋)陳虎《澗泉日記》下卷第1頁A面第5行,「事」字偏左,「史」字偏右,很不整齊。福建本力仿殿本,但感覺上還是不同。有時前面仿得很像,後面就不像了,一比較便知。

2.2、墨色不均

活字印本都墨色不均,因為木活字版面不夠平正。殿本遇到不平,用紙片盡量墊平,但還達不到刻本的程度,因此墨色濃淡不均。但殿本用墨精良,烏黑髮亮,這是翻刻本無法比擬的。

2.3、字不連屬

仿刻本也有字體大小不一、錯落明顯等特點,但統觀全書,總有字體連屬或交叉的現象。如福建刻本《文定集》卷8第17頁A面第2行「肆時」、「敢寧」和第7行「事充」等字都出現連屬,第4行「便未」兩字出現交叉,而殿本絕不連屬。

2.4、斷版不斷字

由於殿本版框、欄線與文字是分次印刷的,版框反覆使用,多有斷口,而附近的文字不隨著斷裂。如《方言注》卷3第8頁B面,「迭」字、「秋」字附近版框斷口,文字完整。翻刻本此頁都很完整,遇斷版時,一般版框、文字一起斷開。

2.5、壓線

殿本由於版框與文字是分次套印的,如果沒有對齊,文字就會壓住版框或欄線。如《方言注》卷3第8頁B面,《山谷內集詩注》卷1第1頁、《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第4頁A面。這本來是印刷人員的失誤,卻可用來鑒定版本。而翻刻本沒有這種情況。

2.6、版心或卷末有校對者

殿本校對分兩種情況,一是分頁校對,版心下方印「□□□校」字樣。殿本版框的版心無字,這幾個字是作為整個木條臨時嵌入的。一是分卷校對,該卷末頁末行下方印「臣□□□恭校」。只有雍正御選《悅心集》例外,版心、卷末都無校對者。福建本、江西本翻刻時,完全照搬,因此版心或卷末也有校對者,它們是在整塊版上刻的。

2.7、前配「御制題武英殿聚珍版十韻(有序)」

這是乾隆帝為武英殿聚珍版題的十韻詩,殿本每部書前都有,是預先刻好,裝訂時置於各書之前的,非活字擺印。而翻刻本一般沒有十韻詩。福建本偶爾會有,與殿本字體絕不相同,或者是書賈所加。

3、翻刻本的鑒定

翻刻本都模仿殿本,但由於刻書地、刻書時、刻書者不同,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別。

3.1、版心或卷尾有無校對者

福建、江西本在仿刻時,連校對者名字都一起刻上。浙江、江蘇、廣東本仿刻時重加校對,版心、卷末無校對者名字。殿本中的前4種刻本,都是半頁10行,行21字,無校對者,90翻刻本也改成半頁9行,行21字。江西本還加上了自己的校對者,如《魏鄭公諫續錄》,版心加刻「宋炳垣校」。

3.2、目錄或提要下有無「原本」二字

福建、江西、廣東本在目錄或提要首頁首行下端刻「武英殿聚珍版」,少數刻「武英殿聚珍板」,與殿本相同。浙江、江蘇本刻「武英殿聚珍版原本」。既刻「武英殿聚珍版」,又無校對者的,只有廣東本。當拿到一部《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時,首先可以判斷是否廣東本。還有一些書,如《敬齋古今》,雖也在目錄下題「武英殿聚珍版原本」,每行21字,左右雙邊,單魚尾,有書名頁,但半頁10行,不屬於《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掃葉山房刻本《舊五代史》、《東觀漢記》,目錄、提要、正文首頁首行下端都題「武英殿聚珍版原本」,半頁12行,行25字,白口,四周半邊,單魚尾,版心下端無校者,卻題「掃葉山房」。它們只是內容仿武英殿聚珍版,版式完全不同。

3.3、版框大小

殿本的4種刻本半頁10行,每行21字,版框較大,半頁高21cm,寬15cm;活字本高19cm左右,寬12.5cm左右。福建、江西本與殿本大小相近。廣東本略小,高約17.5cm,寬約11.5cm。浙江、江蘇本最小,高約13cm,寬約9cm,是翻刻本中的袖珍本。

3.4、字體

福建本是影刻本,字有大小,行列不齊,與殿本惟妙惟肖,但刻鋒畢露。江西本是仿刻本,也接近殿本,但刻工分工合作,又補版太多,常常一部書好幾種字體,前後懸殊。江蘇本、浙江本版框小,字體嬌小清秀,筆道纖細。廣東本筆粗墨濃,版框也寬,字間距小;偶爾也有字間距較大,墨色極深,極像活字的,但不像殿本的活字,翻閱整冊書,又有字體連屬現象。

3.5、刊刻記

福建、江西、廣東本都無刊刻記,江蘇、浙江本中很多附有刊記,遍載蘇州府、杭州府中督刊、校字承刊的官員、學生姓氏,這是鑒定翻刻本最有力的證據。

3.6、避諱字

福建、江西、廣東、江蘇本避康熙帝諱「玄」都是缺末筆,浙江本都改為「元」。如《直齋書錄解題》中的《太玄經》,浙江本作《太元經》。因江蘇、浙江本不是每篇都有刊刻記,利用這個諱字可以提供很大幫助。由於福建本刊刻時間很長,它和江西本一樣都經過修版,利用諱字還可以判斷刊刻年代。避道光帝諱「寧」、同治帝諱「淳」的,就是道光、同治年間修過版。如江西本中有同一冊書,前面避「淳」,後面又不避的。紙張較新,字體統一,又避「淳」的,就是光緒年間福建增刻本。廣東本光緒二十五年出全,所有「寧」、「淳」都避諱,非常嚴格。

3.7、參考《中國叢書綜錄》

《中國叢書綜錄》在《武英殿聚珍版書》的每一個子目下都註明有哪些版本,如殿本、福建本、廣東本、江西本、浙江本。因江蘇本數目不清,沒有列入。如果前5個版本都有,則一概不列。哪些是福建光緒二十年增刊,哪些有拾遺、附錄、總論、校勘記,《中國叢書綜錄》都有詳細記載。由於它是根據完整的叢書著錄的,比較可信。如《新唐書糾繆》20卷附校勘記2卷,只有福建光緒二十年增刊本、廣東本,其他版本可不用考慮,福建本與廣東本版式不同,比較好判斷,出版年代也確定了。《蒙齋集》20卷拾遺1卷,有殿本、江西本、福建本、廣東本,殿本、江西本均無拾遺。從內容方面,可以將江西本判定出來。此外,廣東本有書名頁,江蘇書局光緒十年(1884)開雕的《唐會要》有書名頁和牌記,其他版本都無書名頁。

如果本圖書館有整部叢書,最好用零種與叢書進行核對,這是鑒定《武英殿聚珍版叢書》零種最可靠的方法。首都圖書館藏有廣東本1套、江西本3套。如《拙軒集》有多處斷版,用以上方法判定是江西本,與江西本叢書對照,字體、版式相對,斷口比叢書小,可以證明是同一種版本,且印刷較早。《金淵集》也判定是江西本,與叢書本一對,發現開篇《御制題仇遠金淵集》字體不同,卷1第1頁相同,第2頁又不同,後面則完全相同。此書有斷版,斷口比叢書本小,而不同的兩頁,叢書本沒有斷口,字跡清楚,原來這兩頁是補版。《白虎通義》從版式上判斷是廣東本,因字體粗黑,極似木活字,未免懷疑,與廣東本叢書一對,完全相同,疑慮頓消。

殿本、福建本、浙江本、江西本、廣東本合起來有509種,江蘇本按20種算,共有529種。殿本當初印刷300部,翻刻本一再修版,印數應在殿本之上。而目前全國整套保存的並不多,散佚的零種至少有數萬種。釐清這些零種的出版地、出版時間,是古籍普查的基本要求,也是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姜德明.略論武英殿聚珍版書[J].圖書館學刊,1988(2)

[2]曹紅軍.《武英殿聚珍版叢書》源流考[J].江蘇圖書館學報,1997(2)

[3]周蓉.淺談武英殿聚珍版叢書的異同[J].圖書館論壇,1998(2)

[4]張宗茹.論清代武英殿聚珍版印書之鑒定[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

[5]陳東輝.清代韓籍華人金簡對《四庫全書》的重要貢獻[J].北京圖書館館刊,1999(3)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關注古籍網拍、了解市場價格!網拍是低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讀《千頃堂書目》別集類札記
晴耕雨讀的智慧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