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千年古道情系鄉愁 溫暖賀州開拓「幸福發展路」

千年古道情系鄉愁 溫暖賀州開拓「幸福發展路」

你還記得在《魅力中國城》首輪競演首期節目中那座神秘的「長壽之城」嗎?你還記得那片茶香滿溢、人傑地靈的土地上,百歲高壽老人五世同堂、其樂融融的畫面嗎?你還記得瑤族「長壽簸箕宴」上獨特的風情美食和當地人熱情、淳樸的笑容嗎?——上周日,曾令人眼前一亮的賀州登上《魅力中國城》第二輪競演的舞台,它傳承千年、聞名世界的「非遺」文化符號,它從悠久歷史中所沉澱的,溫和、包容的城市氣質,以及平凡的「城中人」們,淳樸、真誠,對陌生人給予的溫暖奉獻,令全場觀眾為之動容。

千年文史源遠流長

非遺「瑤綉」別具匠心 瀟賀古道見證賀州「開拓之路」

提到賀州,你一定能聯想到「長壽」二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裡除了是著名的「長壽之城」,更擁有厚重多彩的文化符號和源遠流長的人文歷史。「賀州赫赫有名的『瑤綉』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瑰寶之一,堪稱『行走的瑤族文字』;連接海上絲綢之路、促進先進文化和生產技術不斷南傳的千年古道——瀟賀古道穿越而過,見證著咱們賀州從古至今乃至未來的包容與發展。」二度登上《魅力中國城》舞台,廣西省賀州市委副書記鍾得志顯得信心滿滿,「咱們賀州人們更是樸實真誠、熱情好客,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央視平台,向全國觀眾展現我們城市不斷發展的開拓之路、幸福之路!

瑤綉迄今有1900多年的歷史,是我們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是瑤族「行走的」活文字,是瑤族文化的重要體現;瑤綉有四大工藝:編、織、綉、染,其中,以「瑤染」最具特色。「瑤染所需染料系天然植物提取製成,非常健康、環保,但也珍貴,因而千百年來瑤族服飾都只有5種顏色,就現在來說,五色瑤染已不足以展現出瑤繡的多彩。」話鋒一轉,鍾書記面露喜色,「但在咱們瑤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李冬梅老師和她的兒子手中,如今的瑤染,已可以染出多達55種顏色!」

節目現場,剛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便即刻回到家鄉,同母親一起研究如何傳承創新「瑤染」技藝的「城歸」學子李科面向全國觀眾,分享了自己和母親與瑤染結緣的回憶。李科講述,2016年有位聯合國專家來到賀州考察,無意間發現了祖母傳下來的一塊草木染織的布料,於是我們便萌生了通過草木染的方式將這塊布料顏色復原的想法,經過不斷實驗,瑤染的顏色也越來越豐富。此外,李科還現場透露了幾個關於瑤染技藝的「小秘密」:用一種特殊植物染成的焦黃色布料,可以去蟎蟲;而我們熟悉的板藍根,則可以染出沉穩的「中國藍」;這讓賀州戰隊成員胡夏倍感新奇,「這些看似平凡的植物能在我們瑤族人手裡產生如此美妙的變化,這真太神奇了!老人傳下來的東西,就應該傳承下去!」胡夏感嘆道。

瑤綉工藝獨特的文化魅力,彰顯著賀州瑤族人千百年來的智慧;「如今,瑤綉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鍾書記驕傲地介紹道,「這真是瑤族人民的驕傲!是我們賀州的一絕!」

除了瑤綉外,賀州還有一條聞名世界的千年古道——瀟賀古道。俗話說,瀟賀古道,眉壽輩出,長壽之鄉,舉世聞名。千百年來,無數英雄豪傑、文人墨客在這條古道上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傳奇故事:漢武帝在這結束了南越割據,岳飛在這征剿流寇,周敦頤在這詠蓮,徐霞客在這流連……瀟賀古道開鑿孕育了嶺南文明,連接了古代古代絲綢之路,與此同時,它也成為了一條風雲會聚文明開拓之路。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賀州,在這條千年古道的見證之下,不僅以得天獨厚的山水自然資源逐步發展文旅產業,更成為了當地百姓們用心守護的幸福、溫暖的家鄉。

「幸福之路」情系鄉愁

羊角山服務站志願者「本色出演」真情奉獻感動全場

瀟賀古道不僅是一條歷史文明的「開拓之路」,更累積了賀州人世世代代的鄉愁。時至今日,許多背井離鄉,去往珠三角沿海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人們,依然需要通過這條瀟賀古道回家。據統計,每年途經賀州羊角山服務站回家過年的人就有 40 多萬。上周日晚,賀州戰隊成員、電視主持人柯豆與一群來自賀州羊角山服務站的志願者代表們,就以淳樸、真實的「本色演出」將這條古道上年復一年不斷上演著的真實片段搬上了《魅力中國城》舞台。

他,叫潘紹明,人稱「薑湯哥」,是羊角山服務站的站長。每年年關,他每天都會為免費為路人熬上十幾鍋薑湯解寒,一熬就是5年。冬天水涼刺骨,手上的凍瘡裂口,他卻堅持要自己洗姜、搓姜,他說,「我就希望他們每天回賀州的時候都能喝上我的薑湯,平安回家!」

他,「口袋哥」,一位名叫黎琨的賀州普通交警。為了幫助路過的行人送去方便,6年來,他在巡邏山區工作時,總是將扳手、繩索、綁帶等工具每天掛在身上;在他心中,不管回家的路有多麼遙遠,安全才是離家最近的距離。

他,鄧權「鄧經理」,在服務站中,為了更好幫助他人,他放棄了年終銷售旺期,連續8年每年都會加入到志願者行列;他說,「保證摩託大軍安全返鄉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還有摩託大軍返鄉的一天,我就會堅守在崗,用我們的愛心溫暖他們,回家的路!」

還有一位土生土長的賀州妹子「春滿姐」李思音,為了給更多的返鄉人們帶去歌聲,她在服務站上搭建臨時舞台,為大家獻上了一台又一台溫暖人心的「春晚」,這一唱就是7年。

愛無分大小,奉獻即是美,台上演繹有限,真情付出無垠。賀州志願者們所展現的只是現實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卻令全場觀眾掌聲如雲,感動不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條「鄉愁之路」也成了如今的「幸福之路」;天塹變通途,摩托變汽車,回鄉團圓的人們有了更多出行方式的選擇。「現在的賀州交通非常便利,既有高鐵通達,高速公路也縱橫交錯。」鍾書記臉上寫滿堅定,「但我相信,賀州人舍小家顧大家,用愛守護他人的回家之路,盡孝之路,那一份撲面而來的古道熱腸,已經融入了我們的城市,融入了賀州人的血脈,我們將永遠堅守!」

從秦時金戈鐵馬的開創統一,到如今溫情暖暖的守護孝心,這座「長壽之城」中的人們,所堅持的初心一直沒變:他們在平凡的生活中,以點滴星火匯燃起這條千年古道上的溫暖之光,讓每一位回家的人感受到內心的熱流和幸福,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團圓,守護他人回家的路。而今的賀州,高鐵直達、東融步伐持續發力,全面融入了粵港澳大灣區。瀟賀古道,更由溫暖、守護的「幸福之路」,成為了未來新時代下賀州城市建設的發展之路;古道熱腸、至孝守護的古道精神,也成了賀州人世世代代傳承的城市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2018中國國際少兒模特影視大賽新鄉賽區啟動
專訪趙璞玲:《春江花月》是我全新的戰場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