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怎麼抓虱子就怎麼打游擊戰,毛主席妙語為眾將傳道解惑

怎麼抓虱子就怎麼打游擊戰,毛主席妙語為眾將傳道解惑

原標題:怎麼抓虱子就怎麼打游擊戰,毛主席妙語為眾將傳道解惑


粟裕大將曾動情地說:「我跟隨毛主席、朱德同志學習打仗所得到的最深刻的體會,是戰爭有它自己的規律,克敵制勝的辦法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和戰爭的內在規律去尋找。我學到的這些道理,使我終生受益。」的確,毛主席博學多才,在他麾下,將星雲集。那些日後成為開國元勛的將帥們,無不是在跟隨毛主席參加戰爭的實踐中,或是在聆聽毛主席的教誨中,或是在研讀毛主席的電報指示中,悟出了帶兵打仗、巧用戰術的真諦的。這裡,我們將向讀者介紹毛主席為眾將「傳道」「解惑」講戰術的幾件往事。


一個例子,陳士榘心明眼亮


1927年12月,工農革命軍因敵重兵反撲而被迫撤出茶陵縣城。當時,我軍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敵人強我數十倍,這仗怎麼打法,一時間誰也找不到答案;就連一些從正規軍事學校出來的幹部,也失去了信心。因而部隊情緒極為低落,不斷出現逃跑、叛變等情況。


毛主席為眾將傳道解惑


就在大家都處於不知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毛主席及時準確地提出了打殲滅戰的戰術思想。為了使他的這一正確思想深入人心,得到認可,毛主席經常親自深入到戰士們中間宣傳解說,憑著他超人的智慧,把打殲滅戰的戰術思想描繪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


這一天,毛主席又親自來到了陳士榘所在的連隊。他並沒有直接把談話引入正題,而是親切地對圍攏在身邊的指戰員說:「你們抓虱子,是怎麼個抓法?」


聽毛委員這麼一問,大家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一邊哈哈大笑著,一邊回答說:「用手抓唄!」


聽了大家的回答,毛主席繼續問道:「如果你身上有5個虱子,又是怎麼個抓法呢?」


陳士榘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都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時,有一個戰士說道:「如果有5個虱子的話,那就得一個一個抓啦!」


「對呀,對呀!」聽了那位戰士的回答,毛主席滿意地說:「你要是5個虱子同時抓,那恐怕就連一個也抓不著嘍!」


說著說著,毛主席把談話引入了正題,開始給陳士榘等人講要打勝仗必須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道理。他一邊做著手勢,一邊說道:「5個指頭不能同時抓5個虱子,必須收攏手指,一個一個地抓,才能抓得到。當前,我們打仗也是這個道理,現在敵人比我們強大,人家100人,我們才10個人,這是根本無法打勝仗的!不過,只要我們的戰術對頭,10個人也能打贏他100人。你們信不信呀?」


「那怎麼打得贏啊?」陳士榘將信將疑地問。


毛主席擺了擺手,繼續說道:「當然是可以打得贏的,你們莫要著急,其實這裡的道理很簡單,與抓虱子沒有什麼兩樣。如果我們10個人同時打他100人,自然打不贏,但我們10個人打他兩三個人就沒有問題了。一次打掉他兩個,兩次就打掉他4個,10次就是20個。照這樣打下去,他這100人不就很快會被我們這10個人消滅了嗎!」頓了頓,毛主席提高了聲音:「這就叫戰略上以少勝多,戰術上以多勝少!」


毛主席的戰術思想使得紅軍多次轉危為安


「毛委員講得太好了!」「原來真有打得贏的辦法啊!」毛主席短短數語,聽來簡單,道理卻極為深刻,陳士榘等人頓時覺得眼前一亮、茅塞頓開,幾乎同時發出了會心的讚歎。


此後,在戰爭實踐中,陳士榘把毛主席打殲滅戰的戰術思想運用得越來越純熟,不僅參與或直接導演了諸如平型關大捷、洛陽戰役、豫東戰役、淮海大戰等一幕幕永垂史冊的戰爭活劇,而且還依靠這些輝煌的戰績,把自己的名字寫入了名將的行列。


一番「三國」,王震領悟頗多


1934年1月,中華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王震作為湘贛蘇區代表團黨支部書記出席了大會。當然,他這次來瑞金,還有著向中央彙報湘贛蘇區軍事工作,討論湘贛蘇區第五次反「圍剿」的作戰方針問題的任務。


此時,王震的心情是相當沉重的。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中共臨時中央和李德繼續推行軍事冒險主義,強令紅軍「禦敵於國門之外」,以單純防禦路線代替積極防禦路線,以陣地戰、堡壘戰代替運動戰,完全拋棄了毛主席在實踐中給紅軍制定的一整套戰略思想和軍事原則,結果使紅軍很快陷入被動地位。湘贛蘇區的情況也是十分令人擔憂的,紅六軍團根據中革軍委的命令,在永新、寧岡、茶陵地區與敵西路軍第一縱隊主力決戰,不僅沒有消滅敵人,反而還消耗和疲憊了自己。


這一天,來聽王震彙報的人還真不少,當然,有發言權的只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王震注意到,毛主席並不在座。在彙報時,王震沉重的心情很自然地流露了出來,他指出:這次進攻湘贛蘇區的敵人多達10萬之眾,而湘贛紅軍的兵力卻只有1萬多人,敵人兵力強於我10倍。面對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以及前一時期作戰被動的教訓,我們打算依然貫徹「敵進我退、敵疲我打、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充分依靠湘贛蘇區軍民的力量,誘敵深入,運用運動戰和游擊戰分散敵人兵力,相對地集中我軍兵力,一股股地消滅敵人,從而逐步改變敵我力量的對比。


然而,王震的正確意見卻遭到了李德和博古等人的嘲笑,因為他們當時一心想的還是要完成一省數省的首先勝利。


彙報會不歡而散,王震的心情愈加沉重,他多麼希望能見見毛主席,聽聽他的指示啊!恰在此時,毛主席派人找他王震來了。

見面以後,毛主席首先認真地看了王震準備的給中央的彙報材料,然後,又關切地詢問了領導同志們對他彙報的態度和所做的指示。


王震顯得有些激動:「李德等人講的意見倒是不少,而中心意思卻只有一個,就是短促突擊,以堡壘政策反對堡壘政策。」



三國演義中有大量的戰術戰略思想


聽了王震的話,毛主席皺起了眉頭:「堡壘對堡壘!敵人有多少人,多少槍?你們有多少人,多少槍?堡壘對堡壘你們擺得滿嗎?」


「是啊!敵人兵多槍多,如果和他們兵將相對,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佔到一點優勢的!」王震急切地說。


沉默,一陣長時間的沉默!


毛主席突然問王震道:「你看過《三國》這部書嗎?」


王震一時不知毛主席是何用意,便如實地回答說:「沒有看過,不過三英戰呂布、出師表等故事還是聽說過一些的。」


頓了頓,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這部書是值得好好讀一讀的!《三國》中,多處講到偷襲、打埋伏,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你們是不是先給敵人打圈子,牽著他的鼻子轉,等他疲勞了,再設法消滅他的有生力量。消滅他的辦法,可以不可以用偷襲、打埋伏,截擊敵人的行軍縱隊,找他的腰部或尾部打?還是要用那個『十六字訣』,千萬不能硬攻!尤其是北方軍隊善守,他們做工事,你們便不要打他了,只有這樣,你們才能保住一整塊地盤,為紅十七師返回湘贛蘇區準備個立腳之地。」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煙後繼續道,「不過,有人批評我說,打埋伏是三國主義路線。我說《三國》在青少年時期看過,多年來沒有再看了,但印象還很深便是了。我的這番話,你回去可如實轉達給弼時同志,其他無關的同志,就不要講嘍!」

王震認真地聽著毛主席的講話,他感到心頭頓時亮了起來。見毛主席把話講完了,他問道:「那李德、博古同志講的堡壘對堡壘怎麼辦?」


毛主席當即嚴肅地說:「當然也要轉達,我講的是個人的意見,他們是代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意見。」


毛主席這種堅定的黨性和原則性,使王震更加深了對他的敬意。


王震在瑞金再也呆不住了,因為他知道湘贛蘇區的軍民在等待著他,任弼時等革命戰友們在期盼著他!他要立即把毛主席的「三國戰術」告訴他們,他要把毛主席的「三國戰術」轉變為湘贛蘇區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儘管他也知道,這樣做會遇到多麼大的阻力,會冒怎樣的風險。



王震上將


一個「擠」字,許光達心領神會


1942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進入到了相持階段。恰在這一年,黨中央和毛主席批准了許光達的請求,派他到自然條件艱苦、對敵鬥爭激烈的晉西北抗日前線工作,職務是晉綏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獨立第二旅旅長。


許光達所要到任的第二軍分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面臨黃河,與黨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隔河相望,東南緊靠晉冀魯豫。這裡既是晉冀魯豫通往延安的樞紐,又是黨中央與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相聯繫的唯一通道,同時,又是保衛延安的重要屏障。所以,敵人對這一地區也非常重視,不斷進行「掃蕩」和「蠶食」,結果使得原來的游擊區變成了敵占區,使得原來的解放區變成了游擊區。


此次赴任晉西北,許光達深知責任重大,他感到這既是對自己的一次考驗,也在一定意義上說明了黨中央和毛主席對自己的充分信任。他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重託!

在奔赴晉西北的路上,許光達心裡不斷思考著毛主席對晉綏軍區工作的指示:晉綏地區要發動群眾,搞民兵,搞武裝工作隊,「把敵人擠出去」,晉綏軍民必須振奮民心、軍心,向敵人採取積極政策,否則,根據地再縮小,前途更糟!


到任以後,許光達了解了當時第二軍分區的情況後,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精神,很快提出了第二軍分區四項主要工作任務。即:一是針對敵人「蠶食」猖獗,我們必須派出得力幹部深入敵後開展反「蠶食」的鬥爭;二是對河西的國民黨部隊的統一戰線工作要加強,以改善同友軍的關係,使我們無後顧之憂;三是要發展生產,自力更生;四是要開展練兵運動,以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在分區團以上幹部會上,許光達傳達了毛主席關於晉綏軍區工作的指示,講明了分區當前的主要任務。最後,他又語重心長地說道:「同志們,毛主席不提把敵人『打』出去或是『趕』出去,而偏偏提『擠』出去,這個『擠』字可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毛主席曾一再告誡我們,抗日戰爭是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犬牙交錯的戰爭,所以,我們擠敵人也就要從各個方面去擠。這個『擠』字,既是對敵鬥爭的方針,也是對敵鬥爭的方法,不僅要靠軍隊,尤其要發動群眾。」


經許光達這麼一提示,會場氣氛立刻活躍了起來,大家紛紛發言,表示擁護毛主席提出的「擠」出去的方針,並最終確定了第二軍分區「擠」敵人的辦法。即:第一,包圍孤立敵人的據點,造成敵人的困難,迫其撤出;第二,伺機進攻並佔領之;第三,必要時策動偽軍反正,裡應外合佔領之;第四,形勢需要,條件可能時,集中兵力襲占之。


此後,許光達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成功地指揮了第二軍分區的反「掃蕩」、反「蠶食」鬥爭,逐步把敵人「擠」了出去,鞏固、擴大了根據地,發展了生產,壯大了武裝力量。不僅使得第二軍分區的抗日形勢發展得紅紅火火,而且還對屏障陝甘寧根據地,保證黨中央和敵後各抗日根據地的聯繫暢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刊載於《軍事文摘》雜誌。作者:馬宏驕。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轉自《軍事文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文摘》 的精彩文章:

戰爭中的美國海軍軍犬
主導二戰太平洋系列戰爭,重創了日本,沉默的勇士,盡顯將軍本色

TAG:《軍事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