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水鏡先生見到劉備後,為何不舉薦侄子司馬懿?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水鏡先生見到劉備後,為何不舉薦侄子司馬懿?說出來你可別不信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出現了多少的朝代更迭。就在朝代更迭之中,自然就造成了亂世的局面。而自古亂世才能出英雄,在亂世之中,一個人才能真正地被激發,才有了用武之地。

縱觀歷史上,若論哪個朝代出的能人最多,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三國時期。也就是在這個群雄爭霸的時代里,最終有3個政權脫穎而出,它們分別是魏、蜀、吳,正是因為這3個政權的三足鼎立之勢,才有了三國。

而在三國之中,勢力最弱的一方,自然就屬劉備了。劉備的早年的創業經歷十分坎坷,他的前半生可以說是顛沛流離。而他真正開啟人生的轉折點就是「三顧茅廬」,迎接諸葛亮出山之後。劉備之所以能得知諸葛亮這位大才,而且收為己用,其實離不開這個人的幫忙。這個人就是東漢末年的隱士司馬徽,人稱「水鏡先生」。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來到荊州各地遍訪名士,並親自拜見了司馬徽。劉備十分謙虛地和司馬徽談論著天下時勢,司馬徽也看出了劉備是個仁德之人,將來也是能有所作為,而且還是個仁德之君。要是他能當上統治者,那麼將是萬民之福。而且又見到劉備態度如此誠懇,求賢若渴,便向他舉薦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位有名的隱士。

劉備則對這位隱士十分信服,之後就譜寫出了「三顧茅廬」,虛心求賢的佳話,而且後來他也得到了另外一位名士龐統的相助。但是劉備得到了兩位名士,最終卻還是沒能得到天下。我們也知道,三國最後都落入到了司馬懿的手裡,司馬懿成了三國中最大的贏家。

那麼,我們不禁會問,司馬懿要是能為劉備所用,格局是不是又不一樣了。而司馬徽當初期盼著劉備能得天下,引領萬民走出水深火熱的境遇。可他為何不向劉備舉薦同宗里的侄子司馬懿呢?說出原因後你可別不信。

首先,水鏡先生這樣做是為了劉備好。因為他深知司馬懿的為人,那就是有「虎狼之心」,沒有謀略和實力的人是震懾不住他的。而當時的劉備又是寄人籬下,猶如喪家之犬一般討著生活,又拿什麼來駕馭司馬懿呢?

相反,諸葛亮和龐統2位名士,他們不僅有著雄才大略,而且也是忠實愛主之人,絕不會做背叛主公之事。而劉備得到了他們,自然就能很好地駕馭著他們。所以,他這樣做就是為了劉備著想。

其次,水鏡先生有私心,要給自己留一手。因為他知道司馬懿不是一個甘願屈居人下之人,日後必然能有一番作為。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能舉薦出司馬懿的,除非遇到不一樣的時勢,他就會拿出司馬懿這張王牌。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在其轄區內的水鏡先生自然也被曹操擒獲。曹操是出來名的愛惜人才,得到水鏡先生之後,自然是對其好心招待一番。水鏡先生頗為感動,但是他不會給曹操賣命。因為他知道,曹操是個有實力的梟雄。就在臨終前他就搬出了司馬懿這張王牌,舉薦給了曹操。

他的用意很簡單,一來他看出了曹操的實力,要是曹操得了天下,估計萬民有苦頭吃了。二來他想到了讓司馬懿這個人日後顛覆他的政權,好讓司馬家族出了個人物也是挺好的。

果然在水鏡先生死了40多年後,司馬懿在公元249年,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將曹魏政權的勢力奪取到了司馬家的手中。從此,為司馬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他的孫子司馬炎更是直接登基稱帝,建立了晉朝,司馬懿也成了三國中最大的人生贏家。

由此可見,無論我們身處何時,都要有一雙能夠看透世事的眼光是很關鍵的。對於水鏡先生的眼光,你有什麼要說的嗎?

註:圖片來源於網路,與本人和本文無關,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北歷史印記 的精彩文章:

蘇軾生平最絕七言詩,堪稱史上最牛迴文詩,56個字順讀倒讀都一樣
皇帝宴請眾臣,一臣子喝醉跑到皇帝跟前,撫摸著龍床說:太可惜了

TAG:南北歷史印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