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昊:荷蘭國立博物館藝術泛舟

李昊:荷蘭國立博物館藝術泛舟

原標題:李昊:荷蘭國立博物館藝術泛舟


作者簡介:李昊,廣州人,美國華盛頓大學藝術史專業在讀學生。喜愛研究世界各地的藝術、文化。


作者圖


荷蘭國立博物館藝術泛舟


李昊


圖1 *維基百科*


在荷蘭一千多座博物館中,最負盛名及最具觀賞價值的,非荷蘭國立博物館(Het Rijksmuseum Amsterdam)莫屬。圖1


始建於1800年,國立博物館的前身國家畫廊(NationaleKunst-Galerij)在海牙成立。歷經了數次的遷移和重建,現在的荷蘭國立博物館位於阿姆斯特丹城市心臟地區,由荷蘭著名建築師皮埃爾·庫貝(PierreCuypers)設計,並於1885年對公眾開放。庫貝設計的這座規模龐大的哥特式和文藝復興式混合建築,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駐足觀賞。



圖2


博物館內部由兩個正方形的區域組成,各區域正中心上空有一巨大的天井。圖2


目前荷蘭國立博物館在其100萬件藏品中,僅僅展示了8000件。藏品範圍包括且不止於歐洲各個時代風格的油畫,歐洲文藝復興至近代的銀器,航海時期的戰艦模型及兵器,小規模的亞洲藝術品,荷蘭黃金時代的出口商品,等等。其中,最吸引遊人的非荷蘭黃金時代繪畫莫屬了。荷蘭黃金時代(Dutch Golden Age)指的是約在公元17世紀時的荷蘭。當時的貿易、科學與藝術等方面獲得了全世界的讚揚,被視為荷蘭的巔峰時期。


儘管荷蘭黃金時期的繪畫屬於當時歐洲最風靡的巴洛克風格,但是荷蘭畫家們的畫作缺少了一種傳統的巴洛克式的理想主義,反而更貼近於早期荷蘭繪畫的畫風—更貼近於現實主義。從1620年到1672年荷法戰爭,這期間是荷蘭藝術的蓬勃期,大量的繪畫作品被井噴式的創作出來,使荷蘭繪畫在數量與質量上達到巔峰。


圖3 *維基百科*


倫勃朗(Rembrandtvan Rijn,1606-1669),被荷蘭人評為荷蘭史上最偉大的畫家,他的著作無疑是國立博物館的重中之重。其中三樓的榮譽廳,便是為倫勃朗的《夜巡》量身設計的。圖3


《夜巡》(TheNight Watch)創作於1642年,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委拉斯開茲的《宮娥》並稱為世界三大名畫。這幅畫是阿姆斯特丹射手連隊集體合資請倫勃朗為他們畫的一幅群畫,描繪了射手連隊整裝待發的情景。值得一提的是,此畫原名為《隊長弗朗西斯與民兵隊》;由於長期放置在市政廳爐火邊上,畫上鋪了厚厚一層暗灰的塵粉,使原本白天的情景變成了黑夜,《夜巡》也因此而得名。



圖4


《夜巡》有至少三個顯著特點使其藝術價值與水平遠高於同時期作品。其一,《夜巡》宏大的規模(363cm X 437 cm)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由於尺寸過大無法放入市政廳,《夜巡》在1715年轉移時被裁剪了。以下是根據18世紀複製品推斷的原畫大小;倫勃朗當初煞費苦心製造的平衡感也隨著剪裁而被破壞了。圖4



圖5


其二,即是倫勃朗著名的繪畫光與影的技巧和畫里人物栩栩如生的動作。倫勃朗式用光,是指依靠強烈的測光照明使被畫者臉部任意一側呈現出倒三角的亮區。如果將弗朗西斯隊長的臉部放大,觀賞者可以看到隊長臉部被陰影一分為二,兩側看上去各不相同,使整個肖像更加立體真實且突出了每副面孔上的微妙之處。時至今日,倫勃朗式用光技術仍然在攝影與繪畫上廣泛的使用。圖5


6



圖6、圖7


除了每個人物面部的處理,倫勃朗將每個陰影、細節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回到弗朗西斯隊長,他的左手與右腳微向前伸展,陰影巧妙地呈現在副隊長身上,彷彿下一秒變要躍出畫面向觀眾走來。隊長右側的火槍手正在擦拭著槍口,隊伍整裝待發的緊迫感躍然紙上。圖6、圖7


其三,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夜巡》打破了傳統寫實主義的群像布局。《夜巡》本是一幅由16個民兵隊員(能請得起倫勃朗的在當時算是有錢人了)合資的畫像,每人各付100荷蘭盾;然而倫勃朗別出心裁,營造出一個舞台劇似的場景。除了16個出資人外,倫勃朗增加了18個「群眾演員」,一共34位角色出現在《夜巡》中。要知道,在400年前的傳統荷蘭社會,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沒有很明顯的上下級之分:



圖8 *維基百科*



圖9 *維基百科*


弗林克(GovertFlinck,倫勃朗早期的競爭者)的《阿姆斯特丹議員》與弗蘭斯·哈爾斯(FransHals,與倫勃朗並稱為荷蘭黃金時期三大家)的《聖·哈德里安城市守衛隊》。每個軍官所佔的比例都是相同的,而且排位上沒有明顯的差別。圖8、圖9*維基百科*

所以,當16個隊員每人出資相同的情況下,他們不高興了:為什麼隊長和副隊長能在聚光燈下,而我們卻躲在黑暗的角落?為什麼18個「群演」不出錢也能被畫上去,而我們給了錢卻在畫中毫不起眼?於是僱主們開始惡意的攻擊倫勃朗;更有詩人翁德爾因為妒嫉倫勃朗的才華,聲稱他的畫是「矯揉造作的幽暗的畫作」。倫勃朗的名聲地位從此一落千丈,整個城市都對他充滿嘲笑,他貧困潦倒的後半生也因《夜巡》開始。


關於倫勃朗為什麼做這麼一幅驚世駭俗的畫說法不一。我個人認為倫勃朗是被他妻子的離世所打擊,決心要打破當時藝術界的格局。1642年,倫勃朗剛接手《夜巡》不久,他的妻子薩斯基亞便因病去世了。如果您仔細欣賞《夜巡》,會注意到畫的中心,有一個小女孩驚慌失措的暴露在聚光燈下,站在隊員們當中。有人說女孩是整個連隊的吉祥物,但是女孩和她身上倒掛的母雞,讓我聯想到倫勃朗作畫當時的悲痛心情。倒掛的母雞象徵著死亡,而女孩在畫中佔據的這一席中心位置則很好的諷刺了當時整個社會的死板刻薄。倫勃朗之後受到的不公待遇也充分證實了荷蘭原社會風氣的不妥。


除了《夜巡》,荷蘭國立博物館還藏著上百幅倫勃朗的作品。圖10、圖11、圖12



圖10《耶利米悲痛耶路撒冷的破壞》倫勃朗1630


Jeremiah Lamenting the Destruction of Jerusalem


*維基百科*



圖11 《猶太新娘》倫勃朗1667


The Jewish Bride

*維基百科*



圖12


《瑪瑞亞·翠普肖像》倫勃朗1639


Portrait of Maria Trip


*維基百科*


最後一幅倫勃朗22歲時的自畫像,致敬這位被傳統社會所迫害的偉大藝術家。從畫中倫勃朗半遮掩的眼睛和蓬亂的頭髮,可以看出這位年輕藝術家思想與創作上的不羈、自由、豪放。為了完成一幅心目中的理想作品(《夜巡》),倫勃朗放棄了所有功名利祿,這是一種值得尊敬的、偉大的、為藝術犧牲的精神。圖13



圖13《自畫像》倫勃朗1628


Self-Portrait with Disheveled Hair

*維基百科*


除了倫勃朗,荷蘭黃金時代湧現出大量的傑出畫家。揚·維米爾(JohannesVermeer,1632-1675),與倫勃朗、哈爾斯並稱為荷蘭三大畫家。維米爾極善於觀察,他的畫都十分精美仔細,一年下來通常只能畫不到十幅作品。加之為了維持生計,維米爾出售了許多他的畫作,目前世上已知公認的維米爾作品只有35幅。維米爾的畫絕大部分取材於日常生活,並創作於他在荷蘭代爾夫特的畫室及城市街道或河岸。


雖然維米爾留下的畫不多,但每一幅都極其精美震撼。維米爾用點彩法表現明亮閃爍的光斑,在畫面上產生了明暗和虛實的奇妙效果。除了溫和有質感的色彩外,維米爾成功的捕抓住畫面被記錄的一霎那,他畫下人物的表情動作無一不是唯妙唯俏,使觀賞者能提前預料到畫後五秒內要發生的事情。



圖14 *維基百科*


他的代表作《帶珍珠耳環的少女》,被譽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現藏於荷蘭海牙的莫里茨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值得一提的是,少女並不是一個真實的肖像,而是一個維米爾臆造出來的人物。圖14


現藏於荷蘭國立博物館的著作有: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



圖15《擠奶女工》維米爾1660


The Milkmaid

*維基百科*


靜與動的完美結合在這幅畫中體現得淋漓精緻:屋內的靜物放置得井井有序,緩緩從窗戶灑進的陽光襯托出一種安逸的氣氛;而倒奶工人手臂上細微的肌肉變化,和正在傾倒的牛奶,是流動的。維米爾把畫中的動靜平衡掌握到了極致。圖15



圖16


《小巷》維米爾1657-1658


The Little Street


*維基百科*



圖17


《情書》維米爾1666

The Love Letter


*維基百科*



圖18


《冬日滑冰圖》Hendrick Avercamp1608


Winter Landscape with Ice Skaters


*維基百科*


荷蘭傳統風景畫畫家亨德里克的這幅畫,有著「荷蘭清明上河圖」的美稱。小小的一幅畫,充分描繪出十七世紀初荷蘭的社會景象:富人們在街上溜冰玩耍,窮人在艱難的工作維持生活;遠處的教堂籠罩在特殊的陰影當中,顯得格外冷清。



圖19

《儲備豐富的廚房》Joachim Bueckelaer1566


TheWell-stocked Kitchen


*維基百科*


弗蘭德畫家巴克萊爾這幅充滿暗示性的畫作,以16世紀荷蘭十分流行的宗教為題材,是館內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畫的前景是堆積成山的食物、美酒、僕人和醉漢,而畫的背景用的則是與前景形成鮮明對比的灰暗色彩:講述的是耶穌在瑪麗和瑪莎家傳教的故事。這讓觀看者深刻的感受到宗教的力量,能將俗世誘惑拒於門外的力量。


除了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的著作外,荷蘭國立博物館還藏著大量的東印度洋公司瓷器、貴族銀器、亞洲雕塑、等等。


精美的文藝復興時期金銀器皿。圖20、圖21



圖20



圖21


蓮花手觀音。圖22



圖22蓮花手觀音


c.1100-1200/銅鎏金


宋代木質觀音 圖23



圖23宋代木質觀音,c.1100-1200


耶穌救世主,大理石 圖24



圖24 耶穌救世主,大理石


Christ as Savior, Giovanni BattistaCaccini, 1598


克什米爾石雕 圖25



圖25克什米爾石雕


c.800-900/青石


館內還藏著大量文物見證荷蘭黃金時代的輝煌。譬如,荷蘭東印度洋公司的外銷瓷、荷法戰爭所用的槍支火炮、眾多大師的手稿;更有荷蘭天主教會的宗教信物、各種青銅雕塑、印象派大師(如梵高、莫奈、伊羅生)的少量作品…


總而言之,參觀荷蘭國立博物館是了解荷蘭藝術史的不二之選。從文藝復興到近代,國立博物館藏都是荷蘭境內最精美、最集中的博物館。其中荷蘭黃金時代的油畫佔主導地位,輔之以荷蘭本地各時代的著名畫家的名作、帶有荷蘭本土色彩的瓷器與金銀器皿、航海時代的槍炮船模、宗教信仰的各類版畫石雕…由於版幅原因,在這裡就不和各位一一嘮嗑了;寫的不盡人意的地方,望大家海涵!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藝會 的精彩文章:

開國內傳統冷兵器展覽先河:《紫電安邦—歷代武備文物特展》
楊永德捐贈南越王墓葬博物館瓷枕下篇

TAG:樂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