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寫中國故事獲諾貝爾獎,卻因「辱華」被拒簽,含恨而終,但布希因為她愛上了中國

她寫中國故事獲諾貝爾獎,卻因「辱華」被拒簽,含恨而終,但布希因為她愛上了中國

賽珍珠,或許你沒聽過她的名字?

她是美國人,她又說她是中國人,她是一個以中文為母語的女作家。

她深愛著中國,譯著了70餘部有關中國的作品,臨老想再回來看一看這片土地卻被中國拒簽。

她是唯一同時獲得普利策獎與諾貝爾獎的女作家,還是目前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但卻不怎麼招巴金、魯迅等人的待見,上世紀六十年代,還被定義為「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急先鋒」。

她挖掘了林語堂這顆文壇之星,到後卻與其鬧翻。她被傳與徐志摩歷了一段刻骨銘心,卻撲朔迷離無從考證。

在所有影響美中兩國文化史的人物里,賽珍珠是最令人矚目也最受爭議的一個,同時也是被人們研究追憶得最少的一個。

也許,你該聽聽她的一生。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1973年),直譯珀爾·巴克,美國作家。出生4個月後即隨傳教士雙親來華,從此結下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她從未向中國輸出西方教義,反而向西方重新描繪中國,正因為她的文字,西方開始重新認識中國。

從小賽珍珠的父母就教育她「中國人和我們是平等的」,認為中國文化「是值得尊重和學習的」。她的童年與中國孩子別無二致,從小講漢語,穿中式罩衫和布鞋,吃中國食物,和一幫中國小朋友玩。她纏著保姆王阿媽講龍王鬼怪的傳說,稍大一點,又在自家廚子那裡翻完了《白蛇傳》《紅樓夢》等經典故事書,在中國文化的熏陶下慢慢長大。

1900年「扶清滅洋」的義和團運動爆發,局勢不穩,賽珍珠被帶回美國。兩年後回到中國,家裡特意請了位前清秀才孔先生做她的老師。孔先生大講儒家學說、中國歷史、古典文學……為賽珍珠打開了一扇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大門。三年時光里,她不僅熟悉了中國傳統典籍,還能寫一手秀美楷書,甚至能動手自刻印章。母親在閑暇時教她英語,賽珍珠精力充沛,聰穎好學,自言讀完了父母書架上每一本書,成套的薩克雷、喬治·艾略特和莎士比亞……充實著她的少年時光。

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1916年,賽珍珠在廬山避暑時邂逅了農學家約翰·布克,次年兩人便成婚了。婚後,賽珍珠隨丈夫來到安徽宿縣,布克做農業考察,她便和他一起下鄉,不時客串翻譯。布克想用美國方法教授農民種地,在祖祖輩輩經驗相傳的中國農民中推廣,艱難自不待言。三年的農村生活,讓她目睹了中國最廣大的人群如何在艱難困苦中掙扎拼搏。

其間的愚昧和智慧,卑微與偉大,都深深震動心靈,成為她日後創作《大地》三部曲最主要的材料來源。

「他們承擔著生活的重負,做得最多,掙得最少。他們與大地最親近,無論是生是死,是哭是笑,都是最真實的。」

——賽珍珠

漫長的寫作之路就此開啟

1919年賽珍珠與布克移居南京,迎來的第一個孩子,被診斷出是先天性代謝異常的智障兒。賽珍珠也因這次生產失去了生育能力。打擊接踵而來,1921年摯愛的母親因病離世,女兒的病負擔不輕,為了掙稿費貼補家用,賽珍珠嘗試將她的兩篇隨筆《也談中國》與《中國之美》寄往美國投稿,居然很快有了迴音,相繼發表,她開始對寫作充滿信心……

1926年,賽珍珠第一部長篇小說《東風·西風》出版。她由此認識了後來的第二任丈夫、出版商理查德·沃爾什。也是他不斷鼓勵賽珍珠繼續寫自己熟悉的中國題材。

在此之前,西方人眼中的中國人,往往是愚昧、怪異的代名詞,小說里要麼充斥著如德齡公主寫作的天方夜譚一般的宮廷內幕,要麼便是流傳最廣的「傅滿洲小說系列」中,精明陰險的傅滿洲是「黃禍的化身」。賽珍珠的《大地》無疑讓入耳目一新。這部小說堪稱農民的史詩,無意之中也與時代的節奏不謀而合:恰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勞工神聖成為一句全球性的口號」,《大地》謳歌生生不息的勞動,更能讓人產生共鳴。《大地》在當年便賣出了180萬冊,連續22個月榮登美國暢銷書榜首,並於次年一舉贏得普利策獎,賽珍珠已然是文壇叫好又叫座的耀眼新星。

但此時,賽珍珠與布克的婚姻走到了盡頭。1935年,賽珍珠與布克辦完離婚手續的當天,便和理查德舉行了婚禮,離開中國,定居美國。

《大地》之後,賽珍珠相繼寫出《兒子們》《分家》,組成了《大地》三部曲,關注的視野涵蓋軍閥混戰、革命起義、洋為中用等眾多中國社會轉型的重要議題。

1938年,賽珍珠接到一個遠方的來電:她因此書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她也成為當時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

賽珍珠在瑞典皇家學院上的致謝辭飽含深情:「中國人民的生活多年來就是我的生活」,正值日寇鐵蹄在中國大地上肆虐,她不忘強調:「我知道中國是不可征服的!」

《水滸傳》譯為 《四海之內皆兄弟》?

寫完《大地》後,賽珍珠萌生出念頭:將自己自兒時起就極為喜歡的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翻譯成英文,推薦給西方讀者。

為此,賽珍珠先請來金陵神學院的龍墨鄉老先生,為她一一詳細解釋《水滸傳》里的風俗、服飾、兵器等古代專有的名詞。又請來中國作家朋友的妻子,為她朗誦《水滸傳》,她一邊聽,一邊翻譯。翻譯工作前後持續了四年。賽珍珠覺得書名按照原意「在水邊」直譯過去,毫無味道,最後取孔子的一句名言,將書名定為《四海之內皆兄弟》(即《All Men Are Brothers》)。

1933年出版的英文版《水滸傳》,一下躥上美國權威的「每月圖書俱樂部」的排行榜。

作家林語堂曾對賽珍珠說:「多虧你的譯本,使這部名著全球聞名。現在國外甚至有人將施耐庵比作荷馬,稱讚中國也有《伊利亞特》《奧德賽》那樣的作品。」

與徐志摩的一段情?

講林徽因的時候講過,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時,徐志摩和林徽因全程作陪,而就是在那個時候,泰戈爾在南京東南大學講學時,徐志摩的精妙翻譯讓台下聽眾如痴如醉,其中就有賽珍珠。

對於徐志摩,賽珍珠是通過詩集了解他的,當時徐志摩28歲,比賽珍珠小三歲,不僅出版了兩本詩集,還翻譯了包括泰戈爾在內的世界著名詩人的很多作品,當賽珍珠說起當初自己是為補貼家用才開始寫作時,徐志摩對她說:「不要為金錢去寫作,只有真正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像泰戈爾那樣,做夏夜榆林中的鵑鳥,吐出無雙的情曲。」這使得賽珍珠相當受鼓勵。

據美國傳記作家斯特林的《賽珍珠: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的女人》的備受爭議的記載,賽珍珠「在南京高校任教時和風流倜儻的徐志摩相識,他們常在上海幽會。」

賽珍珠也有一些隱晦、似是而非的文字,被指暗喻徐志摩:「有一個年輕漂亮的詩人,他才華橫溢,頗受讀者愛戴,在被稱為『中國的雪萊』時,他很自豪。……直到現在,只要我一想起他,浮現在我面前的首先是他那雙手。我從來沒有看見過這般美麗的手,他的手很大,也很漂亮,強壯而有風韻,十指纖長,如婦人之手一樣光滑……」

但風流倜儻的徐志摩卻從來沒有為賽珍珠留下過哪怕一星半點兒的文字,在志摩的詩和散文里找不到任何隱約其詞的暗示……

1931年,當徐志摩飛機事實的消息傳來時,賽珍珠痛哭流涕,或許人生自是有情痴,又或許此恨無關風與月,誰知道呢。

一手發掘林語堂,又不歡而散?

1934年,是林語堂最倒霉的階段,他主持的雜誌《人間世》嚴重虧損,又與多年好友魯迅斷交。「左聯」辦了《太白》雜誌,全力批判林語堂的閑適小品,令其處境尷尬。就在這個時間,林語堂遇到了賽珍珠。

當時四面楚歌的林語堂,聽說有人要請賽珍珠吃飯,林語堂立刻提出,希望把自己的座席排到賽珍珠旁。飯局結束時,賽珍珠說:「各位如果有新作,我可以做介紹人,在美國刊行。」大家覺得是客套,也沒當真,而林語堂當晚就把自己在英文報紙上發表的幾百篇短評翻出,送到賽珍珠下榻的酒店。

幾天後,賽珍珠與丈夫約林語堂見面,共商出一本介紹中國文化的通俗讀物,即後來轟動美國的《吾國與吾民》。

1936年初,在賽珍珠反覆邀請下,林語堂全家赴美,並接受賽的建議,開始寫《生活的藝術》。林語堂在國內寫稿從來不改,而寫這本書時,華爾希幾次提出意見,雖改動較大,林語堂均一一照辦。後來,《生活的藝術》取得了更大成功。這一年,林語堂開始創作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京華煙雲》。

1940年,賽珍珠推薦林語堂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可惜正值歐戰,諾獎停擺。1950年,賽珍珠再次推舉林語堂,但評審委員會認為林寫的都是英語小說,無法代表中國文學。

直到上世紀40年代末,抗戰結束後,物價上漲6萬倍,林語堂幾乎破產,曾向賽珍珠借錢,遭拒絕。1953年,因版稅問題雙方翻臉。

1954年10月,林語堂準備去南洋大學任校長,行前給賽珍珠發電報,但賽珍珠未回應,林為此怒道:「我看穿了一個美國人。」1955年,他將《遠景》一書交給另一家出版社,與賽珍珠關係徹底破裂。

1971年,賽珍珠想回中國看看,卻未獲批准,被拒十個月後,永別塵寰。1976年,林語堂逝於香港。巧合的是,兩人都活了81歲。

在中國,卻備受爭議。

在1938年,一位美國人因寫了一本關於中國人的小說(以及兩本傳記)而榮膺此獎,授獎詞讚美道:「因其對中國農民生活豐富而真實的史詩般描寫……為西方世界打開一條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個陌生而遙遠的世界。」她就是美國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作家賽珍珠。

1933年,米高梅公司開始籌拍電影《大地》,1937年公映後反響頗大,演王龍妻子阿蘭的路伊斯·萊納因之贏得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她的另一篇反映中國人民抗日的小說《龍種》,於1944年被翻拍,主演是凱瑟琳·赫本,把中國形象推向了美國的普羅大眾。有美國學者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賽珍珠與其作品的影響:「以任何宣傳都不可能取得的方式,使成為日本受害者的中國人具有了人的屬性;而當日本人零星進攻擴展為全方位戰爭時,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同情已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全國性情感」。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賽珍珠公開發表了著名政論《日本必敗》。她應宋慶齡之邀,出任「保衛中國同盟」的榮譽委員,號召美國文化界新聞界,成立了「美國中國救濟事業聯合會」,說服羅斯福總統夫人出任該會榮譽主席,為援華籌集了大量的資金。

1941年,她自創一個民間團體——東西方協會,進行廣泛的抗日宣傳。著名女演員王瑩當時還在美國學習,她受賽珍珠之邀,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到敵人後方去》等劇目在美國各地巡演。在賽珍珠的運作下,節目甚至演到了白宮,胡適在美國聽聞由衷讚歎:「這才叫錦上添花啊!」1943年她主動請纓到美國眾議院發表演說,推動排華法案當年被廢除。

在賽珍珠的時代,上至政治領袖下至清潔工,無一不讀她的小說。不止一位學者認為:「她為一代美國人『製造』了中國人」。「儘管政治氣候在不停地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於有了賽珍珠,一代代美國人才帶著同情、熱愛和尊敬的目光看待中國人。」

儘管賽珍珠對中國抱有深摯的情感,但在中國,她卻有點兩頭都不討好。

早在1938年她接受西方記者採訪時,就公開抨擊「蔣介石因無視農民而失去了他的機會」。賽珍珠的「放肆言論」激怒了官方,雖然她獲諾貝爾獎與中國有關,但南京國民政府派駐瑞典的使節仍奉命拒絕參加頒獎儀式。

1943年,宋美齡訪美,在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說,懇求美國進一步軍事支援。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演說結束後諮詢賽珍珠,她徑直指出「宋的致命弱點在於她與中國的普通人民大眾如隔千山萬水」。

賽珍珠在抗日戰爭時期,在土地改革和聯繫群眾等問題上曾撰文稱讚過共產黨人,她在美國一度被認為是「共產主義嫌疑分子」,但她始終和共產黨「保持一定距離」,1943年周恩來邀請她訪問延安,最後未能成行。

從1957年反右到文革末期,賽珍珠先後發表《北平來信》,批評紅色中國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後來,又發表批評人民公社的《銀蝴蝶》,以及針對文革迫害知識分子的《梁太太和三個女兒》。

她的反共文學,引起了中國媒體和文學評論界的極大反彈,被定位為「反動文人」,成為最不受北京歡迎的人之一。甚至連小說《大地》也被指責沒有寫出「那時中國革命正處於高潮」,而表現「農民安靜地種地」,批為「封建主義」的典型。

1933年11月,姚克在《申報?自由談》上發表了《美國人心目中的中國》一文,魯迅回信說:

「先生要作小說,我極贊成,中國的事情,總是中國人做來,才可以見真相,即如布克夫人(即賽珍珠),上海曾大歡迎,她亦自謂視中國如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生長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而已,所以她之稱許《寄廬》,也無足怪,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只有我們做起來,方能留下一個真相。」

巴金在《魯迅風》上,也曾坦率表白:

「我從來對賽珍珠沒有好感……她得了諾貝爾獎金以後還是原來的賽珍珠。」

望盡天涯不見家

她在1961年出版的《過路的橋》扉頁上寫著:「我拒絕稱她是敵對的國家,中國的人民太善良,中國的土地太美麗。」她始終熱愛著這片命途多舛的「大地」,那份情感深沉、厚重、充滿善意。

到晚年,賽珍珠十分眷戀中國,希望能再次回到故鄉。1970年至1971年,她接二連三地給中國發電報,還向即將訪華的尼克松總統求助,渴望得到一份邀請和入境簽證。她信心十足地向媒體宣布,即將返回闊別36年的中國故鄉。

1972年,在一番焦急的等待之後,她終於收到中國政府的來信,信的內容卻讓人始料未及。

親愛的賽珍珠女士:

來信收悉

考慮到長期以來您在著作里採取歪曲、攻擊、謾罵新中國及其領導人的態度的事實,我被授權告訴您我們無法答應您訪問中國的請求。

您的忠誠的,二秘H. L. Yuan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與世長辭。彌留之際,她曾喃喃自語:「要是能吃到一塊鎮江黑橋的燒餅該多好。」

她被葬於住所賓州青山農場的一棵白蠟樹下,墓碑簡潔至極,只有她親自書寫的三個篆書漢字—賽珍珠。 據說,當賽珍珠被安葬時,穿得是一件她平生最喜愛的絲綢旗袍,這也許是她對中國最後的求愛。

1973年3月26日,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賽珍珠葬禮的悼詞中稱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又富於同情心的人」。

「我當初對中國的了解,以至後來對中國產生愛慕之情,就是賽珍珠的影響,是從讀她的小說開始的。」

——美國前總統布希也在訪華時說

「我一生到老,

從童稚到少女再到成年,

都屬於中國。」

——賽珍珠

一些學者認為,在描寫中國題材而產生巨大影響的西方作家中,第一是馬可·波羅,第二便是賽珍珠。不管對於她的爭議有多大,她對文學的貢獻是無法否定的。看完了她的一生,時代成就了她,時代也讓她抱憾而終,我們只靜靜的欣賞,不加言語的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筆墨史書 的精彩文章:

希特勒死前與320名女軍官,在地下室最後的瘋狂
1000年前的宋朝,武大郎究竟憑什麼能娶到潘金蓮?

TAG:筆墨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