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沒有自來水和集中供暖,紫禁城是如何解決飲水和採暖的?

沒有自來水和集中供暖,紫禁城是如何解決飲水和採暖的?

在《如懿傳》等宮斗劇中,住在紫禁城裡的主兒們,身子極為嬌弱,取暖成了問題,而妃嬪以下是不能用紅羅炭的,到了一定地位才能用。這是因為紅羅炭耐燒煙少,火力好,還有微香。常年住在紫禁城,飲水和採暖到底是如何解決的呢?

紫禁城內有一條長12公里的河流,它從西北角引入筒子河,水從紫禁城下的涵洞流進,順著西城牆一路往南,再由武英殿前東行出東南角匯入紫禁城外金水河。這條人工河道一是給紫禁城的消防提供了水源,二是解決了松柏植物的灌溉問題,三是對紫禁城內空氣流通也有助益。可是,它的水不能喝。

故宮無積水之患,即便雨下得再大,暴雨如注,各個殿院的雨水都能順著龐大的地下排水系統流出外金水河,進入通州京杭大運河。圍著紫禁城的筒子河,寬52米,深6米,長3.8公里,除了防禦功能,它平時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排水,如此龐大的水體就像一個大水庫。若是遇到百年一遇的暴雨,筒子河的水無法及時排出城外,紫禁城的水全部注入筒子河,河面水位也僅僅上升一米而已。然而,河水不能喝。

那麼,紫禁城生活著一萬多人,多的時候近兩萬口子,如何解決飲水呢?設計之初,紫禁城的飲用水源完全依賴地下水,所以我們今天進故宮,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水井。當然,帝後喝的是玉泉山的山泉水,每日通過騾馬大車運送而來。外朝三大殿區域不設一口井,因為這裡不是生活區,而東西六宮,每進宮院都有水井兩三口,太監、宮女、警衛居住區域,水井更是密集。晚清光緒帝的珍妃,就是被慈禧太后投入井中溺亡的:故宮井口那麼小,珍妃是怎樣被投進去的?70歲老太監追憶真相

我們看宮斗劇,宮中取暖的設備,最多的是炭盆。其實,如此高大的建築,僅靠炭盆取暖是杯水車薪。取暖的訣竅在表面上看不出來,在各宮殿的地磚下,都有地下火道,相當於現在的地暖。為了增加取暖面積,火道一般設計成蜈蚣狀或金錢狀,儘可能地將熱量分散開來。火道盡頭有出氣孔,進入火道斜坡,盡頭在殿外的廊上。

另外,為了降低宮殿的熱量散失,需要降低屋內空間的高度,所以卧室內都有隔扇閣樓,將室內的空間壓縮,所以從外面看起來高大的宮殿,進到裡面並沒有那麼高曠,這種取暖閣樓便名之為「暖閣」。它自身並不發暖,只是壓縮了取暖空間而已。乾隆時期,在採暖上還有個進步,就是寢宮窗子不再是紙糊的,而是鑲上了西洋玻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清朝公主為何大多抑鬱而終?因為駙馬爺都有這一缺陷
乾隆生了這麼多兒子,為何最終卻找不出一個能繼承皇位的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