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戰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此戰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解放軍用「三大戰役」,最終徹底消滅國軍。但是說起來,有一場戰役,其實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不過吸取了經驗。這場戰役,就是「四平戰役」。

此戰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四平戰役)

四平戰役,我軍的指揮官是時任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的林彪。國民黨方面的指揮官同樣是久負盛名的國軍大將杜聿明。

雙方在四平進行了一個多月的鏖戰,集中兵力近40萬兵力,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雙方均損失慘重。我軍在這場戰役中殲滅敵軍1萬餘人,損失也將近8000人。

那麼,我軍為何要和國軍硬碰硬,一定要保住四平呢?

首先,形勢所逼。

中國人民在不屈不撓地進行了14年抗日戰爭後,趕跑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收復了東北全境。1946年,蘇聯軍隊在撤離後,東北的廣袤地區就成為了真空地帶,誰能搶先佔據東北,就會在戰略和軍事上搶得先機,贏得主動。於是,我軍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迅速地攻佔了四平。

在這場奪取四平的戰鬥中,我軍共殲滅敵人2000餘人,繳獲了許多輕重武器,還俘獲了國民黨遼北省政府主席劉翰東。

四平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處於東北中心位置。三條鐵路彙集於此,是東北全境的交通樞紐,是北上長春和哈爾濱的必經之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果佔據了四平,無疑就扼住了東北的咽喉。

此時的國民黨同樣知道東北地區的重要性。蔣介石可不想我軍染指東北,他想獨霸東北之心昭然若揭。而我軍攻佔四平,對蔣介石來說,簡直就是如鯁在喉,讓他非常難受。

此戰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蔣介石會見國民黨將士)

其次,政治需要。

抗日戰爭結束後,我方和國民黨簽訂了停戰協議,有望和平建國。為了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給我方爭取更大的政治空間,能在將來的聯合政府中有更大的話語權,東北全境至關重要。因此四平的戰略地位就已不再是一座城市或一塊地區。守住四平,就能遏制敵軍在東北的擴張,也能打擊國民黨的囂張氣焰,為我方贏取生存空間。

霎時間,四平上空戰雲密布,戰爭一觸即發。我中央軍委也向林彪下達了要像「馬德里保衛戰」一樣保衛四平。

我們再來看看這場戰役的過程。

1946年4月初,四平保衛戰終於打響。承擔攻佔四平任務的是國民黨軍新編第1軍和第71軍。8日,我軍對新1軍的先頭部隊給予了迎頭痛擊,殲敵近千人。敵軍第71軍火力增援,林彪遂下令3個師全力阻擊,遏制了敵軍的攻勢。

戰鬥持續到15日黃昏,敵方71軍一個師孤軍深入金山堡一帶,林彪下令集中14個團的兵力,對這個師進行圍殲。戰鬥進行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清晨,成功打退了敵軍的進攻,並殲敵4000餘人。

4月17日開始,敵軍藉助飛機、大炮和坦克,向四平發起了猛烈進攻。林彪組織第七縱隊頑強抵抗,採取晝守夜襲的戰法,打退了敵人的數次強攻,多個陣地數次易手,戰鬥進入相持階段。

此後,敵軍相繼增調三個師支援四平,兵力達到10個師。至5月18日,林彪率領的東北民主聯軍,已頑強抵抗了敵軍40餘天,但終因力量懸殊,四平咽喉陣地塔子山失守。為避免更大損失,林彪下令,全軍於18日深夜撤出戰鬥。

此戰是「三大戰役」的預演,我軍雖未勝,但獲得了寶貴的經驗

(林彪舊照)

那麼,我軍四平保衛戰最終未勝呢?

一是敵我兵力太過懸殊。

敵軍投入戰鬥的人數達到了10個師,共30多萬人,我軍只有區區10萬軍隊,敵我雙方兵力對比為3:1。

二是武器裝備差距巨大。

敵軍擁有全套清一色美式裝備,還有大口徑的火炮和軍機。我軍最先進的武器全是從日軍手裡繳獲的,更別提什麼飛機了,而且武器的數量還明顯處於劣勢。

三是我軍缺乏有力的後勤支援。

東北沒有成熟的根據地,缺乏民眾基礎,那裡的百姓對我軍的了解很少,甚至抬傷員的人都捉襟見肘。加上我軍紀律嚴明,對百姓秋毫無犯,寧願餓死也不擾民。因此後勤供給不上,對付全副武裝的敵軍相當吃力。

四是有人臨陣叛變。

林彪手下有個作戰科長,名叫王繼芳,在四平戰鬥打響後,和國民黨三青團的一個女隊長相識,產生感情。當林彪率部撤出四平時,王繼芳攜帶大量的機密文件,和這個女隊長一起投奔了敵軍將領廖耀湘。國民黨由此洞悉了我軍的所有動向及撤退意圖,導致杜聿明對林彪一路窮追猛打,直到將林彪所部追到了松花江以北。

當然,王繼芳最終還是沒能逃脫人民的審判,後來被抓獲並槍決。

縱觀四平保衛戰,雖然我軍在一場戰役中失敗了,但在整個戰略上是成功的。由於林彪所部在四平保衛戰中的拚死抵抗,為東北聯軍贏得了寶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才有了後來的遼瀋戰役的大勝,直至我軍擁有了全東北。

(參考資料《四平保衛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半個世紀,蒙古一直無法有效攻破南宋防線,直到拿下這座城後
古詩中經常說「破樓蘭」「斬樓蘭」,樓蘭與中國有何深仇大恨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