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1998年,時任北京人藝副院長的林兆華把契訶夫與貝克特的兩部名劇進行後現代拼貼,導演了一部實驗話劇《三姐妹·等待戈多》,由濮存昕、陳建斌、陳瑾等主演,成為中國劇壇的話題之作。20年後,該劇由張若昀、崔永平等接棒,繼去年底上海首演後,《三姐妹·等待戈多》已在全國44個城市巡演60場,9月底在北京完成了封箱演出,並再度引發熱議。

我只看過一遍《三姐妹·等待戈多》,就是林兆華導演時隔十九年後復排的這版。在看之前,這齣戲就有不少能吸引人的原因:關於十九年前大導賠進去的富康車,關於十九年前來自觀眾席「沉悶」和「看不懂」的抗議,關於當紅明星回到舞台時所能呈現出的演技……但無論怎麼說,這部誕生於十九年前的戲到現在還能上演,本身就是一個過於吸引人的原因。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三姐妹·等待戈多》劇照 

《三姐妹》是契訶夫寫於1901年的四幕戲劇,主要人物為居住在俄羅斯邊遠小城中的三姐妹和她們的哥哥,三姐妹一直渴望回到莫斯科去,三姐妹難以全身心地投入進眼前的這座小城開始新的生活,她們每天都在等待能重新回到承載了童年時期美好記憶的莫斯科去。

《等待戈多》是貝克特寫於1953年的兩幕戲劇,兩個流浪漢狄狄和戈戈在一棵樹下等待一直沒有如約到來的戈多,從開頭到結尾他們主要只做這一件事情。

《三姊妹·等待戈多》是林兆華導演在1998年創作的戲劇作品,導演截取了《三姐妹》和《等待戈多》的台詞片段,在舞台前後兩個區域以復調甚至是對話的形式同時呈現出來。高坐在梯子上的閱讀者以俯瞰的視角,補充著這兩部戲劇的舞台提示和空缺人物,把觀眾看戲也納入進去。有四件事同時發生在這個劇場里。以水聲的嘩嘩作響、兩個流浪漢的嬉笑怒罵、時遠時近的沉重鐘聲為背景,林兆華導演用縫隙,把這些事情都聯繫在了一起。

《三姐妹》和《等待戈多》的文學性無需贅言,作為能載入戲劇史冊的文學作品,作品停留於書本的一切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壓制性。如果導演能找到切實有效的表達方式,其細膩精深的思想、由不斷闡釋所挖掘出的詩意空間、被台詞所固化下的驚鴻一瞥等等都能成為舞台呈現的底色,何況還是這樣的兩部作品。

相比於「等待」和「無意義」這樣的詞語,我更傾向於認為這兩部作品的力量來自於「真相」。那種靠觀看時間重回故事時間,在三到四個小時就能被作品迅速迫近自己的生命經驗,如醍醐灌頂一般地拔著自己的頭髮從泥地中爬起的力量,它用情景、台詞、人物命運等等因素席捲你往真相衝去,這之後再幡然醒悟原來我生活在這裡。

《三姐妹·等待戈多》的真相,林兆華導演把其放置在了縫隙里。

《三姐妹》是契訶夫所寫的面向過去的等待,種種光鮮終被鎖在一個無法企及的時空里,故事主人公長期依靠這樣的遠景取暖,把寄託都放在了再也回不到的過去。

《等待戈多》是貝克特所寫的面向未來的等待,那種等待比記憶更為虛妄卻能印有一個時代的獨特印記,戰爭之後人們難以再相信過去,於是要編造一個新的圖景。《等待戈多》在這樣的時刻產生,它曾使一代人以直視的方式獲悉自己生活於何種境遇,它曾使一代人重新審視自己期許的未來是否真的可信。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三姐妹·等待戈多》劇照 

林兆華導演把這兩部作品同置於一個舞台,擠壓出了一個無可再逃避的現在。

舞台被分為前後兩個區域,分隔的具體方法在三姐妹的表演空間四周用水划出了一片清晰可見的區域,三姐妹的表演空間更像一個島嶼或者一條在水面漂泊的船隻,自然而然的產生出了一種無法靠岸的意境。

《等待戈多》中的狄狄和多多的扮演者趟過河岸時是《等待戈多》劇中的角色,當他們涉水之時就變成了三姐妹下決心重新開始生活前的若隱若現的希望,但他們都不曾登島也沒有真正領三姐妹朝著能靠岸的方向走去。

《三姐妹》和《等待戈多》之間既然能對話,那相隔的究竟是什麼呢?在這裡,更像是過去和未來的縫隙。

除此之外,《三姐妹》和《等待戈多》都表示期望的虛無,但表現方法卻有很明顯的不同,作為文學劇本其最主要的體現方式就是台詞語言。

《三姐妹》靠著有意義的台詞去呈現「無意義」,《等待戈多》則直接把「無意義」仍在了台前。在《三姐妹》「到莫斯科去」,「重新開始」等這樣行動目的明確的台詞中,又穿插著《等待戈多》「我們自殺吧」,「我們在這裡幹嘛」等這樣為了把時間填充滿的對白,那個和「現在」相對應的海灣,似乎又裝滿了在意義和無意義中反覆追尋的諸多身影。

《三姐妹·等待戈多》:我們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敏銳嗅覺

《三姐妹·等待戈多》劇照 

而那個似乎是抽身離開這個情景的「閱讀者」,卻更無法填補這個縫隙,他始終俯瞰著這個圖景,是因為他不可能與他們處在同一個維度里,他企圖彌合這兩部作品的意圖也就因此成為一條永恆的縫隙。

我所積壓的感情到謝幕時被全部擊潰,三姐妹被永遠固定在那漫無邊際的海中,只有脫離角色身份回到了此時此地時,才會有人為她們搭起一條連通現實的橋。

《三姐妹·等待戈多》的真相是,我們就是那回不到過去、也尋不到未來的縫隙。

林兆華導演的創作與其說是把兩部作品以藝術形式融合到一起,不如說是為了創造出一條把它們切割開來的縫隙。他們的台詞就是觀眾朝著縫隙里喊話的回聲,凝結了一代又一代的追問,在舞台上的那灘海灣面上,以波紋的形式向更遠的地方蕩漾開去。

另一個很有意思的景象是,不同於1998年這部戲剛被排出來時的場景,放在今天,這戲甚至有了點一票難求的氣息。更有意思的景象是,似乎人人都能對荒誕和無意義有了更為敏銳的嗅覺能力。我們坐在台下因狄狄和多多的荒唐不經而笑,也增加了自己抵禦無聊的能力。

「真相」和「先鋒」相同的際遇或許也在於此,當我們都能最大限度的去接受這一解釋時,或許也意味著我們需要下一個「真相」的降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LG Watch W7發布:谷歌Wear OS+最長100天續航
寒露時節如何穿戴?古老敦煌壁畫揭曉千年「深秋穿搭」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