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張三丰在明代以前默默無聞,近代為何一躍成武俠鼻祖,原因很簡單

張三丰在明代以前默默無聞,近代為何一躍成武俠鼻祖,原因很簡單

一提起武俠大師張三丰,可謂童孺皆知。而這個離不開武俠寫作鼻祖金庸大師的推波助瀾,他的經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讓張三丰名聲大震,於是張三丰與「武當七俠」廣為流傳,廣為人知。

然而,在此以前知道張三丰的主要是兩類人一類是道教界人士,因為張三丰被認為是武當派的祖師爺,是著名的「真人」、「神仙」;一類是武術界人土,因為張三丰被認為是武當內家挙、大極拳等請多拳木的創始人,是「武林高手」。

然而,真實的張三丰又是什麼樣的呢。

據史記載,張三丰又作張三伴、張三峰,名全一,一名君寶字玄玄,號三豐。根據《大明一統志)的說法,「三豐」這個號是明成祖朱棣欽賜的,不是以前就有。據說,張三丰因為不修邊幅,人送外號「張邋遢」,所以也被稱為「邋遢道人」。

有人說張三丰是宋人,有人說是金人,有人說是元人,甚至有人說他到明代還活著,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高壽。總之,張三丰出名,是從明代開始的。到清代、民國期間,他更加有名了。因為清代中後期一直到民國,武術大興,被稱為「國術」。不少武術流派都尊張三丰為祖師爺,除了武當山的武當派拳術外,內家拳、太極拳、形意拳等也都把他當成祖師爺,甚至連某派通臂拳也認為是他所傳。這些拳術都是很有名的拳種,學習者甚眾,張三丰的大名自然就流傳很廣了。

但奇怪的是,在明代以前找不到任何關於他的記錄。金庸作品中出現過的王重陽、全真七子等人,雖然正史里記載不多,賴有全真道門人撰述記載,在道教文獻里也算洋洋酒酒、豐富詳備。張三丰卻沒有!

明代以後,情況可就不同了,張三丰儼然成了道教的魁首、天下第一神仙。一些記載張三丰事迹的文獻包括張三丰的個人著作竟然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讓人目不暇接了。

張三丰的事迹,現在能看到最早有明確記載的正史是《明史》。這書是清人編修的。清代關於張三丰的故事已經很詳細豐富了,可此書裡面記述的張三丰故事卻很模糊。存亡」,就是不能肯定是否有這個人。因為朱元璋遺一批道士清理天下道教的時候要找張三丰,沒找到;朱棣遣胡淡以尋訪他為名找建文帝,積數年遍歷全國最後沒找到建文帝,張三丰也是「不遇」。有人也許會說張三丰故意躲著官差,但舉國之力找一個人找不到,可信嗎?這事,很奇怪吧?

退一步說,就算明代確有張三丰其人。如果朱元璋真的是「故聞其名」,那麼張三丰應該是元明時期非常有名的人物,至少要在元代就很出名才對。

張三丰「被出名」之後,自然要有人給他做宣傳。當然,給他做宣傳的目的也是為了拉虎皮當大旗給自己宣傳,於是乎,關於他的記載就開始多起來最早給張三丰寫傳的是明代任自垣。他撰寫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完成於宣德六年(1431年)。此後,明代許多方誌特別是有道教宮觀的地方,都喜歡寫上張三丰。好多「遇到」這位神仙的記錄也開始出現。

這樣的記載很多,都屬於方誌之類,或者說都算史書而非正史。其實仔細看這些記載,都有四個特點:一是不說張三丰是哪裡人,也不說生卒年月,常見的一向話是「不知何許人莫知所蹤不知所在」,這是比較謹慎的史學態度。二是不見這位神仙有什麼特別神奇的地方。能吃飯,也能挨;喜歡到處遊歷;能用針捅開門鎖;會看風水,等等。三是不見任何有關他會武功的記載。四是都不說他和「武當派」有啥關係,只說他曾經到武當修過道,而且很快就離開了,自然就沒有他開創「武當派」的說法。

其實,第四點透露出來的信息最為重要。那就是,張三丰並非武當出身。他在武當修道的時候,武當還是一座不大知名的山,上面原來就有幾處官觀,因戰亂成了廢墟。說明在他之前,武當山就有道教存在,並非始創於張三丰。張三丰先後兩次到武當,都待了沒多久就走了,此後還到過許多名山大川。因此,說他創立了武當派的根據就很虛弱了:一個開創了武當派的祖師,卻只在武當待了一陣後便走掉再也沒回來,這可能嗎?

可是,張三丰的確在武當山修過道,武當山也的確因張三丰名揚天下。後來,在明成祖朱棣的支持下,武當成為明代道教的魁首,形成了著名的武當派。

既然明朝皇帝建武當是為了張三丰,那麼「武當派」的祖師自然是張三丰,這一點毋庸置疑,張三丰就是這麼「被武當」了。

到了清代,本來「不知何許人」的張三丰的事狀也突然變得詳細起來,他也一躍也為武俠的鼻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人的穎毓 的精彩文章:

TAG:迷人的穎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