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奉獻一生!林俊德生前完成5小時最後衝鋒,生命最後時刻讓人落淚

奉獻一生!林俊德生前完成5小時最後衝鋒,生命最後時刻讓人落淚

一直以來,我軍都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在連隊懸掛英模掛像,一方面是要讓我們緬懷「英模」,另一方面就是重溫英模事迹,給我們這代人樹立榜樣。我們都知道,此前軍中懸掛的英模掛像有8位,他們的名字我們也都是耳熟能詳,但是最近英模掛像數量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8位增加到了10位。

英模掛像

據媒體報道,經中央軍委同意,增加林俊德和張超為全軍英模掛像。張超我們很多人應該很熟悉,他是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為了能夠駕駛殲15戰機降落航母,苦練飛行技術,在一次飛行訓練中,本來一個完美的著陸,殲15卻突遭電傳事故,造成機頭瞬間上揚,張超為了挽救戰機從而失去了最佳的跳傘時機,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在生死面前想到的還是挽救國家財產,因此我們應該記住這位「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

飛行員張超

而說到林俊德,很多人應該對他很陌生,林俊德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少將軍銜,他隱姓埋名紮根新疆戈壁大漠,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的核試驗研究,而這一干就是52年,值得一提的是,林俊德參與了中國所有的核試驗,總共45次。他致力於科學研究,領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科研任務,可以說中國之所以在核武器方面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離不開林俊德院士的默默奉獻。

林俊德院士

自「曼哈頓工程」的實施到人類發展出核武器,核武器的核爆試驗數據的測量就成了一項棘手的難題,這是因為核爆的破壞力非常大,根本找不到合適的儀器,也沒有國外設備可用,要想研製出核爆測量儀器,這對於剛成立不久的中國來說,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林俊德臨危受命,最終研製出了鐘錶式壓力自記儀,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試驗做出了突出貢獻,而當時也是靠這個儀器測量出的數據來判定原子彈爆炸成功的。

在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兩年後,中國決定在高空引爆第一顆氫彈,但是同樣是缺少核爆數據測量儀,這次林俊德再一次接過重任,為了驗證測量儀的低溫可靠性,林俊德親自帶儀器在海拔3000米、溫度在零下幾十度的高山上堅持了一晚上,最終成功研製出了高空壓力自記儀,為此次氫彈爆炸試驗測量出了可靠的數據。

林俊德院士和他的同事

此後的幾十年間,林俊德院士先後取得了多項發明成果,為我國國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由於過度勞累,林俊德院士最終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面對生死,林俊德說道他是搞科學的,不願接受治療,要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繼續工作。為了完成任務,林俊德院士在生命的最後幾個小時,9次向醫護人員和家人提出要下床工作,就這樣在病房中出現了讓全體國人動容的畫面,林俊德院士在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幫助下,開始了人生中最後的一次衝鋒,反覆叮囑要整理資料,注意保密,在極度虛弱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坐著休息,因為他怕躺下後就再也起不來了,5個小時後林俊德院士在工作中病逝。

林俊德院士帶病堅持工作

林俊德院士逝世時,在場的醫護人員都跪在了他的面前,泣不成聲。林俊德院士一生為國家培養了很多人才,並且很大部分都成為了骨幹力量,而在他生命最後的時刻提出了一個遺願,就是將他埋在馬蘭,這個他默默奉獻一生的地方,這就是林俊德,一個默默為國家奉獻一生的人,國家也正是有像林俊德這樣的科學工作者的默默付出,才有如今祖國的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韜鈐視界video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大潛艇事故,俄118名艇員遇難,中國70名海軍犧牲在戰位上
又一款國產戰機首飛!研發到首飛僅用7個月,廠家:半年後可交付

TAG:韜鈐視界vid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