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雕刻家柯愈勄:半輩子解剖青蛙,半輩子雕刻青蛙
——
中秋剛過馬上就迎來了為期七天的國慶小長假,如果是你的話,會選擇做什麼。有人趁著國慶興緻滿滿地策划了一波出遊,卻被淹沒在人潮中寸步難行;有人只想呆在家裡好好放鬆休養生息,為國慶後的工作或學習做好準備;也有無數沒有假期的人,兢兢業業地在燈火通明的辦公樓內繼續加著班,期待著更好的生活。
秋高氣爽的時候,夏天長出來的大片荷葉也漸漸被秋風所吹皺。尤記得小時候的我們在這時總是要盯著家裡的荷缸問媽媽:「今年還會有荷花嗎?荷葉都開始皺了。」看著那漸漸枯死的荷葉,小孩子的心竟也會有些悲秋之感。
「要是我的話啊,就在秋天的荷塘前坐上一天吧。看著蹦蹦跳跳的青蛙,漸枯的荷葉也會有它別緻的美麗呢。到了晚上回家,拿上雕刀把白天看到的別緻趣景刻繪下來,就是我最心滿意足的度假方式了。」如果是問到柯老的話,他肯定會這樣說的——要是他還在世的話。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愈勄
柯老名叫柯愈勄,是一位在木雕界卓有名氣的雕刻家。然而與很多大師級匠人不同,雕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他的正職是重慶醫科大學的一名老師。
在醫科大學,每天要看到無數的青蛙被解剖,被當做實驗對象研究。柯老看到如此可愛的生靈為了人類的健康做出的巨大貢獻,使他對青蛙產生了複雜的感情。
年輕時的柯老喜歡畫畫,也愛雕刻些小玩意。可惜生不逢時,趕上十年浩劫,五年上山下鄉學工學農的日子,他在下鄉每夜傍著蛙聲入眠。也是在這段時間裡,他接觸到各種手藝,學會了木工活。
柯愈勄作品 《窺》
回城以後,他供職於重慶醫科大學,走上講台拿起手術刀,少年時代朝夕相伴的小動物們成了他不得不做的解剖對象。
他對青蛙有著些許愧疚,有些許不忍,也有為了大義而不得不下刀的崇高。但更多的卻是「尊敬」這種乍一聽很讓人覺得莫名其妙的情感。
蛙,對於人類來講是什麼?吃貨眼中的牛蛙大餐,小姑娘突然遇到了會尖叫起來的醜八怪,但它們也是農人眼中最得力的除害蟲助手,更是醫學實驗室里以自身的犧牲成就醫者的學識和技藝,進而成就無數人的生的英雄。
雕刻家往往會選擇各種各樣的表現對象,但對於柯老來說,他想雕刻的只有蛙。上山下鄉時傍著他入眠的蛙,被他解剖了一輩子的蛙,曾經在他手上為人類的醫學貢獻出生命的青蛙們,他希望在自己手中的雕刀下以藝術的形象讓它們活過來,他希望為蛙樹一座豐碑。
柯愈勄作品 《攀》
柯老出生在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1986年37歲的他開始拿起雕刀雕刻青蛙。沒有名師指導,沒有門派傳承,甚至他選擇的是一個前無古人的雕刻題材無從參考。
但憑著鑽研醫學時的專心致志,憑著教導學生時的耐心摸索,更憑著自己內心想要表達的那顆藝術的心。柯老用心靈與木頭對話,用雕刀讓死的木頭煥發生機,他手下一隻只生趣盎然的青蛙出現得讓看到的人都嘆為觀止。
利用業餘時間不眠不休地研究雕刻技藝,僅用了八年,他的作品《青蛙戲蛇》就入選了第一屆中國美術名家作品展。2007年,憑著自己精湛的木雕技藝,柯老當選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的青蛙木雕作品《期待》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柯愈勄作品 《期待》
談到對於自己手藝的理解,柯老十分推崇國畫名家吳冠中的一句話:「速寫寫什麼,是寫神,寫形,寫情。」他覺得雕刻也是如此,藝術品的好壞無關乎創作的手法,不拘泥於某種特定的技藝,那些都是為了表現藝術形象服務的。
所以他的藝術之道總結起來也就這三點「把握形,刻出神,傾注情」。形象的栩栩如生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還有把握住表現對象的那種神態與深情,而最重要的則是要表現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傾注到作品中去。
2015年,不幸患上癌症的柯老去世,他最大的遺憾,就是腦海中許多亟待完成的青蛙藝術形象已經沒有時間可以創作出來。成為青蛙最忠實粉絲的柯老本該活得更長久些,將青蛙雕刻藝術發展到更新的高度。
創作中的柯老
值得慶幸的是在被選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後,依照慣例柯老的這門技藝收下了幾名徒弟進行傳承,如此生動的青蛙雕刻技藝也不至於斷了延續。
其實工藝美術離我們真的很近,不管你是一名教授、一名醫師、或者只是尋常巷陌中的市井小民,不管你是喜歡青蛙,喜歡金魚,抑或對某種物品有著自己獨特的情感。最重要的是感受生活的一種人生態度,有感而發,日夜鑽研,進而成為一門獨特的技藝。
每個人都可能是下一個工藝美術大師,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卻了年少時那顆對世間萬物充滿好奇與容易被觸動的心。不要隨著長大變得麻木。
資料來源:
雕刻人生最美的境界——柯愈勄木雕
李立新:一種工藝的價值——論柯愈勄和他的青蛙
紀錄片《刀鐫蛙魂》


※遊學世界的當代武人:遛馬射箭,潛心做弓
※閩南剪瓷雕:用碎瓷片建起一座新京城
TAG:手望Sowa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