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管理我們十個不良的情緒

管理我們十個不良的情緒

下面,我們具體地、著重地談一談怎麼管理情緒。

常態的情緒需不需要管理?不需要。良善的情緒呢?不是不管理,而是要培養。不固定的情緒呢?一半一半。那麼,重點就是不良情緒,它特別需要管理。

控制明顯的不良情緒——小隨煩惱

在佛法里,這些不良情緒被叫做十種「小隨煩惱」——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這類煩惱最明顯,誰都有,甚至每天出現。

忿

比如「忿」,忿怒的忿。容易發現吧?你看那人很兇的樣子,就知道別惹他。為什麼?他已經表現出忿怒了。

「恨」。一恨的時候,你就把眼睛鼓得大大的,牙齒摩擦的聲音都能聽到,真是咬牙切齒。

然後是「惱」,就是煩惱的惱,很惱火。

這三種情緒就像血壓一樣,是不斷上升的。你的血壓在一百四的時候,是「忿」。我們常講「心裡忿忿不平」,因此「忿」是表現在心裡的。你剛開始生氣的時候,有那麼一點情緒,但還不太強烈。所以,佛法講「忿在先」。

慢慢地,由「忿」就上升到「恨」。這時血壓升到一百六。你開始瞪眼睛,咬牙齒,捏拳頭,這都是「恨」的表現。接著,「恨」上升為「惱」,血壓飆升到一百八。人一惱火起來,就不僅悶在內心了,會表現在外表上,產生行動。

「覆」,是隱蔽、隱藏的意思。人幹了壞事以後,一般都有個心理——死不承認。你問他:「這事是不是你乾的?」他會說:「沒有,我不知道!」但如果別人問的是件好事,他又會說:「那個事情是我做的!」

所以,「覆」就是指隱藏過錯的心理。這種心理是不好的。你想,今天幹了一件壞事,你藏在心裡;明天幹了一件壞事,你又藏在心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你的心裡藏了多少壞事呀!

可是,內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長期這樣,心裡就會充滿恐懼。所以,儒家講:「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就話是什麼意思呢?你內心裡裝的壞事太多,一天到晚都會擔心:「別人發現了怎麼辦呢?別人知道了怎麼辦呢?」假如別人多看你兩眼,你都要幹嘛呀?發顫。因此,做人要坦蕩,勇於承認錯誤。

「誑」,就是欺騙、欺詐、恐嚇的意思。這是不好的心理。把這個字拆分開,一個言,一個狂,就是說狂妄的話。你們說過沒有?說過就要好好懺悔。

「諂」,諂曲、諂媚。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說一些違心的、蒙蔽真實的話,來取得別人的信任。

這種心理大家不要有哦!中國古人早就總結了「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大家不要說這些話,不要為了達到私人的目的,而編一些好聽的話去蒙蔽別人。同時,我們平常也要少聽這樣的話。有人對你說好聽的話,你就喜歡聽;有人對你說不好聽的話,就不願聽。為什麼會這樣?人的壞習慣。

「憍」,和驕傲的「驕」意思差不多。你們驕傲過嗎?誰都驕傲過。這種心理容易讓我們喪失理性。過去有句話叫「勝利容易讓人沖昏頭腦」,說的就是這種心理。

「害」,就是損害。這種心理大家有過沒有?看見天上飛的鳥,心裡就想:「要是把它打下來吃了多好!」這就是傷害的心理。跟鄰居吵了嘴,心裡就想:「你這個冤家,出門就要被車撞,喝涼水也要被噎死。你早點死了好!」這種心理就是「害」。

「害」,有意念上的,也有行動上的。行動上的,就是動手傷害眾生;意念上的叫什麼?詛咒。你的心裡一天到晚都在念:「快點死,快點死,你死了我才高興!」這些想法和行為是不陽光、不正直的。

「嫉」,嫉妒。這個情緒可多了!你們嫉妒過別人沒有?人家長得好看,你就看不慣:「有什麼了不起!」人家長得高一點,你又不滿:「不就是根竹竿嘛!」人家的家庭條件好一點,你說話就酸得要死:「不就是有兩個臭錢嘛!」

實際上,嫉妒別人的人是世界上最自卑的人。因此,不要瞧不起自己。為什麼?你嫉妒別人,就等於是瞧不起自己,把自己給降格了。

嫉妒心一旦生起來,會引發大問題。特別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動不動誰就把誰給殺了。報紙上曾登過一則報道,說在樂山有一個小青年,把另一個小青年殺了。最後警察查出真相,被殺死的是一個女人的前任男友,殺人的是她的現任男友。這兩個人之間幹嘛呀?閬中的醋——很酸了。這一酸,嫉妒心也跟著起來了。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時時都容易讓人生嫉妒。因此,我們不能有嫉妒心。與此同時,還要注意不要讓別人對你生起嫉妒心。古人給我們一個告誡,叫「韜光養晦」。意思是說即使你很優秀,在別人面前還是要謙虛一點,收斂一點,不要光芒萬丈,表現得很優越。當別人感覺到和你之間的落差時,他的嫉妒心就不是「與時俱進」,而是「與秒俱進」了。

「慳」,慳吝,吝嗇鬼。這個也很麻煩!佛法講,見到別人有難處時,要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

今天很多人對此有誤解。一聽說要幫人,就以為要他拿錢出來。其實,幫人的方式有很多。如果你精神上富有,非常快樂,那就把你的快樂分享給別人。我最反對一個人偷著樂,提倡快樂要共同分享。

有些人慳貪快樂,慳貪錢財,慳貪知識。這些你們干過嗎?小時候大家都經常干,我也一樣。為了迎接考試,老師給大家出了很多複習題。我先做完,旁邊的同學對我說:「把你做的複習題給我看一下。」我馬上說:「我還沒做完。」實際上我早就做好了,把它壓在抽屜下。為什麼不拿出來呢?怕他看了考得比我好。這就是慳貪。因此,慳貪的方式有很多,總的講就是吝嗇,不願意幫人。

上面分別講了十種不良情緒。用我的話說,這類情緒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感受到的不良情緒。當我們感受到以後,就要很快地控制它們。

《佛法與情緒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恭迎地藏菩薩聖誕日
一秋三分寒,病根最難纏!秋季高發病,一杯就管用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