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總是顧頭不顧腚,實在不是自己不給力 | 地球知識局

宋朝總是顧頭不顧腚,實在不是自己不給力 | 地球知識局

原標題:宋朝總是顧頭不顧腚,實在不是自己不給力 | 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NO.711-北宋地緣困局


作者:書劍為酒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棉花


北宋是邊患壓力最大的一個朝代。自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之後,趙家天子就需要面對一個可怕的鄰居,北方強大的遼國,還有在先代已經喪失掉的燕雲十六州。



大宋確實是連長城以內都未能統一


遼國與以往的匈奴、突厥不同,是第一個創造性系統接收和改造漢民族的少數民族政權。疆域遼闊的同時,遼國保持了雙軌制,並同時管理漢人和遼人,維持巨大帝國的運轉。比起新建立的大宋而言,遼國才是東亞大陸上的霸主。



比如南院大王就找了一位了解漢人的「契丹人」


而這位霸主對大宋的壓迫,讓宋朝長久以來都備受打擊。能不能拿回燕雲十六州會是兩國的決勝點。

橫亘北方邊境的夢魘


趙家第一位天子趙匡胤是相對出色的戰略家,面對時局做出了先南後北的戰略決策,率先整合了中華大地上的割據勢力。而對於北方遼國,他選擇了韜光養晦,徐圖收復燕雲十六州。


趙光義在繼承了哥哥的位置之後,北上收復北漢這個重要的位置(山西),正式對北方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趙匡胤雖然採取了正確的戰略


但也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了弟弟



一般來說,面對游牧民族政權的侵擾時,中原王朝會用一道長城作為分界線隔開雙方,即使是在弱勢期,也能勉強抗爭。但到了五代十國之後,北方民族早已滲透至長城以南,長城已無作用,除了盤踞在山西的割據政權之外,最大的坑就是後晉石靖唐為了換取契丹的支持,將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


燕雲十六州位於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從地理上來看,它是阻擋北方游牧民族和東北漁獵民族的第一線,是華北大平原的前出,地形險要,多有高山峻岭。加上秦漢長城穿越其間,說它是一塊易守難攻的寶地一點也不為過。歷代兵家都無比清楚失嶺北則必禍燕雲,丟燕雲則必禍中原。


幽雲十六州包括燕山南麓和山西北部


如果北宋沒有強力收復太原

恐怕要一直被壓在黃河一線


連倒在幽州城下的機會都沒有.....



這十六州之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圍繞著北太行山以及余脈,燕雲十六州盤桓其中。


在這條防線的兩端,誰掌握了燕雲十六州誰便掌握了地理優勢。


若是遼與北漢南下合擊


無論是周還是宋,都要瑟瑟發抖



北方游牧民族政權佔據此處時,則中原地區門戶大開,契丹人的鐵騎可以隨時踏入內地,在他們高興的時候大可以敲開邊塞,一口氣殺到黃河流域。後晉的滅亡便與此有重大關係。


如果中原王朝掌握這塊要地,則能夠以此為前進堡壘和轉運重地,向更加縱深方向的草原深處進擊。前朝兩漢盛唐,或者是後世明朝無不是牢牢掌握住了燕雲地區,才能保得核心國土無虞。

明朝定都於此,天子守國門


本是傾斜資源控制東北的好辦法


但一旦東北失控


明朝就面臨極大的軍事和政治壓力



後周世宗皇帝柴榮出征北伐,從遼國人手裡奪回了關南三州十七縣,為宋初的北伐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對於趙光義來說,燕雲十六州背後的那個夢魘一般的遼國是新王朝的巨大隱患,即使不能消滅,也要把他們壓在防線的那一頭。


努把力就推過去了


沒推過去,就推回來了



但宋朝兩次北伐遼國,都遭遇大敗。高粱河之役,宋太宗是大腿上中箭趕著驢車才保住性命。

宋朝北伐大敗,遼國南下也是多次頭破血流,雙方在邊境地帶動輒傷亡數萬的戰役打了不少,但是誰都沒能奈何誰。真宗景德元年,遼國再度南下,最終雙方以簽訂《澶淵之盟》來結束長時間的作戰。


但他們沒想到的是,好不容易平息了正北方向的壓力,西北方向卻突然崛起了一支新興的力量。


西北方向的巨大漏洞


從宋太宗統治末期開始,西北方向定難五州的党項人開始有了動作。趁著宋廷應對遼國戰事無法抽身,西夏用幾十年時間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如此一來,西夏完全截斷了宋朝通往河西走廊乃至西域各國的路上交通,更為重要的是,西夏的割據讓西北良馬無法再為中原所用,宋軍喪失了西北的天然馬場。


靠著三代人的持續努力,西夏打下了巨大的地盤,擁有夏、銀、綏、宥、靜、靈、會、勝、甘、涼、瓜、沙、肅數州之地。但這些地區的區域經濟相對脆弱,經不起戰爭的巨大消耗。慶曆四年,宋夏最終還是和議,西夏向宋稱臣並取消帝號,元昊稱夏國主;宋朝則每年賜給西夏銀5萬兩,絹13萬匹,茶2萬斤。


西套平原+河西走廊


組成了西夏的核心地帶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雖然得到西夏讓步稱臣,但其實現在的宋王室並不能指揮西夏人做什麼,西夏事實上獨立了。

這下宋朝還是要面對遼國和西夏兩大北方敵手,形勢岌岌可危。即使在這一時期遼國向宋朝表示了友好,但宋朝依然需要在以白溝河國界上保持駐軍,修守戰之具,兩家世仇的戰爭隨時都會打響。而李元昊死後,歷代西夏國主和宋朝的關係始終不穩定,更是讓朝廷憂心忡忡。


一種相當棘手的狀況


(在遼的五京制度下,今天的北京是遼的南京)


(底圖來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兩線備戰之下,宋王朝也受不了了,進入中期的弊端叢生階段。一方面,面對巨大的國防壓力,宋朝不得不始終保持數量龐大的禁軍人數來防備邊患;另一方面,日漸龐大的士大夫階層以及文官集團,形成了巨大的既得利益階層,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強調文治,使得朝廷消耗大量財富來養活這些人。


這便是北宋王朝的噩夢,冗員,冗兵,冗費,很快掏空了宋王朝的家底。


這也是神宗朝王安石變法的深層原因。宋王朝面臨的事實難題就是賺錢,和用賺來的錢一次性解決兩大邊患,一勞永逸地解決國家的戰爭危險。因此他變法的核心要義可以用「富國強兵」四個字來概括。


最終在各種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實施


的變法還是基本失敗

(這小兒書可以買一套看看)



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吞併、消化西夏繼續富國,然後再去解決北方。這是一個看似美好的鏈條。宋史載:「神宗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奮然將雪數世之恥。」解決西北問題,運氣好的話,解決北方的累卵之危,是宋神宗支持變法的重要原因。


宋帝夢魘之處


變法初期是相當見效的,宋神宗得以收集民間財富為軍隊所用,向西夏進擊。「熙河開邊」使漢人自唐中期後,再度深入青藏草原,動用人力百萬規模的五路伐夏,攻克了大片西夏領土。從此之後,宋朝確立了以堡壘推進為策略的邊境政策,步步為營地與西夏爭奪領土控制權。


正如西夏民謠所唱:唱歌作樂地,卻被漢家占卻。


到宋哲宗宋徽宗年間,宋朝在對西夏的戰爭上已經取得主動權。平夏城大戰、天都山奇襲之後,西線獲得了巨大的戰略優勢。宋徽宗年間,宋軍更是席捲河湟地區,拓地到高昌回鶻地界,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連西夏靈州外圍,都修上了宋軍的堡壘。這個雄踞河西走廊的軍事政權,已經被大宋打得奄奄一息。


美好生活就在眼前!



可就在這關鍵時刻,黑雲壓陣的大宋鐵軍,竟陸陸續續撤退到中原地區去了。

原來是另一個戰略方向出了大問題。


當宋人與西夏人激戰正酣之時,在遼國的北方崛起了一個戰力更加強大的政權,女真金國。女真人崛起於白山黑水,宋徽宗主動結盟,一切只為一點,想要幽雲十六州。但是,誰都不曾想到遼國那麼不經打,女真人一路奔著幽州方向席捲而來。


結果是幽雲十六州的大部分仍然落在了金的手裡


宋既沒有改變自己的地緣劣勢


還必須單獨直面一個比遼更野蠻的對手



宋朝比誰都著急。但是偏偏南方爆發方臘之亂,整個宋朝的可戰之兵只有西北前線調回來的西軍。於是,西軍長途跋涉,奔向幽雲地區。但在遼國人的哀兵之下,西軍兩次大敗,宋朝仰仗女真人的力量才收回燕雲十六州。


討伐方臘僱傭軍?



宋朝終於實現了歷代宋皇夢寐以求的目標,收回了幽雲十六州。但是這招驅虎吞狼之計最終葬送了自己。直到靖康年間,金軍兩度南下,滅亡北宋,二帝被擄,何其悲慘。

宋朝的先天不足,讓燕雲這塊土地成為歷代宋皇的夢魘,無時無刻不想收復故土,讓自己過得更安心。在創造性地用戰刀加金錢的形式鞏固和平之後,其實燕雲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卻引出了西夏這個負累。


遼國利用西夏牽制宋朝,讓對西夏經年累月的用兵成為了宋朝的大坑。宋人在西線傾注了太多的精力,在戰略重點需要轉移時,宋朝完全沒有給自己留下足夠的時間。甚至直到宋朝滅亡前夕,宋朝還在繼續擴大對西夏的勝利。


而當北方重壓到來時,宋朝又只能用孱弱的外交和疲敝的軍隊抗爭,最終慘敗。惡劣的地緣形勢,讓宋人確實很難找到防衛的重點,最終滅亡,可惜,可嘆。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清朝疆域這麼大?
美國的黑人為什麼不黑?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