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哈佛新校長就職演講:高等教育三大核心價值

哈佛新校長就職演講:高等教育三大核心價值

哈佛新校長就職演講:高等教育三大核心價值

10月5日,哈佛校園內彩旗林立,人頭攢動,笑聲陣陣。哈佛大學歷史上第29任校長的就職典禮,於下午2點在三百周年廣場舉行。哈佛師生、校友以及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嘉賓參加這一盛會。

哈佛新任校長巴科攜夫人參加典禮。作為哈佛的畢業生,他把自己的三位導師也邀請到了現場。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他之前的四位校長與會,分別是福斯特校長、薩默斯校長、魯登斯坦校長與伯克校長。五位校長同台出場,成為當日的一大景觀。據哈佛校報報道,這是哈佛將近400年歷史上,第二次有五位校長同台聚會。上一次五位校長同台出現,已經是距今將近160年前的1861年了。

下午2點,嘉賓入場。2點30分,就職儀式正式開始。麻省理工學院校長雷夫、馬薩諸塞州州長貝克爾等校內外嘉賓分别致辭。哈佛在校生、美國青年桂冠詩人戈爾曼在典禮上朗誦了自己專門為此次盛會創作的詩歌《奔跑中,我們創造奇蹟》。

當代困境:高等教育究竟有無價值

就職典禮儀式是新校長展示自我的舞台。發表演講、闡發個人執政理念,自然是典禮的重頭戲,也是眾人期盼的時刻。

巴科的演講謙遜低調,但直奔主題。他觀點鮮明,步步推進,環環相扣,一氣呵成。他從人們在哈佛總是學有所得開始講起,提到自己從家人和他人身上所學到的一切,才成就了自己的今天。他感謝家人、老師、前任校長、哈佛師生所給予自己的關愛、良好的教育、提供的機遇。他也不忘提到那些前任校長中引發爭議的一些行為所帶給自己的警醒。

他以自己能夠擔任這所全美最古老的大學校長為榮,但也直言不諱,在當今時代,身為一校之長並非易事。接著話鋒一轉,指出當下美國高等教育的問題所在。

巴科說,現在,我們處於一個極富挑戰的時代。就個人而言,自己生平第一次看到,人們真切地懷疑把孩子送進大學的價值所在;人們真心在追問高校是否應該獲得公眾的支持;人們真實質疑高校之於國家的真正貢獻。在他看來,所有這些都匯成了一句話:高等教育對於國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貢獻到底體現在哪裡?

在簡要回顧了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歷程之於美國的重大貢獻之後,巴科重點闡發了他個人對於當今世界高等教育三大作用的理解。他以哈佛為例,指出以哈佛為代表的所有大學的精髓,就在於其所代表的三大核心價值,即真理、卓越與機遇。

巴科說,當今世界,我們既要更加充分地體現真理、卓越與機遇,也要比以往任何時候為我們的所作所為加以辯護。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批評,而是因為這樣的價值是確保美國偉大的基石。在接下來的演講中,他逐一分析了真理、卓越與機遇的價值所在。

追逐真理需要勇氣

巴科提出,在一個技術消融了中介的時代,任何人都可以針對任何事件隨時隨地發表個人看法。而在這樣的時代,各種媒介都在竭力區分哪些是人們的觀點,哪些是事實。將這兩者混為一談,結果就是謠言四起,幻想難分真假,情緒支配著人們的行動,人們把理智完全拋在了腦後或是罔顧現實。

巴科為此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說,假如在今天我們依舊需要批判性思維,需要在喧鬧中找到方向,那麼,廣泛意義上的通識教育從未顯得如此重要。「教育學生在各類新聞與觀點面前成為有辨識能力的人,還要他們成為真理的來源與智慧的化身,這是我們的責任所在。」這裡,他特意將「我們的」這個詞用斜體字標出,以此強調作為教師與管理者的責任所在。

巴科說,「事實」與「真理」兩者有區別。「事實無可爭議,或者至少不應該有爭議,而真理則是需要人們去發現,體現在人們的爭論與嘗試之中,要經得起對立面的反駁與對立觀點的考驗才能獲得。」巴科說,「這恰恰是一所偉大大學的功能所在,學者們在此爭論不休,還要出示各種證據以支持各自的理論學說,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去理解這個世界,闡釋這個世界。」

在巴科看來,這就是探求真理的過程。而探索真理本身「常常是需要勇氣的」,無論在科學界,還是在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領域,莫不如此。就真理本身而言,可以分為可靠的真理與令人憂慮不安的真理,偉大的大學必須擁抱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真理。縱觀人類歷史,凡是改變了世界的人們,無不是推翻了傳統智慧的人們,因此,我們不應懼怕那些對我們的思維提出挑戰的人們。為此,要敢於面對言論的自由表達。要知道,人們總是從差異中學有所成,而各種差異也應包括思想上的多元化。

巴科提出,身為教師,我們必須向學生提供各種嶄新的思想觀點去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幫助他們學會欣賞並領會唯有傾聽才能有所收穫的道理,特別是傾聽與他們觀點相悖的人們的聲音。「我們需要教給他們的是要儘快理解,但且慢判斷。」緊接著,巴科又把這句話特意重複了一遍,然後強調指出,作為教師,我們彼此之間也該同樣行事。

巴科說,在哈佛,我們一定要身體力行,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做出榜樣。如果連我們都做不好這一點,那麼在這個世界上就難存希望了。在此,巴科校長向哈佛所有人提出了要為世界做出表率的更高要求。

哈佛就是卓越的同義詞

巴科旗幟鮮明地提出,「哈佛,就是卓越的同義詞」。他說,我們從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中選拔人才,就是要讓校園光彩奪目,讓他們在校內外追求與眾不同。

但他緊接著對何謂「卓越」進行了詳細說明。他說,我們追求的卓越,絕不是單純的精英主義,也不是指人們與生俱來的優秀品質,更不是從一出生就擁有的那份特權。「卓越是指朝氣蓬勃與非凡的想像力,果敢勇氣與堅韌不拔。」巴科說,「我們所代表的卓越,唯有通過不懈地追求才能獲得。」在一個人取得巨大的成就之前,必須要經過數年早起晚歸的時間考驗。

巴科指出,我們需要不斷提醒國人注意,美國的偉大仰賴於這種對於卓越的不懈追求之中,同時,支持高校校園內的卓越追求,並不與社會中自我感覺不被關照甚至是掉了隊的人們的利益相背離。在大學中,學者們都意識到了現實生活中的收入不平衡,社會流動性在下降等現象,並對此提出了警告,他們的觀點有助於社會朝著公平邁進。

巴科說,所有領域中的研究都能產生新知識、新的聯結點,以及對人類有新認識的真知灼見。我們的目的是要理解生命因何而來,同時更要了解生活的意義何在。既要探究我們何以為人類的分子密碼,同時也要探索同樣具有重要意義的我們,何以具有人性的文化內涵。

巴科說,將來有一天,當機器時代消失的時候,人們還將繼續閱讀莎士比亞、馬爾克斯,還要繼續聆聽莫扎特、鮑勃·迪倫,也還會繼續思考激發哲學家和詩人上千年的那些問題。何以如此?因為正是我們的藝術、文學、音樂、建築,恰恰是人類努力前行中最為永恆的作品。作為全美最古老的大學,哈佛肩負著更為特殊的責任,要去捍衛人類的這一智性傳統,正是這一傳統,定義了自文明誕生以來的知識一代。

為此,教師們不是單單向學生傳播一種知識體系,而是要拓展他們的人性,教給青年人如何欣賞藝術、社會與自然之美,還要幫助他們去發現,人生值得去認真度過的原因究竟何在。

高校要成為機遇的代名詞

巴科說,所有高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無疑都得到了美國人民的大力支持,為此,每個人都要牢記為社會服務的集體責任;同時,也要教育未來的一代又一代人們,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報社會。為此,他希望所有的哈佛畢業生都能成為積极參与、開明進取與付諸行動的公民。在巴科看來,這實際上是學生們認識更為廣闊的天地,去發現用自己的潛能改變世界的絕好機遇。

巴科明確指出,如果我們只從社會的某個小角落挖掘人才,那我們就很難達到卓越的境界。高等院校就必須要去尋找機遇,成為機遇的代名詞。從歷史上看,高等教育為最有雄心壯志者提供了發展機遇,使他們無論在經濟還是社會領域中都能夠出人頭地。今天,我們要保障高等教育能夠繼續並持續發揮這樣的功用。

巴科特別提出,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必須要不斷地告知我們的下一代,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世界各地,要他們銘記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如果他們想走在前列,教育能夠把他們帶向理想之地。高校使很多人實現了自己的美國夢,為此,教師們也有責任去維護並讓後來人同樣實現他們的美國夢。

在演講的最後,巴科總結道:「我希望身在高等教育界的人們都能遵從基本價值觀——真理、卓越與機遇。不僅如此,還要在世界範圍內推進這樣的價值觀。我們的目標是使國家和世界的未來,能夠比今天更美好。」

巴科的正式走馬上任,預示著哈佛大學翻開了新的篇章,一所古老的大學從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吃辣後拉肚子真的跟「辣椒精」有關嗎?
受生物啟發的微納米尺度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