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朕放假要出遊,少什麼也不能少這個

朕放假要出遊,少什麼也不能少這個

現代人一放假就出遊,古代也不例外。尤其九五之尊的皇帝和皇帝的親戚,更是壓抑不了一顆顆走出皇宮沖向廣闊天地的自由心。交通工具只有兩種:人力工具和畜力工具。簡單來講,不是人拉就是馬拉。

畜力便捷,人力舒適。只是如果魚是便捷的話,那熊掌就是舒適。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古代從秦始皇嬴政到宣統溥儀,兩千多年之間皇帝一撥撥地換,卻沒有一個能做到出遊時既便捷、又舒適。

魚=便捷=畜力交通工具

古代最快的陸上交通工具,當然是馬和馬車——因為馴服獵豹至今都還是世界性難題。雖然後來有牛車羊車驢車騾車甚至大象車,但最常見、最通用的還是馬車。

馬車發明出來之後,首先用於作戰,比如春秋時代的戰爭就是車戰,《左傳》里連篇累牘地記載著車戰的細節:誰誰駕駛、誰誰拼殺。不作戰的時候,馬車當然就是王公貴族們出遊的第一選擇。

到戰國秦漢的時候,作戰已經從車戰向騎兵轉化,所以馬車基本也就只剩下了交通工具的用途。秦漢馬車的種類繁多,如皇帝乘坐的玉輅、皇太子與諸侯王乘坐的金鉦車、行獵用的獵車、喪葬用的轀輬車、載猛獸或犯人的檻車等等。乘坐的馬車不合規格,嚴重是要進看守所的。

秦始皇酷愛旅遊,開啟了古代中國帝王「巡遊」的先河。他稱帝十年間,就巡遊五次。為了方便出行,他在統一六國後的第二年就大修「馳道」——相當於秦國高速公路,同時還規定「車同軌」:統一了車輛的寬度,也就相當於統一了道路的寬度。

秦始皇如此熱愛自駕游,即便在博浪沙遭到張良的行刺也不放棄,還為中文貢獻了一個「誤中副車」的成語典故。但他最後還是死在了旅途上,為了秘不發喪掩人耳目,這位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跟一車鮑魚一起被運回了咸陽。

馬車當然是最便捷的工具,但貴族又不是上班族,沒必要時時都像趕打卡一樣趕時間。既然不趕時間,牛車就逐漸得到了土豪們的青睞。

牛比馬走起來緩慢平穩,車廂也可以做得更寬敞高大。尤其東晉南渡以後牛多馬少,牛車就比馬車更流行了。北魏皇帝出行,坐的是12頭牛拉的「大樓輦」。牛車成氣候之後,馬車就在鄙視鏈上居於下方。

但牛車也擋不住與時俱進的潮流。到明清時,牛車幾乎全被騾車取代。作為馬和驢愛情的結晶,騾子雖然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但因為數量稀少,被視為熊貓級別的珍貴寵物,只有王公貴戚才能豢養。即便到了宋代,騾子也不多見。

但明代以後,騾子終於迎來了大量繁殖的興盛期。騾子比驢高大,又比馬強壯。不但體型、力氣、耐力都佔優勢,脾氣還比馬和驢溫順,身價還比馬和驢便宜,壽命也比馬和驢長久,用來拉車簡直是絕配。例如慈禧和光緒躲避八國聯軍,往西安奔逃時,就是坐的騾車。

雖然還有晉武帝巡遊後宮決定在哪翻牌子時乘坐的羊車、元朝皇帝出行時乘坐的大象車,但以上這些車坐起來其實統統都不舒服。原因很簡單:

1 從來沒有減震系統。在不平坦的路面上,坐一天下來骨頭都要抖散架。

2 沒有轉向系統,所以只有兩輪馬車,方便轉彎。

至於極少量的四輪馬車,在西方的轉向系統於十九世紀傳入中國之前,一直都是通過道路上專門設計建造用於轉向的路軌來轉彎的。康熙乾隆幾次下江南,主要乘坐的都是兩輪畜力車。車廂夠大,速度也算快,但舒適是談不上的。所以能夠不用馬車的時候,帝王們都用人。

熊掌=舒適=人力交通工具

人力交通工具,主要是輦和輿。輦從字形上就容易理解:兩個人拉的有輪子的人力車。還沒有馬車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力車了。至於輿,就是人抬的轎子。

輦後來退化成了沒有輪子的步輦,也就是敞篷轎子,類似於如今旅遊景區的滑竿。在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唐太宗李世民不但坐的不但是步輦,而且是一群美女抬的步輦,堪稱唐代的動力美學。

但有輪子的輦作為人力車還是依然存在,乾隆十三年確定的「二輦三輿」制度,正式規定皇帝的代步工具為玉輦、金輦、禮輿、步輿和輕步輿。

轎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最初是專供人們行山路的交通工具,因為不管什麼馬車牛車,都上不了山路。後來從秦漢開始,乘坐人抬的步輦逐漸成了帝王們的嗜好。到了晉朝,權臣桓玄更是造出了特大的轎子,「(玄)更造大輦容三十人坐,以二百人舁之。」兩百人抬三十人,相當於一千多年前的移動商務大巴。

到了明代,皇帝和權臣出行使用輦和轎子的頻率比馬車要高得多,因為舒服啊。轎子越大,抬轎的人越多,抬轎人經驗越豐富,轎子里的人就越舒服。不管路爛成什麼樣,經過人的肩膀和轎桿的緩衝,顛簸程度可以消解到近乎零。

比如權臣張居正的轎子,就是32人抬的大轎,稱為「如意齋」。裡面不是只設一個座位這樣簡單,而是除了卧室、會客室之外還有洗手間,堪稱明代可行走的總統套房。

明代大臣可以隨便坐轎子,而清代則對坐轎的人有嚴格要求。為了保持八旗尚武精神,清朝規定貝勒、二品以下文臣,只有身體確實不佳和在特定禮儀場合,才可以坐轎子——否則都騎馬去。

跟馬車騾車相比,轎子的成本要高出許多,因為要養轎夫。乘轎一年至少消費八百兩銀子,而騾車馬車只要一半。所以許多有乘轎資格的官員,也可能放著權利不使用。

然而坐轎跟馬車相比,舒服是舒服了,但速度實在是上不去。就算張居正能找到32個博爾特來給他抬轎子,一天最多也就走一個馬拉松的距離。古代的皇帝和大臣們,要錢有錢,要權有權,要人有人——唯獨在出行的工具上,始終是魚與熊掌二者只能選一:要快就不舒服,要舒服就只能當蝸牛。不管車廂或轎子裝修得再豪華、配置得再金碧輝煌,也還是然並卵。

這個困擾古代帝王們兩千多年的問題,直到如今才終於得到了完美的解決。從此不但舒適和便捷可以完美兼容,另外還額外收穫安全和私密。至於尊貴,更是一脈相承。

是的,這完美的解決方案只能是……

……全新奧迪Q5L

首款全面越級的長軸距高檔中型SUV

想要舒適?2908毫米的領先軸距,寬適車內空間就像一座移動的豪宅;1.27平米的寬廣天窗,提供堪比敞篷的視野; 同級165升可擴展的後備箱空間,妥帖安放生活的每一寸需要。

想要速度?S Tronic「跑車級」變速器,讓您在毫無覺察間享受速度與激情。

想要安全?預安全系統城市版,智能識別車輛及行人;搭載先進的開門警示系統,在保護自己的同時更保護他人;

所以古代帝王盼了兩千多年的交通工具,你不想試一試?

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資有營養 的精彩文章:

大哥的女人不一定是傳奇,但佘愛珍一定是
魯達楊志林沖武松,你們統統防衛過當了

TAG:談資有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