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學者獲獎

2018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學者獲獎

10 月 8 日,斯德哥爾摩時間上午 11 點 45 分,諾貝爾經濟學獎在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獲得了 201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理由是他們「將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整合進了長期宏觀經濟分析中」。

(來源:諾獎官網)

通常,諾貝爾經濟學獎與高科技都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然而,在這個世界經濟學最高獎迎來 50 周年華誕之際,瑞典皇家科學院卻關注了氣候變化、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的關係。這是因為,今年的諾獎主題是:當代人類命運最基礎、最緊迫的命題——全球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以及全人類的福利。而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對於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是,要關注氣候變化和科技創新。

他們是這樣解釋的:經濟學最核心的問題之一是資源的稀缺性,而稀缺性與自然和知識有關。前者決定了我們的生存條件,而後者決定了我們利用這些條件的方式。諾德豪斯和羅默都是學術成果汗牛充棟的學者,但他們獲得諾獎卻是因為他們開拓的研究方法,是分析自然(氣候變化)和知識(科技創新)與市場經濟之間長期影響的必要工具。

諾德豪斯:敬畏自然方能長久繁榮

人類活動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已經持續了上百年,而且,在未來,這個影響「不論如何,都將依然顯著」。

上世紀 70 年代,關於人類活動影響氣候變化的證據逐漸多了起來。剛剛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開始任教於耶魯大學的諾德豪斯——一個「在任何宏觀經濟領域都將做出重要成果」的學者,決定將氣候變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作為自己未來的研究方向,從此開始了在這一領域的「獨自探索」。

為此,他決定發明新的方法論,來研究經濟發展為何會導致氣候變化,以及氣候變化將會對社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這便是綜合評估模型(Integrated Assessment Model, IAM)。這個模型後來成為了氣候變化影響評估方面最重要的研究和評估工具。當全世界都開始關注氣候變化時,他們發現有一個名字被反覆引用——諾德豪斯。

圖丨諾德豪斯(來源:Wikipedia)

諾德豪斯的模型包括了3個模塊:

碳循環模塊——碳排放如何影響大氣碳含量

氣候模塊——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的含量如何影響地球的能量平衡

經濟增長模塊——氣候政策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及其碳排放

諾德豪斯的模型發展出兩個版本,即「氣候經濟區域綜合模型」(Regional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RICE)和「氣候經濟動態綜合模型「(Dynamic Integrated Climate-Economy,DICE)。他為氣候變化開出的藥方是:從排放許可制度轉向徵收碳排放稅。最新的 DICE 模型顯示,只要政策得當,氣候政策將會對碳排放造成顯著的影響:

圖丨基準:並不新增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最優:開徵令全球福利最大化的碳稅;斯特恩:開徵令全球福利最大化的碳稅(更側重於未來世代、而非現在世代福利的最大化——《斯特恩報告》);T

(來源: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巧合的是,就在諾德豪斯獲得諾獎的當天,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剛剛在韓國仁川發布了《全球升溫 1.5°C 特別報告》。這份引發全球媒體關注的重磅報告,也基於並引用了諾德豪斯的研究成果。BBC 在其網站首頁上這樣評價這份報告:「為拯救地球免於氣候災難發出了終極警告;而衛報的標題則是「限制氣候災難,我們還有 12 年的時間「。

羅默:發展科技才是強國之本

圖丨羅默。在經濟學界,羅默的名字基本上是和「內生增長理論」(Endogenous Growth Theories)聯繫在一起的。每一個學習宏觀經濟的學生,都繞不開羅默的理論(來源:Wikipedia)

長久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差異是非常大的。如下圖所示,1960-1985 年間,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增長率可以比查德高 10%——後者乾脆是負的。

傳統經濟學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勞動力和資本的規模報酬是遞減的:工人價格會越來越貴,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收益會越來越少,因此假以時日,大家的人均收入增長應該趨同才對,不會出現持續增長。然而,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美國的 150%,而菲律賓依然不到 15%,查德還是 4%。

(來源:POPULAR SCIENCE BACKGROUND)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發展差異呢?羅默給出的答案是:知識。

上世紀 80 年代初,還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士的羅默開始了「內生增長理論」的發展——技術進步不只會從外部輸入,還會由有目的的市場活動在內部創造。在新古典經濟學中的資本和勞動(非技術勞動)的基礎上,羅默和其他經濟學家一道,又增加了兩種增長因素——人力資本(以受教育的年限衡量)和新思想(用專利來衡量,強調創新)。

其中,知識這種要素是非競爭和非排他的——一個人使用知識,不會妨礙別人對知識的使用(比如工程師同時只能受雇於一家企業,機器只能在一個工廠工作,但知識不會),也無權排除他人使用和自己一樣的知識。當這種要素投入生產,就會產生強大的正外部性,帶來規模報酬遞增,實現持續的經濟增長。

羅默最大的成就是,他提出了由新技術推動的商品和服務的新思想可以在市場經濟中孕育,以及內生的技術進步將如何影響經濟增長,又需要什麼樣的政策環境來鼓勵這種技術進步。

羅默認為,適應新思想孕育的市場應該鼓勵邊際成本下降極快的技術或商品:初期的藍圖需要很大的投入,後期的複製則成本很低。例如,只要攻克了設計一台機器的方法論,就可以源源不斷地以有限的成本生產機器。而技術的積累將帶來長久、持續的增長,這是單靠資本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的。這個在現在被廣泛接受的結論,在當年可謂一聲驚雷。

1992 年,羅默在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年會上,進一步把上述思想運用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戰略的研究中,並認為:能否提供和使用更多的創意或知識,將直接關係到一國或地區經濟能否保持長期增長。

有趣的是,儘管給諾德豪斯和羅默頒發諾獎的呼聲一直很高,諾獎委員會一直打不通諾德豪斯的電話。而羅默在聽說自己獲得諾貝爾獎後,以為是有人在耍他。淡定之後,這位相信技術力量的經濟學家對氣候變化發表了觀點。他認為,達成聯合國 1.5°C 的升溫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一旦我們開始嘗試減少碳排放,我們就會驚嘆於這根本沒有想像的那麼困難……今天我們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人們總覺得保護環境是如此昂貴,如此艱難,所以人們只想忽視這個問題,假裝這個問題並不存在。但只要我們決定去做,人類就有能力取得令人驚嘆的成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eepTech深科技 的精彩文章:

我們為何而做夢,這兩個基因或是最終答案
業界突傳8寸廠產能已鬆動,重複下單築起的「海市蜃樓」開始崩塌

TAG:DeepTech深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