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To B」路不好走 金融科技與銀行上演又愛又恨「聯姻記」

「To B」路不好走 金融科技與銀行上演又愛又恨「聯姻記」

金融科技To B服務是一門賺錢的好生意?其實不然。有觀點認為,當監管明確「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後,不少互金公司更像是被「倒逼」選擇了金融科技To B服務,在夾縫中找到了一條求生道。

感知到這一變化的除了互金公司,還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近年來,銀行業逐步開放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有數據顯示,已有48%的金融機構正在跟金融科技公司合作,預計這一數字很快將上升到68%。其中,轉型關鍵期的銀行,更是希望能利用金融科技公司彎道超車。

不過,銀行與金融科技機構「聯姻」並非一路坦途,文化、價值觀、生活習慣等都是影響其和諧相處的制約因素。銀行認為金融科技公司路數太野,不太值得信任;金融科技公司又嫌棄銀行體態臃腫、步履蹣跚,雙方可謂是又愛又恨。

「1對100」聯姻

眾所周知,數字經濟迸發出磅礴力量,以大數據、雲計算、AI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加速向各領域廣泛滲透,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培育了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也帶動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生產關係的再造、經濟結構的重組、生活方式的巨變。

而對於正在進行新一輪深化改革、加快轉型創新的銀行業來說,數字化也成為轉變銀行傳統經營模式,建設現代銀行業體系的重要推手和動能。

2018年8月,一城商行正式上線新核心系統,其內部工作人員林新(化名)向鳳凰網WEMONEY透露,該行用了近4年時間才完成核心系統更換,其中與近100金融科技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包括解決後期系統不適配、不兼容等問題,花費金額超10億元。

林新稱,此前招標時,全國各地公司紛紛來應標,其選擇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來自北京和上海。近4年的時間中,該銀行更換了行內票據系統、結算系統、信貸系統、績效系統、人力系統等,這些技術都是由技術公司提供支持。

上述「1對100」式聯姻並非孤例,在鳳凰網WEMONEY此前舉辦的第二屆新金融·普惠實踐峰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長張承惠指出,在以大數據、雲計算、AI等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大背景下,越來越多持牌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合作,其中有家銀行和80多家科技公司有合作關係。

事實上,不管是地方中小型城商行,還是大型商業銀行,轉型已是迫在眉睫。其對內探索體制創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對外主動擁抱技術,積極推進與科技巨頭深度合作。如建設銀行、民生銀行、興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和光大銀行6家銀行陸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社銀行、交通銀行則分別與京東、百度、騰訊、阿里、蘇寧達成戰略合作。

遇阻:不合作等死 合作早死?

儘管銀行與金融科技合作共生已是行業趨勢,但二者「聯姻」並非一蹴而就,還存在文化、盈利模式、系統對接等多方面問題需要磨合。

在金融科技從業人士馬進(化名)看來,近兩年,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案例可謂是層出不窮,但在這種欣喜的合作背後,並沒有看到端對端合作獲得巨大價值的案例,這說明兩者之間的合作不是那麼和諧融洽。

首先,在文化與機制方面,二者就存在不同態度。在產品創新方面,銀行因發展時間較長,在文化、理念上,主動去試錯的意願並不高;而金融科技公司在文化上的歷史包袱沒有那麼重,而且對一些創新方向「賭性」會更重。

有資深業內人士直言,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所倡導的風控,並不是沒有風險,而是用更高的收益去覆蓋了風險。但是銀行不能接受這個風控理念,因此銀行沒辦法去觸達這些高風險客戶。

第二,盈利模式也是影響銀行與金融科技合作的一大問題,銀行更習慣一次性付費購買,但金融科技公司更傾向分佣的方式。正如上述銀行工作人員林新介紹,和科技公司合作後,銀行一般不會全額付款,更多會選擇留一部分作為自保基金或擔保基金,後續以貸款的形式放出,只有當運營沒有問題後,才會完全結清。

除文化、盈利模式需要磨合外,系統對接問題也不可忽視。一家銀行包括業務系統、信息管理系統、渠道管理系統等超百個系統,如果金融科技公司要跟銀行實現對接,這將是一個難題。

此外就是監管問題,目前對於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助貸合作模式,其風險管控是在銀行體系之外,這一模式是否被監管認可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對於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合作中的多處問題,馬進直言,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彼此可謂是又愛又恨。「不合作就是等死,合作了又可能是早死?很多銀行認為金融科技公司路數太野,不值得信任;而對金融科技公司這一端,同樣會認為銀行體態臃腫,步履蹣跚,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耐煩。」

銀行與金融科技的「聯姻」之路道阻且長,多個問題需要磨合,多位業內人士告訴指出,金融科技公司在跟金融機構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對方的意願,對其金融業務的理解非常重要。可以先開拓並深入合作一些標杆性合作案例,把「第一步」做好後,再去穩步邁出「第十步」、「一百步」。

如何在To B賽道脫穎而出

解決了與金融機構間的「代溝」問題,如何在擁擠的To B服務賽道中脫穎而出,也是眾多金融科技公司共同思考的問題。

如今,BATJ等互聯網巨頭群雄逐鹿,垂直領域的互聯網公司和各類科技公司、區塊鏈企業跑步入場……發力金融科技輸出的公司眾多,除了單純的流量輸出、風控系統輸出之外,還有輸出整體技術的企業。

「未來能否在To B市場服務中脫穎而出,將由這兩點決定,一是能否給銀行帶來收益和增量用戶,二是能否有效風控。」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告訴鳳凰網WEMONEY,其中,前者可直接向銀行等金融機構輸出流量,如阿里、京東等自帶場景由電商類衍生出來的金融科技公司,而後者則是在反欺詐方面尤有建樹,可有效幫助銀行降低網上交易風險,尤其是在信用卡業務方面能有效風控的技術類公司。

曾剛指出,目前行業有數百家金融科技機構提供To B服務,但大部分企業並沒有實際技術輸出的能力。未來能生存下來的公司不多,會逐步向頭部化發展,而其他如助貸合作模式、或僅僅提供模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市場上並沒有核心競爭力,要想生存下來比較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大洗牌背景下,部分網貸平台重啟IPO
樂友做客阿里公開課 助力母嬰新零售升級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