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同升一面旗 共愛一個家」:為了心中那面五星紅旗

「同升一面旗 共愛一個家」:為了心中那面五星紅旗

來源:國防在線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藝藐

「同升一面旗 共愛一個家」

為了心中那面五星紅旗

國防在線客戶端記者 張藝藐

升國旗。

5時30分,祖國陸地最東端的東極哨所,官兵升起五星紅旗,把第一縷陽光迎進祖國版圖;

6時13分,當升旗手將右臂划出優美弧線,五星紅旗在祖國心臟北京緩緩升起;

7時30分,斯姆哈納哨所升起國旗,國門衛士在祖國最西端叫醒了帕米爾高原。

從東到西,沿著太陽升起的軌跡,一面面五星紅旗點亮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0月8日上午,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與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國旗護衛中隊共同舉辦的「同升一面旗 共愛一個家」主題活動在天安門國旗護衛中隊營區舉行。

與以往不同,一面面來自邊疆、海島、雪域、大漠的五星紅旗,帶著心中那份摯愛,匯聚在這裡。

等待升旗的嘉賓。

此刻,離首都北京3000多公里,海拔4250米的西藏邊防無名湖哨所,一面五星紅旗也正在迎風飄揚。神州大地國慶假期熱潮還未完全退去,這裡卻即將迎來寒冬,接下來就是長達半年的「與世隔絕」。從山頂到山腳,爬下「絕望坡」,去縣裡、去市裡、去首都,連長李文多一行三人帶著一面特殊的國旗,一路輾轉奔赴北京。

短短兩天,這是他們第三次來到天安門廣場,卻總說沒看夠,想多拍點照片拿回哨所和戰友們「吹牛」:看!這就是咱們守衛的祖國心臟,多美。

在天安門廣場看到了祖國第一旗,你問他們,「你見過多少面國旗?」齊刷刷歪頭想了一陣,都說這次是最多的一次——

距2011年王仕花和王繼才第一次來北京,已經過去整整7年。只是,這回身邊少了老王。32年來,無論颳風下雨,在開山島這個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的地方,夫妻倆延續著只有兩個人的升旗儀式,一萬多次升起從未間斷。今天,她和兒子王志國一起帶來了開山島上升起的國旗,只為讓小島離北京更近。

一面走過熱帶雨林、經過螞蝗區、翻越十層大山的國旗,被雲南邊防戰士索朗頓珠捧來了北京。不久前,頓珠帶著國旗走上十層大山頂端的零號界碑的最後一段路,1751個台階,這條巡邏路他走了十年,並將繼續走下去。

匯聚到天安門廣場的每一面國旗,都有著動人心魄的故事。這面被南海風浪吹得略微脫線的國旗,飄揚在海警46102艦的最高點,航行在南海最前沿宣示中國主權。海警46102艦艦長鄭慶豐說,在南海,看到五星紅旗就有一種想流淚的激動。

時下的中國,當高鐵一遍又一遍刷新最高時速,當信息網路遍布世界每個角落,「抵達」這個詞顯得異常簡單。

然而,祖國之大,在極遠極邊極險極美之處,在那些常人不曾聽說的地方,「抵達」又顯得格外重要,哪怕是歷經艱險、遍嘗寂寞。

南沙第一代守礁關官兵代表講述國旗的故事。

因為有了心中那面國旗,他們顯得與眾不同。

背著30多斤重的「國旗」來北京,在新疆軍區河尾灘邊防連戰士范小軍看來,似乎也不太艱難。儘管從河尾灘到達北京,他們要轉4趟車,乘2次飛機,背著這塊國旗石卻一路暢通無阻。

范小軍在巡邏路最高點位找到這塊「飄揚」的石頭,並親自畫上了國旗,而後又背著這面石頭 「國旗」在高原行走3公里。寫在國旗旁邊的「5418」字樣,標註的是他和戰友們反覆走過的巡邏路的海拔高度。范小軍將這塊國旗石背到北京,只為向祖國報告,喀喇崑崙衛士的赤膽忠心。

國旗在高原飄揚,也飄揚在額爾古納河畔的密林。

白樺林、樟子松……秋天的額爾古納河美得像一幅油畫。牛耳河邊防連四級軍士長雷粒捧著親手編織的「紅柳國旗」,在國旗護衛中隊營區站得「倍兒直」。

國旗是一面圖騰。「作為邊防軍人,站在祖國最前沿的那種自豪感,昭示著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不管是行駛在界河上24年的老艇長劉長旺,還是紮根牛耳河邊防連16年的老班長雷粒,就連剛剛轉隸到連隊1年的戰士王柯文都會很驕傲地對我們說著這句話。

很快,美麗的額爾古納河就要迎來長達7個月的大雪封山,美麗的白樺林跟所有人說來年再見,可是這面「紅柳國旗」卻能點亮這裡的春夏秋冬。

邵建民帶來了半面國旗,30多年前,在南沙渚碧礁上空,首批守礁官兵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南沙的風雨讓這面國旗缺了一半,但上面的簽名直到今天仍依稀可見。

「兄送弟,南沙行,保國之地,立大功……」質樸的寄語傳達著他們「人在、礁在、國旗在」的決心。

不管心中的那面國旗是什麼形態,邊防官兵們知道,這面國旗會給人以力量、信心。

王仕花和兒子王志國向國旗護衛中隊贈送在開山島升起的國旗。

國旗護衛中隊門前,一棵老榆樹見證了這場互贈國旗儀式。這是精神的傳承、使命的賡續。

在無名湖哨所,每一年,新兵穿上軍裝就是老兵摘去帽徽的季節。送走了老班長高強,哨所來了新兵,王祖江作為老兵帶著他們在巡邏線最高點位,親手在石頭上畫了一面國旗。

無名湖哨所戰士的國旗石。

早在2012年,已退役的國旗班首任班長董立敢帶隊,給開山島「夫妻哨所」帶來了一面嶄新國旗。老王走後,王仕花遞交申請,堅持繼續守島。這次不同的是,有10人輪番上島,同升一面旗。

能讓川藏兵站部紅旗車標兵朱小紅心中悸動的,不是奔走了18年的生死川藏線,而是沿途見到藏族孩子們展開國旗向車隊敬禮時的畫面。

在距離祖國一萬多公里的非洲大地,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隊員王震在執行任務時,幾乎每天都會經過戰友李磊、楊樹朋犧牲之地,接過鮮血浸染過的旗幟,維和官兵繼續直面艱險,傾心護衛和平。

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一塊地圖上找不到的地方,60歲的東風航天城迎來了一群軍訓中的孩子,參觀的人群中不乏有昔日為祖國航天事業做過貢獻的老兵。童稚與花甲相遇,即使並不相識,卻在五星紅旗前同時駐足,抬頭仰望。

仰望的不只是他們,在戈壁深處,在碧海前哨,在高原雪域,在崇山密林,還有軍事媒體人和他們一起,向著五星紅旗注目敬禮。

平凡的人們,帶給我們最多感動。極遠極邊極險極美之處,有著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詩篇。「一個人的行走範圍,就是他的世界。」而軍事新聞人行走的足跡,則生動刻印出一座座精神高地,放大著傳揚著億萬華夏兒女共同的家國情懷,只為我們共同升起的那一面面五星紅旗。

為了心中那中國紅,未來,我們一起繼續前行。

國防在線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