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人生很簡單,只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學會愛

人生很簡單,只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學會愛

情緒管理和幸福力專家

《不完美,才美》系列圖書作者;海藍幸福家創始人;復旦大學醫學博士;美國范德堡大學心理學碩士;情緒管理和幸福力專家

- 海藍幸福家. 廣州情緒課 -

這個國慶,大家過得還好嗎?

這幾天,海藍幸福家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本年度首次齊聚廣州,一起上了五天觸動生命的情緒管理課。

我們一起用脖子以下的身體,

體驗並探索了:

情緒的根源是什麼?

卡在什麼地方?

自身有什麼資源可以解決?

未來利人利己的具體解決方案是什麼?

我們很多的情緒和傷痛源於無知和誤解,其實,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是對愛的呼喊。

一次次震撼著內心的課堂呈現,對自己、對愛人、對孩子、對情緒和愛,有了很多的深刻的理解和學習。

為什麼我老遭遇渣男?

一位事業有成、美貌出眾的「女神」。懷孕8個月的時候,前夫出軌;離婚後,現男朋友,也與多名女性往來。

兩次的事件和人,讓這位價值觀純潔、正直的姑娘,對世界失去了信任和希望,自我懷疑,不斷陷入難過、憤怒和怨恨中。

海藍博士對她有很多的心疼,幫助她找到了這個感情模式循環的根源:過去的不被愛。

小女孩從小被教育要懂事,先人後己,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媽媽總是把好吃的和好玩的,分給其他的小夥伴。

「媽媽,我才是你最重要的女兒啊。」

這聲呼喚,已放在女兒心中數十年…….

也讓現場許多學員一起流下了眼淚。

「也因這份懂事和善良,她理解媽媽的辛苦,一直努力掙錢,保護著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們。」

媽媽一直懂禮貌,守規矩,勤懇付出,給女兒最好的教育,卻沒有真正愛過自己,

也沒有教會女兒如何愛自己。

這個3歲的小女孩,沒有被好好愛過,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長大後的她,真心,全心全意付出的同時,

也常常無知覺形成了「女皇帝」的模式,一直無意識向愛人索取和享受著未得到滿足過的愛,

卻常常看不到愛人的真實需求,只有自己認為的「真理」和對的愛的方式,全心給出去的愛,卻不是愛人需要的。

也看見了自己對再次生小孩的抗拒,是源於「前夫」在其懷孕期間出軌的創傷。

通過梳理和大家的真誠真誠的反饋,這位「女神」看見了自己的真善美,

也意識自己現在情感模式中的卡點,找到了未來愛自己的方式,將更深一步探索自己,到底需要怎麼樣的生活。

我們深信如此美好的她,可以掌握方法,過上屬於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祝福。

愛情的最深厚的契約是:盡我所能讓你和我在一起的日子能夠感到自由、快樂、溫暖、幸福,可以做真實的自己。不是各種綁架。

28年婚姻的破冰

一對已婚28年的夫妻,為提高婚姻的品質,而來到了課堂。

丈夫,坦誠在婚姻中有過動搖。但內心對幸福的家庭生活有著深深的渴望,卻彼此間有個怎麼也過不去的坎。這份不知所措和無力感一直伴隨著他。

妻子,在長期的這種婚姻生活中,已迷失自己。

海藍博士和大家花了很多的愛、關懷和呵護,陪伴女士尋找這份無力和絕望的根源,隨著探索,讓愛慢慢溢滿女士的全身,讓這份愛深深地停留在她心裡。

海藍博士也陪伴男士,去探索他的不知所措、痛苦、黑暗寂寞、無助,去看見自己的需求。

「你需要妻子怎樣的理解?」

「拍著我的肩膀說,「我所做一切對你的忍讓,不是因為怕你,而躲避你,是因為我在乎你,不想爭吵、生氣,想彼此平靜和安寧。」」

兩個都是非常渴望對方愛的人,中間卻隔著一座冰山。

海藍博士現場讓妻子把手放在丈夫肩膀上,看著對方眼睛,說出這些話時,丈夫瞬間淚崩。

現場所有的學員,被眼前的一幕深深地觸動,把祝福、愛和關懷也深深傳遞給擁抱在一起的他們。

丈夫說:「這28年,從來沒有這樣被擁抱過。」……

16歲孩子的考試焦慮

16歲的她,一到考試周就心臟緊張,大腦就一片漿糊,有種絕望感。或者一到事情的時間點,就害怕自己做得不夠好,產生無助感。

海藍博士從她焦慮的身體承載部位——心臟,開始一步步梳理,跟著她的感受找到情緒背後的根源,

原來是小女孩數年前的一位老師,每天體罰學生,拿書和棍子,扇或打沒有背好書或沒有完成好作業的孩子,

小女孩也曾深受其害。

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的她,

一次因為太困了,

忘記了在卷子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而沒有逃過老師的體罰。

而當時年幼的她,

除了懷著一顆恐懼、無助的心,

合理化這學校發生的一切,

別無選擇。

雖然合理化, 但內心的傷是始終存在。這份緊張和無助,緊緊跟隨了她到了大學。

海藍博士讓內心的她充分感受到那種無助,痛苦,把沒有被溫暖,被支持,被鼓勵都給到,給夠,對小璐療愈至關重要。

最後,小慧和老師和解了,和這份恐懼、無助和解了,和自己和解了。

找到了未來應對緊張、焦慮等情緒的解決方案。也給老師寫下了一封信。

(向上滑動啟閱)

黃老師您好:

時光荏苒,如今我已是大二學生,現在仍時常回想起在母校度過的時光。

首先非常感謝老師當年的教誨,我至今仍記得您抽查我們背書,至今仍留有您批改過的作業,也清晰地記得您在講台上上課的模樣。雖然當年學到的知識已在時間的沖刷下日益模糊,但是您教授學習方法至今仍為我所用。

然而,我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

8年前,我和其他孩子一樣帶著對知識的渴求走進校園,那時候的我單純、靦腆。在老師的指導下,我收穫了知識,並取得了進入我們學校學習的機會。但是,我也失去了很多,而這種失去可能只有我和家人能夠深切地體會,可能只是在我離開母校後才慢慢顯露。

我記得當時懲罰和批評學生這件事每天都在我的身邊發生,我覺得這很正常,不足為奇,我知道老師是為我好。但是,每次老師布置作業,批評和懲罰同學的時候,我都有種說不上來的恐懼,我感覺自己的心臟就要跳出來。我每天驚恐地完成作業,逼著自己一邊反胃一邊寫到凌晨兩三點,那個時候我每天活得很累,很惶恐。但是我並沒有認真地對待這一切,直到我發現自己在慢慢地變化。

我漸漸地害怕走入公眾場合,害怕在哪裡遇到老師,我總是感覺到有人在跟著我,也常常聽到有人在不停地評論著我,慢慢地我的情緒也開始變得不穩定,我經常莫名失控,卻找不到原因所在。我在惶恐和不安中度過了初中,並極度壓抑地走入了高中。

在高中,我成績優異,在高二時考入了a班,平時的成績也一般都保持在年級前50,在高三時也取得過年級第一。但是,我找不到快樂,我極度壓抑,封閉,自責,直到高三的有一天,我崩潰了,並在那之後經常出現情緒失控,那時的我找不到了生活的意義,我不得不在家度過了高三的最後半年。

但幸運的是,自那時起,我的爸爸媽媽意識到了我的問題,帶我接受了系統的治療。我從初中開始,患上了長達八年的幻聽,同時患有焦慮症,強迫症,並時常伴有強烈的被監視感。我在治療期間,依然考上了大學。如今我已經是一名大二學生,雖然仍在服用藥物,但是各項狀況都有所好轉。

我曾經思考過教育的目的,教育是為了讓我們每個人都幸福、快樂,並有價值的生活。如何做到這一點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困難面前仍然能向著自己的目標執著前進。學習能夠幫助我們達成這一目標嗎?是的,學習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寬廣的視野,學習能力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但是一個身處在批評、比較和懲罰中的孩子能夠愛上學習,並把學習學好嗎?

我們可以換一個維度去思考這一個問題,在《不完美,才美》一書中,作者寫道:「我曾問過很多家長:『為什麼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為什麼要打罵孩子?』得到的回答時: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孩子奮發努力,為了孩子好。

我又問『如果你的愛人對你說,你看看隔壁老張家的媳婦,長的多漂亮,還能幹,非常賢惠,對公婆也很孝順,你看看你長這樣就算了,賢惠和能幹和人家也差遠了。還經常因為你事情做得不夠好打你罵你。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受到激勵,從此奮發圖強以老張的媳婦為榜樣,好好努力做個好老婆嗎?』

一般得到的回答是:『她好,你找她去呀!』本來還在做飯,飯都不做了。」

為什麼榜樣和打罵在自己身上激起的是憤怒而不是動力呢?

許多老師認為,懲罰和打罵雖然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但至少能強迫孩子把學習學好。「除了這種方式,我還能怎麼樣讓他們把書背掉?」

但事實上,許多孩子,因為不喜歡老師,放棄了他教的這門課。在北京做志願家教的過程中,我遇到了一位學生,她特別排斥學校的數學課。在和她交談的過程中,我漸漸了解到了她討厭數學的原因:「我們的數學老師,總是偏心,他老是責罵成績差的學生,我的作業是自己寫的,他卻老是覺得我的作業是抄的,連成績考好一點他都覺得是我在作弊,我為什麼要寫作業給他看?」

後來我又了解到,這個孩子在小學時數學成績是班上的前幾名,到初中因為反感老師才放棄了這門課,我為此感到十分惋惜。其實能夠激勵孩子學習的真正動力,不是老師的懲罰和批評,而是孩子對於知識的渴求,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個天使,只不過在成長的道路上受過的一次次的傷,慢慢地掩蓋了孩子的天分。

孩子反感學習,自然有更深的原因,老師可以與孩子溝通,了解背後的原因,和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當孩子發現老師是他的盟友而不是敵人時,自然也會少一分抵觸,多一分親近。老師是引路人而不是趕路人,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激發他學習的動力,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走向成功。花開有時,請尊重孩子本來的進程和樣子。

我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因為我希望我的學弟學妹們能夠避開我曾經走過的那條路。希望老師與學生之間的相處能夠多一份愉快。

感謝老師您能耐心地看完我的這封信,在此有兩本書想要推薦給老師:

《不完美,才美I》

《不完美,才美II》

作者:海藍博士

願老師工作順利,生活幸福。

您的學生:wh

2018年10月8日

我們的課程收穫

「在這次課上,聽到自己的心,

怦的開了一朵花 」

「需要她尊重我」

「什麼是尊重?」

「在朋友面前,不要指責、聽得進我說的話,不要起爭執。」

——來自一位男士的分享

理解到老公的一個部分,

不願意敞開是他自己的過往造成的,

不是我的原因,

更不是他不愛我的一個理由。

人有三次出生:

第一,從媽媽肚子里出生;

第二,關懷好自己,不受他人情緒影響,每個當下做利人利己的事情;

第三,不但自己堅定自己的路,並通過自己影響他人。

「太好了!我又找到了一個答案,

解決了我的一個問題!」

所有情緒都是人的本能,

而且所有人都會有,

我要做的就是去發現自己,學,做,行。

「我們不僅能夠欣賞萬里晴空中的太陽 ,

更重要的是

在烏雲密布中尋找陽光。」

為什麼我老遭遇渣男?

因為對自己的需求不確定,

才會讓生活來隨意主宰自己的境遇,

失去選擇權。

花時間了解自己的需求很重要,

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和目標,

餘下的時間全部用來創建。

和大家一起學習的五天里,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受到關愛和幸福。

無論是早上靜修生帶領的靜觀關懷,還是課堂上海藍博士神奇的案例展示;無論是小組討論中的坦誠相見,還是大場梳理後爭先恐後的精彩發言,都充滿了深深的愛和鼓勵與支持,我內心收穫的是滿滿的幸福,臉上也自然而然流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內心想表達的都在感恩之中,感恩相遇,感恩相助。

情緒的本質是自己過往的創傷被激發,沒有被看見、沒有被聽見、沒有被理解、沒有被認可、沒有被愛。

人生其實很簡單,只做一件事就夠了:就是學會愛。

第一學會愛自己

第二愛家人,愛朋友,愛同事

第三愛自己所做的事

怎麼愛呢?帶著感恩和關懷,恆久忍耐的愛。

一起踐行10000小時,用愛點亮自己,點亮家人,點亮社區,點亮世界。

感恩相遇. 陪伴. 成長

親愛的你,在5天情緒課當中收穫了什麼呢?也歡迎分享到評論框 讓愛傳出來~

愛你/晚安

每日踐行,成為越來越喜歡的自己

數百位靜修生與你一同成長

感謝這次課程 27位小組長的用心

海蓮、佳蕾、永峰、惠安、瓊慧

一瑾、福香、雷玲、寶傑、小霏、常風

蔡蓮、金麗、書琴、劉露、馬欣

葉娜、寒冰、三葉、張潔

愛雲、林華、敏敏、海英

蕙敏、裴洋、陳麗、子墨

更多課程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藍幸福家 的精彩文章:

3小時沒有回復,是不是不愛你了?
有一種貧窮,叫「窮得只剩錢」

TAG:海藍幸福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