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新智元報道

編輯:克雷格


【新智元導讀】隨著AI的發展,最後所有的行業一定都會用到人工智慧技術,只不過是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區別而已。普惠AI會經歷哪些過程?周志華教授、Tom Mitchell教授、Max Tegmark教授等六位嘉賓在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上發表了觀點。

信息化之後必然的趨勢是智能化。

蒸汽機的出現讓機械開始代替手工勞動,電力的應用塑造了現代社會的雛形,計算機、生物工程等技術的普及將現代社會帶進信息化,AI時代則以信息化為基礎,讓人類社會變得智能。

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也是先進技術不斷擴展到普通人的過程,AI時代也不例外。

在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上,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認為,隨著AI的發展,最後所有的行業一定都會用到人工智慧技術,只不過是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的區別而已。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慧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

AI如何普惠?在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嘉賓訪談環節,包括周志華教授等六位嘉賓談到了如下幾點:

  • 普惠AI需要降低門檻,從AI的基礎要素數據、演算法、算力三個層面入手;普惠AI需要完善工具,提高可用性與可教授性;普惠AI需要做到安全性,確保AI是有益的。

視頻地址:https://v.qq.com/x/page/t07220igr1a.html

《眾說普惠AI》——大咖說_騰訊視頻

視頻是包括六位嘉賓在內的訪談(訪談從8分35秒開始)

以下文字是對視頻內容的整理。

讓AI不貴:數據流轉分享、演算法成本下降,算力安全可靠

杜克大學副教授、IEEE Fellow陳怡然認為,實現普惠AI要降低門檻,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數據的來源,數據本身要質量高,成本要低;

第二部分是演算法,因為現在的演算法都需要人去設計,聘用優秀的演算法工程師是很貴的,並且,在訓練過程中也需要調參,這個過程的成本也很貴;

第三部分是計算的能力,消耗了大量計算的平台,對做AI晶元有需求,最終把價格降下來。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杜克大學副教授、IEEE Fellow陳怡然

普惠AI的實現過程是解決上述三大問題的過程,這三個問題也都有辦法可以去實現。

比如數據問題,若想把它成本降下來,就需要把數據要流轉起來,要更多的人去分享。因為如果數據採集來了,只有一個人在用,成本就不可能降下來,大家都能夠分享成本才會降下來。

但是分享數據又面臨著新問題:數據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激勵機制,使得有數據的人願意把它分享出來,而且分享過程中又不影響對數據安全的顧慮。演算法也是一樣,如何在昂貴的演算法生成成本下,使得演算法本身能夠讓更多的人去使用。

計算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對隱私的保護等,也是AI普惠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目前,谷歌雲的AutoML平台、微軟Azure開放的認知服務API介面以及華為雲普惠AI,都是企業推動降低AI門檻的舉措,在數據、演算法、算力等層面做了有益探索。

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還需要teachable

今年5月,華為副總裁、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2018數博會上提出「華為雲普惠AI」的概念,成為國內第一批試圖把AI門檻降到最低的先行者。

華為雲對普惠AI的設想是「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從數據成本、機器學習成本、數據隱私保護等方面探索AI的普惠化。

以華為雲發布智能數據湖技術為例,智能數據湖實現一份數據支持數據全生命周期無縫流轉,多種分析引擎共享,簡化數據服務之間配合;同時,開放格式,實現用戶數據上雲免轉換,讓人工智慧更易用而且極速高效。在PB級10萬億的記錄數據規模下,實現多個組合條件查詢,皆能秒級精準找到目標數據。

對於華為雲提出了「普惠AI」的概念,讓每家公司都「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願景,CMU機器學習系創始人、著名教科書《機器學習:一種人工智慧方法》作者Tom Mitchell教授表示「完全同意」。「AI就是應該讓每個人都用得起、用得好、用的放心的,」Mitchell教授說。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CMU機器學習系創始人、《機器學習:一種人工智慧方法》作者Tom Mitchell教授

「我還要補充一點,那就是』teachable』——未來人人都應該能夠教授AI做自己想讓AI做的事情。」

例如,現在的智能手機有很多功能,比如日程提醒、計時器,但是,還有更多的功能,手機本身是可以實現的,只是沒有人去開發相應的應用程序。

「舉個例子,如果今天我上班的路上發生了擁堵,那就提前叫醒我,」Mitchell教授說:「這個功能從技術上講是可以做到的,因為手機能夠獲取實時的道路交通信息,也能夠提醒我幾點出門,但是,還沒有人開發一個專門的功能將這兩者結合起來。」

因此,如果未來AI能夠讓每個人都「用得好」,就還需要「教得會」,也即具備能夠通過自然語言理解人意圖的能力。這樣,不同的人可以讓他們的AI分別去實現他們各自特定的需求,哪怕出廠配置是完全一樣的。

AI安全問題或許30年才能攻克,必須確保AI有益人類

在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慧峰會嘉賓訪談中,MIT終身物理系教授、《生命3.0》作者Max Tegmark認為華為雲讓AI「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想法很好,而且這些事情或多或少也會自然而然地發生,市場將帶來越來越多均價更低、更普適的AI。但更重要的是,確保AI是「有益的」。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MIT終身物理系教授、《生命3.0》作者Max Tegmark

Tegmark說:「現在有的AI安全問題非常困難,或許需要30年才能攻克,而且我們必須現在就開始著手解決它們。」

不久前,Tegmark創辦的未來生命研究所發起抵制AI武器化的行動,包括馬斯克和哈薩比斯在內的2000多名AI學者在斯德哥爾摩IJCAI上籤署宣言,讓AI的安全性話題再度受到關注。

倫敦大學學院(UCL)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汪軍也認為,普惠AI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這包括兩個層面。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倫敦大學學院(UCL)計算機科學系教授汪軍

第一個層面是魯棒性,當使用AI的時候,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AI是不是還是比較好的狀態。有時候在實際應用中和在訓練情況下AI的反應是不同的。

另一個層面就是通常意義上講的安全。

另外,還需要注意演算法的偏見。比如推薦系統的演算法是不是都照顧了所有人,而不是在推薦的時候只是偏向於男性或者女性或者某些年齡段,需要考慮公平性。


AI普惠化加速:巨頭構建生態,收割開發者

2018年,商業化是AI的主題詞,而普惠化是巨頭收割開發者、構建生態的商業化路徑。

有消息稱,華為將在今年10月10日的全連接大會上公布AI晶元和深度學習開源框架的最新成果,把開發者群體圈進華為生態體系。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把普惠AI分成兩類,一類叫面向於所有人的、類似於通用AI,比如說語音識別、機器翻譯、人臉識別這樣的領域,會出現所謂的洗牌或者是只有三五家做到世界最好的技術,這些企業一旦研發成功之後,就可以無成本複製,但胡國平不認為這種情況會發生。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

另外一類是所謂的普惠AI或專業AI,比如在一個特殊場景下所需要的AI技術,就要用到普惠AI或者開放的平台,這種情形使得各家能在一定的技術積累的情況下,可以基於特定的場景研發個性化的方案。

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大訊飛也在推進AI的普惠化,自從推出以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的人工智慧開放平台後,為開發者免費提供語音識別、語音合成等語音技術SDK,截至今年6月底,開放平台開發者團隊數量達到88萬。

在訪談中,周志華教授認為,普惠AI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希望讓人工智慧技術能夠造福於大家,造福於世界,大家都能從中得到收穫,得到實惠,「我想這個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願景。」

人工智慧技術確實也有普惠的趨勢。周志華教授認為,人工智慧帶來的人工智慧革命,100年之後我們再回頭看,可能就會發現所有的人都已經從裡面得到實惠了,只不過是早晚、多少的問題。

One more thing:人工智慧女王有話說

關於普惠AI的話題,華為雲最近聯合多家媒體、機構出品的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工智慧領域視頻訪談——《眾說普惠AI》,訪談歷時2個月,行遍15城,走進42所頂級高校,100多個產業園區,訪談10餘位業界大咖、100多位企業主、1000餘名開發者、數千名高校學子。

除了上述嘉賓外,也有幾位知名人士在接受網易科技採訪時也發表了看法,他們分別是:

「讓AI走下神壇」造AI晶元、建開源框架,華為雲開發者大行動

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人工智慧女王」賈斯汀·卡塞爾:普惠AI是很好的概念,若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便捷,AI不會成為一個社會的好的機遇。窮人、富人、城裡人或者村裡人,讓AI普及,讓AI不在一小片區域應用,而是在全社會廣泛地應用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

同時,AI在某些優勢領域快速發展,但其中也面臨著問題。例如:如何把AI變得容易理解、如何讓AI處理小數據和大數據、如何給AI提供演算法,機器學習的演算法去理解人類行為的問題等等。

知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童行學院創始人郝景芳:「普惠AI」一定是趨勢,相信普惠AI未來像我們的智能手機一樣在我們的生活里是必不可少的。智能手機剛上市的時候從一部分人買迅速變成了所有人都有,技術的成本下降和推廣非常快。如果產品本身成熟了能夠應用到很多地方,而後的推廣是很快的。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AI會越來越成為和水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如果華為能夠深入得認知今天的企業AI應用場景本身的洞察和挖掘,能夠提供相應的AI服務,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過渡性的解決方案,也期待華為等科技公司,能夠利用中國獨特的人口紅利和應用場景的豐富性對全人類的AI的走向做出較大的貢獻。

更多關於普惠AI的觀點,歡迎參與微博話題#眾說普惠AI#互動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智元 的精彩文章:

科研機構彙報給FBI?北大教授抨擊:科學家應有脊樑!
全球首屆AI金融實戰技術大賽冠軍方案分享,三個月拿走50萬

TAG:新智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