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你的那些「早知道」 其實都是馬後炮

你的那些「早知道」 其實都是馬後炮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把「早知道」這個詞掛在嘴邊。大學畢業考上了公務員,可是工作兩年以後發現自己不適合這個崗位。

我們辭職了,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考。一段感情因為彼此性格不合而破裂,我們分手了,早知道當初就不應該和他在一起。

我也是一個很喜歡說「早知道」的人。今年七月去雲南旅遊的時候,當地的一位朋友請我在一家土菜館吃飯。我看到菜單上寫了一個招牌菜,叫做「折耳根炒臘肉」。圖片看上去很誘人,就想著試一下。

可是菜一上來,我就後悔了。一股無法言說的惡臭味撲面而來,我嘗了一筷子,頓時感覺五臟六腑里翻江倒海。於是,我忍不住對朋友說:「這個味道太噁心了,早知道我就不該點這個菜」。

朋友笑著安慰我:「沒事,就當花錢買個教訓了。你以前都沒吃過,不試一下,又怎麼知道難吃呢」。聽到朋友的話,我覺得還真是這個理。有些東西沒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不喜歡呢。

我想起了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眾所周知,唐伯虎是一個瀟洒放蕩的人,就連他的好友徐禎卿評價他的時候都說「雅資疏朗,任逸不羈」。這句話說得好聽點叫「有個性」,說得不好聽那叫「行為出格」。

在等級森嚴和禮法完備的儒家社會,唐伯虎的仕途生涯並不順利,他特立獨行,不知順勢而為,因此錯過了很多機會。

年輕的時候,唐伯虎宿妓喝酒、追逐美色,將白花花的銀子都扔進了風花雪月的愛情中,最後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在凄涼的晚景中去世。

當唐伯虎白髮蒼蒼,閑坐家中回首自己這短暫的一生時,他卻在詩歌中說「老後思量應不悔」。「不悔」是唐伯虎的人生態度,他沒有「早知道」晚年的窮困交加,他也沒有「早知道」自己的生活會被改編成小說和電影,會被這麼多的後人所銘記。

著名作家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人物叫做楊不悔。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她的母親紀曉芙不後悔自己和明教光明左使楊逍之間的愛情。

雖然紀曉芙為了這段感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如果時光倒流,讓她再選一次的話,她還是會做出相同的選擇。

愛情是沒有理由的,愛一個人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就好像柳永在《蝶戀花》中所說的那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後來我想,如果那天讓我重新點一次菜,我還是會點折耳根炒臘肉這道菜。因為我沒嘗過折耳根,我很好奇它到底是一種什麼味道。

「早知道」這三個字,是人們在做出錯誤選擇以後的自我安慰。然而在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我們並不能完全預知未來的後果。

唐伯虎選擇追秋香的時候,他不會知道自己晚年會顛沛潦倒。紀曉芙選擇和楊逍在一起的時候,她不會知道自己有天會死在滅絕師太的手下。

所有未卜先知的「早知道」,其實都是時過境遷的馬後炮。這個世界上沒有裝滿魔法的水晶球,我們無法「早知道」未知的命運,更無法帶著六七十歲時的閱歷回到年輕的日子重新來過。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用一種「不悔」的人生態度,去坦然接受每一個選擇的後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懂得收斂 是氣度更是善良
花中君子:秋菊有佳色 遠我遺世情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