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衚衕里的庚子之變:李鴻章、怡親王與八國聯軍

衚衕里的庚子之變:李鴻章、怡親王與八國聯軍

撰文/張明揚

「李鴻章去世地」

李鴻章

前不久姜鳴先生在「騰訊大家」上發表了《李鴻章最後歲月的新考證》,將李鴻章在北京的去世地從賢良寺「修正」為西總布衚衕的李鴻章宅第。

9月中旬,我趁著去北京出差的一個空閑下午,騎著共享單車去「按文索驥」,探訪了姜鳴先生筆下的「李鴻章去世地」。探訪途中,順便又去了附近幾個晚清的重點史跡,回去後在地圖上連起來再一看,巧合的是,這些地方竟然大多與義和團八國聯軍那段歷史有關,可以視作一條無心插柳的的庚子之變「主題衚衕游」了。

改造後的西總布衚衕

先說李鴻章去世地。李鴻章去世後,西總布衚衕宅第便被清政府改為「李鴻章祠堂」,是清代唯一在北京建立祠堂的漢人大臣。「李鴻章祠堂」原址現今位於西總布衚衕27號,我這次去尋訪時,此地已面貌全非,改為東城區某機關的駐地了,既無「掛牌」也無「文保」,若非有資料證明,已經發現不了任何與李鴻章有關的標誌了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作為全權代表簽訂了《辛丑條約》。這可以說是李鴻章一生中主辦的最後一件大事,雖然是屈辱性的,簽字回來後,李鴻章大口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兩個月後,李鴻章便病逝於西總布衚衕。

李鴻章與八國聯軍談判

《辛丑條約》

以庚子之變的時間線來看,可以這麼理解,西總布衚衕的「李鴻章去世地」就是庚子之變某種意義的終結之地了——李鴻章死於《辛丑條約》的積勞成疾,死於收拾庚子之變的爛攤子。

「恩海殺克林德處」

你如果沿著西總布衚衕,從「庚子之變的終結之地」一路向西,只要走個兩三百米,走到西總布衚衕的西口,也就是和東單北大街的交界處,就會「找到」 庚子之變的另外一個重要地標:恩海殺克林德處。1900年6月20日,德國公使克林德就是在此處被清朝神機營章京恩海擊斃,據恩海事後說,繫上司指示遇外國人即殺。後來也就是在此處,被抓捕的恩海又被聯軍公開行刑。

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

被捕後的恩海

這個「找到」絕對應該打引號,因為此處除了是熙熙攘攘的鬧市路口,現今並沒有什麼「標誌」,所謂的「找到」也是根據歷史資料記載罷了。

但是,「恩海殺克林德處」從前的確是有「標誌」的。應德國人的強烈要求,《辛丑條約》的第一款就明確規定,「在遇害該處所豎立銘志之碑,與克大臣品位相配,列敘大清國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書以拉丁、德、漢各文」。清政府1903年1月在此地修建了「克林德牌坊」(克林德紀念碑),牌坊上也如《辛丑條約》所規定的那樣刻有光緒帝的「道歉信」。

克林德碑明信片(1906年)

1918年11月,德國在一戰宣布戰敗後,「苦碑久矣」的北京人就拆毀了克林德牌坊,在故宮西側的中山公園內重新組裝豎立,鐫刻了「公理戰勝」四字,從此被稱為「公理戰勝牌坊」;1949年建國後,「公理戰勝牌坊」又被改為了「保衛和平牌坊」,現在去中山公園仍可以看到。

儘管關於庚子之變的爆發原因有各種「深刻」的說法,但「恩海殺克林德」作為庚子之變的導火索確可以看作公論,畢竟,克林德是庚子之變中被打死的級別最高的西人。

俯瞰克林德遇刺現場

西總布衚衕西口的「恩海殺克林德處」是庚子之變的導火線,而距離僅三百米左右,衚衕中間27號的「李鴻章去世地」又可以看作為庚子之變的終結地,在這條並不算長的衚衕上,騎個單車也就一分鐘,竟集中著庚子之變兩大重要地標,一為始,一為終,如果你在現場,多半也會頓生懷古之幽情。

更巧的是,兩處地標現今均未發現掛牌。

當年病中的李中堂站在家門往衚衕西口張望,不知有何感想,他一生的裱糊匠成就,固然一半毀在甲午年的大東溝威海衛,但另一半何嘗不是毀在庚子年的西總布衚衕西口呢?他的家,他身後的祠堂,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口氣,離那個毀掉他和毀掉大清國運的路口只有300米,他去世時也是不甘心的一直往衚衕西口張望么?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克林德被殺當天,他的路線本是從東交民巷使館區,沿著東單北大街,前往東堂子衚衕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向清廷抗議「24小時內一切外國人必須離京」的通牒,但行至東單北大街與西總布衚衕相交處,就被恩海擊斃。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由咸豐帝批准成立於1861年,遺址現位於東堂子衚衕49號,現為公安部信訪辦公室。衚衕上現有「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也可以看見當年保留下來的一些建築,據說現在僅存東西路各一進四合院。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舊照

東堂子衚衕和西總布衚衕之間僅隔有一條衚衕(石大人衚衕,現為外交部街),如果恩海當時不擊斃克林德的話,目測最多十多分鐘,克林德就可以從西總布衚衕西口到達他此行的終點——「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而「李鴻章宅第」幾乎是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是平行的,穿過外交部街,也就三百米左右的距離。

1901年,正是根據《辛丑條約》的規定,「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完成了歷史使命,改名更與世界接軌的「外務部」。

總理衙門的謁見(繪於1896年)

怡親王府

克林德當日被殺前的五分鐘(估算),應該是剛剛路過了東單北大街與北極閣三條相交的「怡親王府」,此處離他被殺處僅兩百米左右。

克林德路過王府時的心情多半是惡劣的,他想必也知道,這座王府的主人對西方人不太友善,也是清廷「滅洋派」里的中堅之一。

「怡親王」這一爵位是大清朝十二個鐵帽子王之一,是雍正爺封給十三弟允祥的,也就是《雍正王朝》等清宮劇中著名的「十三爺」。時值1900年,這一代的怡親王叫溥靜。

怡親王溥靜

溥靜是典型的政治投機派。他一開始對「義和團」和「滅洋」並沒有特別的偏好,到了1900年庚子年,才自覺看準了政治方向,旗幟鮮明地將寶押到了「義和團」這一邊,與端郡王載漪和庄親王載勛這些保守派親貴代表站在了一起。

當義和團1900年6月大規模進入北京的時候,端王府和庄王府都成為了義和團著名的壇口,王府內設有專門的接待人員,管吃管住管練功。

溥靜最終決定押寶義和團之後,他也不甘人後地仿效起端王和庄王,將王府大門打開,將北極閣三條的怡親王府變成了義和團的另一地標式壇口。雖然怡親王府「開門」比端王府和庄王府略晚,但溥靜另闢蹊徑,「創造性」地發明了很多著名的「順口溜」,為義和團提供了精神食糧,諸如「吃面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放醋,炮打西什庫」這些庚子之變中的「名句」,據說都出自溥靜之手。

1900年6月20日,當克林德路過怡親王府時,他或許應該慶幸,王府中沒有蜂擁出一群義和團民將他團團圍住;如果展開更大膽的想像,此時距離怡親王府並不遠的恩海,他「殺洋人」的念想多大程度上受到了怡親王府這一「滅洋中心」的影響?

而此時尚在廣東擔任兩廣總督的李鴻章,如果知道離自家門口沒多遠處的怡親王府,竟然是義和團在北京的重要基地,又不知作何感想?沒多久,就該是「東南互保」了。

北極閣三條的怡親王府其實已經是第三座怡親王府。第一座王府位於王府井大街附近(金魚衚衕和校尉衚衕一帶),允祥去世後,雍正將王府改建為一座紀念他的寺廟,也就是著名的「賢良寺」。這裡又要說到李鴻章了,根據姜鳴先生的說法,賢良寺正是李鴻章去世的「第一版」所在地。

李鴻章在賢良寺西院內與隨從及俄軍軍官合影

在怡親王府被改建為「賢良寺」之後,怡親王府遷至朝陽門內大街。但由於在咸豐駕崩後怡親王載垣站錯隊,之後被慈禧和恭親王強逼自殺,這一處怡親王府被收回,該賜「孚郡王」。是的,第二處怡親王府就是現在著名的「孚王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被一眾出版社和研究機構佔據,只有通過銀安殿前的兩座石獅子才能窺得昔日雄風。

北極閣三條的第三處怡親王府規模比前兩座都小得多。這座王府的由來比較複雜,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只需要知道因為同為十三爺之後的「寧郡王」承襲了「怡親王」這一爵位,所以這裡的北極閣三條的「寧郡王府」就變成了「怡親王府」。

被說暈了吧,當年八國聯軍也被搞糊塗了。據《最後的皇族》一書的說法,當聯軍打進北京找溥靜家的怡親王府「尋仇」時,竟也跑錯了地,跑到了第二處怡親王府搶掠,還把這座王府的主人當作溥靜抓了起來。而北極閣三條的怡親王府反而幸免於難。當然,溥靜最終也沒有逃過厄運,清廷為了安撫聯軍,將他圈禁了起來,庚子年春風得意的他,就在庚子年裡在圈禁中憂懼而死。

現今這座「怡親王府」,門口掛的「市級文保牌」其實標註的是「寧郡王府」,地圖上也顯示的是「寧郡王府」。如果不是查資料,你很難想到,這座「寧郡王府」就是庚子年那座誕生了數首義和團「順口溜」,收容了眾多義和團拳民,被視作當時「扶清滅洋」中心地之一的「怡親王府」。

我這次去造訪時,「寧郡王府」正在大修,不知道是否會清退現在的主人——國家話劇院的某下屬單位,將其變為一處單純的晚清歷史保護建築群。

我大約走了走,從「寧郡王府」的後門——新開路衚衕西口,走到緊鄰著的克林德被擊斃的西總布衚衕西口,也就一百米吧。

除了王府外,北極閣三條最有名的就是衚衕里的《渴望》拍攝地了。回想118年前的庚子年種種亂象,又何嘗不是「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睏惑」,「過去未來共斟酌」呢?

衚衕地圖

以上四處庚子之變的「勝地」,最多一個小時就可以走一遍吧,在衚衕里感受「百年世事不勝悲」吧。

版權聲明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甄嬛遇明朝萬貴妃 能活到第三集還是第四集
奔波在培訓班路上的10後 他們比年輕人能吃苦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