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在婚姻家庭中的無奈:挺著,意味著一切
探索
10-10
和十幾年沒見的大學室友喝酒,幾近中年的男人們一起回憶青蔥歲月、吹牛皮,酒到酣處,方露心聲:
二哥離婚,意外的腰傷後,妻子離他而去……雖然二哥絮絮叨叨地掰扯,但暗地裡還是經常資助著對方。
除了勸二哥審視自己以外,心裡隱約覺得這樣的分開對他未必是件壞事;
老大,在外地打拚多年,從校長到下海逐浪經歷豐富,這次突然獨身回老家,強顏歡笑也掩蓋不了些許落寞和迷茫,在酒精的催化和二哥反覆的求證下,承認了是因夫妻關係緊張而導致的「退避三舍」,細節卻不願多提。
聽了朋友的經歷,和著自己婚姻生活的困惑,我隨口一句:「誰認真誰就輸了」。
老大擠出一絲無奈的苦笑說:「這話真特么討厭,但,還真就是這麼個情況。」
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雙輸或者雙贏,沒有其他選擇!
能在婚姻里「退避」是一種大智慧,潛台詞是:為你著想,為家著想,以期來日方長。
1
雖說部分90後也已結婚生子,但上有老下有小的尬與惑還是集中在70和80身上。
這撥男生從小就被教育:「要做個男子漢。」「男兒有淚不輕彈。」……
以至於長大後:
對父母:「還缺什麼,就告訴我。」對妻子:「不要擔心,有我呢。」對孩子:「去吧,不要考慮錢得問題。」
對工作夥伴:「相信我!」
字典里沒有男人哭吧不是罪,
只有打落了牙齒和血吞;
骨子裡沒有矯情和顧影自憐,
只有自己躺下把憂傷撫摸!
張愛玲在《半生緣》里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現在,生於70,80年代的男人不得以地接過了「油膩」和這份值得玩味的「孤獨」。
2
婚姻像本時尚雜誌,表面是精美圖片,裡面藏著層疊堆砌的「賬單」
當兩人結合興奮與美好漸漸褪去,我們面對的是「一地的雞毛」:養育孩子、家庭責任分工、婆媳之爭導致夾板受氣、家裡「七大姑八大姨」的瑣事困擾,一言不合繼而彼此滋生嫌隙……
面對問題,偏理性的丈夫喜歡就事論事,感性的妻子習慣用感情轟炸和碎碎念。在丈夫眼裡,和妻子溝通費力,不可理喻;
而妻子覺得,丈夫違背誓言,沒了往日溫存,變得冷血無情。
家庭里了無生機,動不動就是刻薄的譏諷、猜忌、爭吵或者對彼此的漠視。
心理學上把夫妻間的沉默稱為「交流昏迷」。「昏迷」的時間長了,感情會在這種「昏迷」中慢慢逝去。
這樣的婚姻瀕臨解體,或早或晚。給曾經相愛的我們留下的是兩個落寞的背影和撕裂胸口的傷痛。
這一切太過平常也太過真實,淹沒在「鍋碗瓢盆」碰撞里的愛情,請不要追悔莫及。
3
家從來都不是講理的地方。
我更欣賞那句話:對伴侶認慫,低下的頭不是認輸,而是拾起了幸福。
這個時代,對男人女人都是苛刻缺少體諒的,咱們都不容易!
面對生活疲於奔波,焦頭爛額的我們,應該稍稍放緩腳步,回到最初夢開始的地方---拚命搜集和了解你的一切。太想愛你,所以,知你所想才能懂你:
關於錢:
生活里,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
並且,錢對於男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貌似已經超越了性能力、擔當血性、敢作敢當、忠於妻子等一干特質和道德準繩,成為了評判男人到底是不是男人的唯一標準。
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財務自由,我們既要保持努力奮鬥又要清醒認識到今天中國社會階級固化和人們境遇迥異的現實。
拙見以為夫妻對於經濟的正常狀態:我用發狠努力體諒你的「巧婦難為少米之炊」,你不回應以「別人家的老公如何如何」。
關於家庭瑣事
女人結了婚,主要的精力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小家裡。女人很真實:「我有多大鍋就煮多少米」,是對的。
「後知後覺」的男人會越來越進入角色配合你演出這一幕幕生活的情景劇。
「因為有我而不同」般的自命不凡,以為自己是superman是男人的基因,即使它被生活打磨的體無完膚。男人有時就是這麼「幼稚」,但請尊重男人自詡的對家庭,對家族,對朋友的「使命和責任」,它是男人的一個夢,一個情懷。它可能某一天實現也可能永遠沒希望,但它就在那裡,揮之不去。別笑話他們「不自量力」,男人只是想著:因為我的存在,讓大家都滿意。
女人心疼男人擔這麼多責任在心上太累,殊不知,這就好比我們對「疤痕」的不同理解:即使是你們肚皮上那道孕育出生命而留下的偉大愛痕,也不會招你們待見,欲「除之而後快」!
不論是來自於身體上癒合的傷、亦或是精神上經歷的鍛造和洗禮,「疤痕」在成熟男人的心裡卻是勳章,是榮耀。
關於孩子:
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並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男人應該在「順其自然」的育兒觀念上更加積極一些;
而女人要比「殫精竭慮、草木皆兵」的嘔心瀝血更鬆弛一些,
這樣子,我們和孩子才會和和睦睦,體驗那唯一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人生。
關於壓力
如果說中年女性的焦慮主要是:年齡,樣貌身材的變化,孩子教育,家庭瑣事以及職場壓力……
那麼中年男人的壓力來源於---放不下:
放不下慾望;
放不下記憶;
放不下偏執;
放不下不甘;
放不下責任!
關於減壓方式: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男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有一個回答獲得了高分點贊:「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在車上,一個人靜一靜,抽根煙,發會呆,這個軀體屬於自己;但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我們把真實的自己藏在車裡;打開車門出去,哪怕是哭著爬著,也只能把被人寄予厚望的身份扮演下去。」
而女性是智慧的,減壓方式也比男人多,這樣很好,為你們開心,但是有些方法我們確實學不來。你們也不想看到一個男人多愁善感的時常抽泣,這樣會讓你們心煩到想要上去抽他倆嘴巴;也不可能迷戀一個「逛吃」男人樂此不疲的背影,是不是這樣呢?
4
顧家的男人是這個時代稀缺的。
「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老沙的髮型,還離西天越來越近了……」
曾幾何時,青春帥氣的臉上已經布滿滄桑;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讓這皺紋刻進心裡。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笙歌夜舞,買醉邀約……
自動屏蔽不是因為兜里沒有錢,而是我們更加願意守候在家裡。
如果你身邊有一位人到中年還在為家奔波;為夫妻感情還能感到困惑、沒有肆意妄為、沒有忘記責任揚長而去的男人,就請多給他一點理解和溫暖吧。
每個陪完作業的夜晚,他想在書房或陽台多呆會兒就呆會兒吧。想窩在沙發里就窩著吧;
周末,為妻兒備好了飯菜,想去和朋友小聚或者約個球賽,就讓他們「放縱」一下好嗎?
……愛情不停站想開往地老天荒需要多勇敢你不要失望蕩氣迴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


TAG:美篇美文 |